育儿指南

父母陪读是利或是弊?解锁其对孩子的影响,学会这两点做好陪读 陪读的利与弊议论文800字作文

【导读:】

随着我国当下应试教育的制度所限,高考就成了唯一的检验学生能力水平的工具,也是孩子们人生路上的一道分水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所以,很多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能金榜题名,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能够为家庭增添光彩,于是,就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而且,在当下,陪读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了。

父母陪读是利或是弊?解锁其对孩子的影响,学会这两点做好陪读

陪读的利与弊议论文800字作文

那么,到底父母的陪读是在真正的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呢,还是对孩子有害?

父母陪读有害?”,可能有很多的家长会问:父母陪读怎么会有害的呢?陪读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加专心地学习呀,好让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啊!”

其实,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你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看待陪读,而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陪读的实质,没有看到陪读对孩子的影响。

什么是陪读”呢?

首先应弄明白陪读”这个词的本意:

陪读”在古代是指陪伴王宫贵族的子嗣读书的书童,这些陪读的书童会做一些研墨之类的杂活儿,做完了就在一边候着。他们一般并不协助读书,而是给贵族子弟留出足够的空间,由他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当下的陪读”却已经变了味儿:

现在的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就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或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是指孩子放学以后家长或聘请的陪读老师来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

父母陪读

而现今陪读”已成为了一种现象,当下的陪读”主要存在着生活陪读、监督陪读、攀比陪读和盲从陪读等四种。

陪读

陪读”真的有益于孩子吗?

而更多的是家长的生活陪读,就是为了孩子能顺利通过高考,于是就在孩子所在学校附近租住一间房子用来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及下课后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住在一起,专门负责孩子从生活到学习的全程陪伴参与,其目的是想为了孩子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既然去陪孩子住了,肯定不满足于仅仅是帮孩子做做饭,洗洗衣,打扫下屋子这么简单的工作,他们是为了陪着甚至是盯着孩子去学习。学习的重点由孩子变成了家长,如果孩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家长比学生还着急;作业哪里做错了,家长就赶快指出来(因为人类的大脑有个特点就是对别人做对的事会忽略,而对做错的事会盯得很紧)。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始终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下,慢慢的就让孩子把学习和痛苦划等号了。

陪读

其实纵观我们身边的一些教子事例可以反映出,陪读对孩子的危害远大于陪读的益处的。每个家长陪读的初心当然都是想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让孩子能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但结果却不一定能如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好,很可能正是因为家长的陪读”而让孩子从此不爱学习、消极怠学。

陪读

陪读”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陪读对孩子心理上的几点危害:

1,陪读”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

很多陪读的家长会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情况,会时刻监督着孩子去抓紧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孩子就会把原本的”我要做慢慢的转变为”要我做的坏习惯,只要家长不催促他,就不会主动去写作业,一直玩耍到家长的大声提醒他不能再玩了,该写作业了”,如果哪天家长不在他身边了,他注定是无法靠自己自觉、主动的去完成学业的。

2,陪读”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的缺失。

因为父母老师盯着孩子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并不是我的责任”;作业是为爸爸妈妈写的,不是为自己写的,如果具有这种心态的孩子怎么可能全力以赴的去努力学习呢?

父母陪读

他们只会为应付家长了事,甚至有时还会在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埋怨家长,他们会认为是父母做的不够好,才导致我课本忘带了或者考试没考好”。

曾经有一次在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时,有一个家长抱怨说,他的孩子怎么年级越大就越不长脑子了,就连最基本的装个书包都会丢三落四的,然后校长的回答让很多家长眼前一亮:

家长长脑子了,孩子就不长脑子!”

因为很多家长平时都是替孩子收拾书包,整理着装、操心这,操心那,总想大事,小事,事事都包办,结果却是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瞎操心而进步,反而会让他们逐渐的退步。

陪读

3,陪读”会导致亲子关系遭到破坏。

父母对孩子的爱本来是纯粹的没有条件的,但现在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却变成了有附加条件的、功利性的爱。

如果把孩子的陪读也称着爱,那就是聚焦式的爱,是爱的另一种误区。

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高分是因为孩子成绩如果低了,自己就会觉得没有面子,于是急切的想让孩子成绩能有所提高,陪读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这种聚焦的爱加上功利的爱,就会让孩子倍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他们心里就会觉得原来父母爱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成绩”,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低。

其实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本来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最紧密、最放松的,但随着这种不信任感的累积,家庭亲子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原本孩子小时候什么话都愿意给跟父母讲的,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快乐的,还是不开心的,都会第一时间和爸妈一起分享,但是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正如前所述,一旦让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后,就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正确地教育他,慢慢就会疏远。

学习

4,”陪读暗示着对孩子的怀疑。

只要你仔细的去分析”陪读这个行为,其实,它在潜意识里表达的却是家长对孩子独自完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怀疑,也就是不相信孩子的个人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其实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而父母的不信任和怀疑则是对孩子最伤人的利刃。

信任的才会得到相信的,不信任的就会得到不相信的”。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做到,那么孩子就真的会很有可能因此而变得做不到了。

正如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不是相信孟获,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再次打败孟获。

家长会

澳门赌场那些放债的人为什么敢给世界各地的那些陌生人放债?

