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孩子跟读了一篇新概念的英语短文。这篇以科技为主题的文章,生词比较多,有些单词很长,特别难记,比如manufacturer(制造商)这个词,字母组合连续超过7个,多达十几个,孩子初次见到,要背下来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接着又遇到了诸如representation(代表处)这样的长串单词,接下来好几个词都是如此,孩子都是因为单词太长而没有背下来。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单词中连续超过7个字母组合,孩子就记不住了,接着我把单词换成了连串数字,长度也是7个以上,发现7个以内包括7个,孩子都能在短时间记住,但是一旦超过,则很难记准了。

孩子记忆超过7个就很难了
我当时觉得很疑惑, 自己也测试了一把,发现确实也是如此,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为何心理学家对”7±2效应”感兴趣?在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一位哲学家发现,如果把一把子弹散落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
1887年,心理学家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或无序的英语单词,人们能够回忆出的数量约为7个;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也发现,人在英语阅读一次完成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
以上这些其实符合一个规律,那就是著名的”7±2效应”
啥是”7±2”效应?
一个普通通通的数字7,为何会引起这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

对于连串数字,一般人能回忆出7个
假定有一串随机数字,如802324823824,然后,你闭上眼睛,按照你所记忆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如果一个普通人,短时间最多能回忆出7个数字或字母,至多9个,最少5个,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这种法则,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记忆的窗户,让我们了解了短时记忆的规律,其实,它还交给我们每位父母,一个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
当孩子在记忆时,要引导他们将记忆的信息组块控制在7 土2的范围内。

孩子记忆误区
02 孩子记忆的误区,你有没有误入?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成绩要提升,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记忆能力。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训练记忆力的班,甚至直接在家给孩子做记忆力方面的训练,希望孩子有所突破,但实际情况是,孩子不仅记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费时费力不讨好。
以下有3个误区,是家长们必须要注意的,不要踩进去:

孩子记忆训练,家长总寄希望于培训班
1) 对孩子记忆能力的训练,家长总是寄希望于培训班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配备专业老师,孩子记忆力自然可以自身。但其实这是观念上的错误。在外学费费钱不菲,不仅浪费很多亲子沟通时间,还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认同,所以,家长一定要参与其中,哪怕自己能力有限,教不了孩子,也要让孩子掌握了方法,再给孩子加以训练。

孩子参加记忆训练,不是立马有效果
2) 以为只要孩子参加了训练,立马就会有效果。
心急的家长,都恨不得孩子一个月内就能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如果孩子短期记忆力没有加强,则认为是孩子比较笨,天赋没有其他孩子高,没有提升空间。
其实不然,效果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孩子努力的程度,甚至是孩子的年龄,都有直接关系。年龄小,记性好,见效也快。另外,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掌握程度也不一,灵活应用度也各有差异,所以,这都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孩子记忆要坚持下去
3) 没有让孩子坚持下去
孩子脑部的发育,从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了,其认知世界和记忆的能力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孩子实施记忆训练,12岁以前都不算晚。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记忆力差,是和早期没送孩子去早教有关。认为只有去早教了,孩子智力才真正开发了。难道没有早教孩子智力就没有开发,不过是去了早教的孩子,天天坚持,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不要总担心自己的孩子没上早教就会输在起跑线,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记忆力和早教无关,和早晚无关,关键是要坚持。
03 怎样巧妙使用” 7±2效应”,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获取的知识才能不断地积累,人才能不断地发展。可是,家长才怎样妙用好 ” 7±2效应”,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呢?

孩子采用某种节奏来记忆
1) 引导孩子采用某种节奏来记忆数字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采用某种节奏模式或是时间模式,来对一些无规律的数字,如电话号码来进行简单的组织,看看孩子记忆的情况。
比如,一组手机号码,在记忆它们时,可以采用3个或4个一组来组合记忆,记好后,再继续记忆下面的号码。

孩子记忆可以用音标
2) 让孩子试试用音标完成单词的记忆
除了记忆数字外,单词的记忆,也是比较麻烦的。很多家长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学习英语,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没有系统学过啥是音标的情况下,让孩子记忆大量的英语词汇,对这些幼小的孩子来说,单词无异于一盘散沙,每个字母如同一粒粒沙子,字母与字母之间更是无序,随机的,怎么记,都是一件难事。
但如果掌握了音标,那这种情况就要简单多了。因为从音标的构成来看,每一个单词都是由几个部分拼接而成,如果孩子记忆时,采用组块策略,由以前记一个单词变成记几个字母,那么复杂的单词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英语中有不少前缀或后缀词,像re开头,tion,ing,oo,er等结尾的单词,它们在拼写中经常见,如education,那么,可以告诉孩子,把这些字母组合成的小模块,单独记忆,虽然一开始可能孩子无法理解,但是由于它们出现频率高,让很多单词看似”变短”了,让孩子记忆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短记忆之道,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能够有效帮孩子减轻记忆的压力。
3) 不要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
孩子学习语文时,老师要求把学过的课文背下来,我在抽查孩子背诵情况时,孩子背得很乱,不仅文章前后顺序错乱,还把另外的词句与当前文章中的内容混在一起, 弄得一团糟。
我没有刻意批评孩子,和孩子交流后,决定试试引导孩子背好课文。

记忆不能一口气完成
我先找到要背诵的课文,大致上看了下,字数约800字左右,内容不是很复杂。于是,告诉孩子先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开头,过程,结尾,让后通过一些组合技巧把各个段落很好地接起来,然后我还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
经过我这么分解后,再加上若干技巧,孩子很轻松地记住了文章的内容,然后,他按我说的方法,一部分一部分背,当这部分熟练后,再连起来背,算下来,没花太多的时间。
为何会有如此的转变?其实,这就是” 7±2效应”起的作用,人的短时间记忆量是很有限的,不要企图一口气把自己吃成胖子,这是不现实的。那种说自己一会就背出来的孩子,其实是遵循了这个规律,找到了方法而做到的,这并不困难。
人的短时记忆,犹如一个家庭中的电表,如果好几台空调同时打开,连续运转,那么电表会有因为负荷过重而把保险丝烧断,所以不要连续开启多态空调,而孩子背不下课文,就是记忆的电力开得过足,而出现记忆超载,背诵混乱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家庭叫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遵循短时记忆的规律,利用学习技巧,学会组成短时记忆模块,这样能减轻孩子在学习中记忆的压力,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