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心理学:每个爱发脾气的孩子,都有着失败的父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父亲在孩子的人生承担着意义重大的角色,一个好父亲可轻松成就一个孩子。但若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那再奢华昂贵的教育也不能弥补他人格的缺失。

观察每个孩子,我们就能猜测出他拥有什么样的父亲,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那些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缺席失败的父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后天接受的教育不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阶段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会对个人的人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生命早期,如果获得了来自父亲的完整陪伴,孩子就会拥有充盈的勇气和力量,性格更为完整饱满。从而情绪稳定,对世界存有更多的好奇心与想要探索的欲望。

弗洛伊德(Freud)曾说,在孩子眼里父亲是集纪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孩子天生会对父亲产生崇敬心理,在这种心理之上,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认同模仿父亲的行为。

很多研究显示,孩子如果得到过很多和父亲交流的经验,教育过程中父亲参与度较高,孩子在考试中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如果父亲缺席,很少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性格上就相对容易失控。

家庭教育绝非母亲一个人的事情,唯有父亲和母亲共同的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有生命力的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母亲提供给孩子的大多是情感需求,主要影响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父亲则更多的影响孩子的内部人格,以及他对世界、生命的看法,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运筹帷幄呢。

当父爱缺失,孩子的人际交往、社会思维方式等等方面都会产生问题。

因为母亲的社会化人格化相对于父亲更弱,父亲若是缺席,孩子找不到模仿学习的对象,负面能量积累的内部过多,就会以破坏性的形式释放出来。

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那些缺乏父爱的孩子更容易走上歪路。

《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很多人在感叹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坏多了的同时,或许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朱朝阳形成如此阴暗的人格,其实和他残缺的童年脱不了干系。

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婚内出轨,留下歇斯底里的母亲和朱朝阳,随后很快重组了自己的新家庭。

在朱朝阳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朱永平几乎未曾参与,连成绩都是听说。即便和儿子有短暂的接触,也只是停留在冷冰冰的对话。

此种情景之下,朱朝阳心理逐渐扭曲、性格阴暗,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后朱永平为了保护儿子而死,也是在那时他才幡然悔悟,是他作为父亲的失职才导致了几个家庭的悲剧。

根据美国婚姻问题专家的统计的结果显示,那些童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在中学辍学及成年以后可能犯罪的概率比童年享有完整父爱的孩子至少高两倍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职责,他们的缺席不仅会造成个人生命的悲哀,亦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悲哀,所以为人父,真的不是给付生活费就可以的。

心理学家格尔迪(Gerdi)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亲的大格局是孩子前进的方向,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能找到这个方向,那么他们走错的几率可比有方向的孩子大得多。

父亲的格局会影响贯穿一个孩子的一生,失控的小孩背后是失控的父亲,健康的孩子背后是强壮的父亲。

孩子社交技巧和形成性别认同方面的发展,与一个父亲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仔细观察那些情绪容易失控,在社交场合容易发脾气的孩子,往往都缺乏父爱,而他们的父亲也相对较为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那些每天平均能够和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有男子气概,女孩更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亲有义务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生活学习之中,不断研习并应用新的教育技巧,让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都能得到有爱的陪伴,满足孩子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需要。

虽然这项工作很艰辛,但比起一个糟糕的孩子可能带来的破坏性结果而言真的不算什么,再者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的父子之情,是世间其他事情难以代替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