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观念里,7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以好朋友”的形态相处,家长就该是家长,该以一种领导的身份树立权威和规则。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清清楚楚做人,不会越界不会践踏社会运行的秩序。
一、不懂规则的孩子很可怕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场景,动车上小孩一路打闹(可详见我写的《面对动车上喧闹的孩子,你敢当他家长的面怂他吗》)却不闻不问;饭店餐桌上孩子吵闹挑食,家长还在旁边苦口婆心;踢人家椅背,不管是在休息区、电影院、车厢里,屡次被阻止依然我行我素;家长本身很拮据,孩子为了硬要某个玩具在公众场合发威哭喊等等。这些孩子通常就是家长自己眼中的熊孩子。
但在我看来,这种孩子,该扔则仍。毫不尊重家长、尊重他人、敬畏秩序、敬畏规则的孩子,长大能有什么出息。

中国式教育很有意思,在孩子应该懂规矩、晓秩序的年纪,非要千依百顺去宠爱,美其名曰要和孩子做好朋友,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尊重。我非常赞同尊重孩子,但是那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人事上的尊重。你跟孩子谈平等,一个5、6岁的孩子,连完整的世界观都还没建立,行为能力及承担责任的能力都还很弱的情况下,你能让他真正跟你平等?
所以,家长在孩子7岁前就该当好领导角色,好好管理孩子这个下属。制定好清晰的界限,树立好制霸的权威,在孩子熊的时候家长该出手就出手。
譬如吃午餐这个事,往往会碰上孩子正在玩玩具或游戏,这个时候不用去问孩子:我们去吃饭好吗?”因为极有可能孩子会回一句:等会,我还想玩。”这个时候你就很尴尬。其实,什么时候吃饭本来就是大人决定的事,为什么要问,你要做的只是告知,你应该这样跟孩子说:吃饭了,收好玩具过来,记得洗手。”
譬如踢人家椅背,家长应当场制止,并要求孩子亲自跟前座的人道歉。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品性的修为,所谓平等,需要众生平等,而不是你和孩子平等,树立自己的母爱制高点,然后去俯视别人。

有些家长会问为什么是7岁,而不是6岁或8岁。根据当前中国教育体制,7岁正是读小学一年级的年纪,小学跟幼儿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场所,孩子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是从7岁开始的,开始有了自己的担当责任也从7岁开始(譬如自己的作业要完成),意识到同伴的竞争也是从7岁开始的(毕竟有分数和排名),这个时候的孩子无论从心智还是行为上都开始进入逐步成熟阶段。倘若在7岁前没有树立好规则,肆意妄为,面对这些一大堆突如其来的学校规则,往往会无从适应,从而影响了情绪影响了学习进程。记住,发脾气解决不了学习问题,无论是孩子发脾气还是父母发脾气都一样。
所以,为何要等被逼到发脾气才想到要让孩子明白规则”这二字呢?早干嘛去了?

国际青少年研究会所跟宜家曾在2018年合作调查出了一份权威报告《儿童玩耍白皮书》,报告涵盖了 25 个国家,调查对象包括8000多名家长和3000多名孩子,其中有个结论是这样的——在7~12 岁的孩子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玩伴是朋友,而不是家长。
所以,7岁是开始当好朋友的最佳年龄,在树立好权威后就该放下架子,陪孩子一起成长,解决小学开始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譬如发音不标准如何矫正、20以内加减法如何快速掌握、邀请同学到家里要如何备餐等等,孩子要开辟一片新天地,如果有你的共同参与,会变得更有指导性和目标性,而孩子觉得背后有好朋友”的支持,也会更加自信,敢于发声敢于应对困难,最终获得健康的成长。

以上就是我对7岁前不能和孩子当好朋友的看法,欢迎关注@宝贝树洞,获取更多直击育儿痛点的经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