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虽是今生挚爱,但留下的唯有憾。

1.

人这一生的挚爱会是谁呢?不是父母,也不是妻子,应该是他们的孩子,那是很纯、很真的爱。天下父母亲,有哪个不爱自己的子女呢?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孩子不听话、顽劣,就认为是坏孩子。孩子认真、乖巧、变成小大人,又感觉对不起孩子,这就很矛盾了。我们总是欢喜在满足中寻找平衡点,却忘了,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

生活中的美好,总是有着不堪回首的一面,谁又不是过来人呢?经历了才知道可贵,但失去终归是回不来了,不要让孩子来为我们的不幸买单了。

2.

甘肃某医院迎来了一位10岁的小女孩,手里抱着不到一岁的弟弟来到医院挂号就诊,说:自己就是弟弟的家长。

小女孩详细地说出了弟弟发病的症状,并说了可能发病的原因,我们看到的小女孩,是那么地成熟老练,看不出这是个小女孩所能说出的话。

当医生告诉她弟弟需要住院时,小女孩才显露出些许的慌张,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只是弱弱地问一句,弟弟能不能不住院,她在家里也能照顾好弟弟。

听到了这医生不禁好奇,就详细地问了一下原因,小女孩沉默了良久才道:奶奶长期卧病在床,爸爸在工地干活,很少回家。医生问:那妈妈呢?小女孩像被击中了某根心弦一样沉默不语,低下了头,看着怀里的弟弟。

到了这里,我们不禁地想,多懂事的孩子,要是咱家孩子有一半懂事,可就省心喽。只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生活总是公平的,它给予了你一些东西,你总要失去些什么。

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可能人家正经历着另一种生活不堪,生活不仅教会我们坚强,还我们学会了担当。如果孩子的成熟让她失了童年该有的快乐,该有的纯真,做父母的我们会觉得这是好事吗?

3.

后来,爸爸和医生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懂事”,妈妈在生下弟弟不久后就离开了家,当父亲开始自己反省的时候,妈妈却已经离开了。

从那天开始女儿变得非常地懂事,买菜、做饭、家务她一个人都包了,甚至连照顾奶奶也是她包了。得闲的时候,还不忘记给爸爸打电话,说:家里有她照顾,让爸爸专心干活,注意安全,小女孩的言语完全就像个小大人一样。

爸爸说,妻子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也想过放弃生活。当看到女儿如此地坚强,他仿佛看到生活里的一道光,还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于是他选择继续负重前行。

小女孩爸爸的那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我多么希望女儿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家,她还只是个孩子,却要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她不是个小大人。

小女孩为什么会懂事,如果不是因为心中的那份不安全,她会如此地小心翼翼吗?她坚强起来,替爸爸分担压力,就是不想爸爸倒下了,那样她可能真的只有绝望了。如果小女孩是照亮爸爸前行的那束光,那么照亮小女孩心里的那道光,又在哪里呢?

我们不是想指责那些对家庭不负责、离开的人,只希望在步入婚姻之前,好好地想一想责任的重量,又或者在想要孩子之前,掂一掂父母的分量。不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开始,之后却把他们推向深渊,这是父母的失责。

别总把抑郁、委屈挂在嘴边,你要挣脱,要自由。殊不知,你解脱了,委屈和痛苦却转嫁给了孩子。我们要善待自己的亲人,生活也许会很苦,只要你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幸福是不会走远的。

4.

生活虽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要尽量美好。无独有偶,一位住校的小女孩每个星期只有两块钱的生活费,可能连去学校的路费都不够,但她却把这两块钱省下来了。

小女孩说自己攒下那两块钱是不想爸爸那么辛苦,然后每周回家会花一块钱买两个果冻和奶奶分享,我眼角湿润了,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

自从父母离异后,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住着用雨布遮挡的房子。放学回来,总是先帮着奶奶干农活,晚上再写作业。

就这样 一个小女孩,你能说她不乖,不是个好孩子吗?只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真的好吗?作为父母,作为成年人,我们给了孩子什么?那不是童年该有的快乐,是大人该承受的委屈和哀伤。

5.

说起来那个做儿女的不是父母的心头爱,都是自己骨血,自己的宝贝,那我们怎么就不能给他们该有的快乐呢?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人都是挚爱,但我们总是找着借口,不是工作就是忙,就是为生活赚钱,可我们的初心是让家人健康快乐,只是我们顾此失彼了。

不要再让后悔、遗憾来教训我们,给予家人们想要的。也不要把冲动和委屈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们该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