他们是相信赌徒会主动还钱吗?不是的,他们而是相信的自己有能力去向赌徒追回欠款,无论赌徒跑到哪里都是逃不掉。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一个自信、智慧的家长正确的思维方式是:

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他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得到更好的提升,正是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会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个人”。


陪读

既然”陪读对孩子是有害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会选择陪读呢?

1,把事情扩大化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吃不好,穿不暖,担心孩子不按时写作业,时间长了成绩就会下降,成绩下降后就会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会找不到好的工作了,没有好的工作人生就会不幸福。这样一连串的担忧,把事情故意扩大化,扩大到很大的层面,结果就会产生无端地忧虑,而且有时还会把这种忧虑传递给身边的人。

父母陪读

2,控制欲强烈。

在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的控制欲其实是基于内心的一种恐惧感,所有事情都在操控的范围中时才会觉得是安全的。

所以说家长的控制欲其实是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所造成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忘了孩子的本性正如一颗种子,一颗正常的种子只要没被煮熟烤焦,在正常的养分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自己就能生根发芽,成长,直到开花、结果。家长不需要总是担心着这颗种子会不会吹了风,淋了雨,受了潮,而是应该担心自己过度的爱会不会把它烤熟、烤焦,只要孩子学习的热情没被烤熟,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一定会愿意去主动的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因为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孩子会自发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陪读

3,不接受孩子的现状,

老是怕自己的孩子会被别的孩子落下,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比别的孩子差呢?

但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长跑,而不是短跑,并不是起跑起的好,孩子就一定能跑得远。作为家长一定要去接受孩子的现状,让他按着自己的速度去不断的成长。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进步慢,家长就越俎代疱,孩子不行就家长上。

要克服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就像是等待一棵树长高长大一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我们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家长要学会接纳后就会有耐心,有了耐心后孩子就会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伸展、健康的成长。

陪读

那家长该怎么做呢?

【学会包容,放下急躁】

有一次,我们家里来客人了,我让孩子给客人倒水,孩子本来是在玩游戏,于是就很不乐意地起身倒了一杯水,但因为他有些极不情愿,不耐烦,就把半杯水都洒到了桌子上。要是在平时我肯定早就骂他了:”怎么倒杯水都倒不好?。

但就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以前在亲子培训时,一位老师分享的育儿经验的一个词——接纳我心想,我的孩子现在就是这个样子,难道我能不接受他吗?于是我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然后我跟他说慢点来,不急哈,轻轻地就可以了!”。

学习

结果孩子原本是因洒了水正等着我骂他的,可当他发现妈妈这么温和以后,于是就赶紧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了,而且也没有再去接着玩游戏了。

其实孩子的到来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父母修炼自我,父母要变得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接收万物的精华也接纳他们的糟粕;不管是鲜花还是粪便都去承载,这就是包容。

对待孩子,不能是忍耐的态度,而应该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因为包容是永恒的,更是一种修养;忍耐是暂时的,只是一种姿态,忍得了现在,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过几天总还是会爆发的,暂时的忍耐之后,等聚集在一起了就会像洪水一样的爆发,那时对孩子的伤害就会变得更大。所以不建议家长去忍耐,而应该是去包容,包容之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自我成长的机会。

家长会

【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爱玩就利用爱玩这个特点去鼓励他,不要让他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是痛苦的。

有一个家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的孩子不写作业拖拖拉拉时,他就说:

”儿子你快写完了我们好去玩啊,你不要慢吞吞地耽误我们玩的时间,好不好?

他儿子就笑了,说:

”你就知道玩!

然后这位爸爸就说:”对啊!玩是多开心的事啊!谁不想痛快的玩啊!

孩子笑得很开心,于是作业也很快的写完了。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时如果也能像这位爸爸一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够找出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完成学业,也给他们一个快乐的青少年时光。

小结:

每个孩子的一生都如同一个长跑,并不是起跑起的好,就一定能跑得远。

接纳孩子的现状,别让家长的”陪读这种过度的爱去烤焦了孩子这一颗正常的种子,其实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去让这颗种子按着自己的速度去不断的成长。

父母陪读

陪读


我是《精彩源于创造》一位三个男孩的爸爸,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