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元宝的过程中时常会接触各种时间概念,比如他想多看一会手机,就会歪着脑袋一本正经的跟我说,妈妈,我就再看一分钟!”但他完全不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妈妈我想吃一个棒棒糖”,可我们约好的3天才能吃一个,他昨天刚吃过。此时,一旦处理不好,一场战争就无可避。
当然,这都是正常现象,3岁以下的孩子只能根据生物钟的提示才知道要做什么,困了就到了睡觉的时间,饿了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们对时间完全无感;3岁以后,才逐渐有点时间的概念,但仍然要和具体事件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所以专家们经常会提出很多帮助孩子认知时间的方法,比如:
用具体数字代替时间:等一会儿”就是从1数到100,太阳出来1次就是一天。把时间概念转化成孩子可以理解的具体形象:早上”可以说太阳出来的时候;晚上”就是天黑了的时候;昨天”就是和妈妈出去玩的那天。和孩子在日历上玩划时间游戏”:晚上睡觉前就划掉今天的这个数字,第二天醒来就到了新的数字等等。……认识时间的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把时间形象化,具体化。我曾为了让元宝能够明白他到底哪天可以吃糖,也想出一个办法,娃每天要吃伊可新”,我就在小葫芦上每隔两天画上一个棒棒糖的图案,告诉他,当你吃到上边画了棒棒糖的小葫芦的时候,就是可以吃糖的一天。”

为了让他能适应约定好的看动画片的时长,每次都要提前设置好闹铃,15分钟后闹铃响了,就不能看了。
由于经常要跟娃在时间上斗智斗勇,所以最终我决定给他制作一个他这个年龄就能看得懂的时钟。给孩子的时钟上边不能有数字,可以用他熟悉的形象来替代,比如喜欢的食物,或者认识的动物;钟表的指针有长、短、粗、细之分,其实也容易混淆,可以用形象或颜色来区分。
材料准备与制作:

材料准备

制作过程:裁纸板,粘布,分割时间线,用数字替换图案,装表芯

钟表成品
(末尾会插入详细的制作方法。)
有了这个钟表,再给孩子设定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形象的来说明了,比如,当红色指针走到拐杖棒棒糖家,蓝色指针走到长颈鹿家的时候,就是宝宝睡觉的时间”;一分钟,就是黄色的指针从某家出发,再回到这一家所用的时间。”这样,让孩子只记住形象就可以了。
总之,不论用什么方法教孩子认识时间,给娃一个规律的作息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华德福的理论中则被称为节奏。就是每一天,每一周都去重复循环同样的事情,不要改变规律,不要因为孩子的恳求而打破规律。每天生活在规律节奏中的孩子,会像在脚踩得到底,眼睛看得到岸的水中游泳,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拥有秩序感,头脑清晰有条理,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试想,每天早上吃过饭,准时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1个小时后,回家吃水果点心,然后自由活动,到了中午吃完饭,睡午觉,接下来是下午的活动安排,到了晚上睡觉前,妈妈给孩子读一篇故事,讲完故事就按时睡觉。在这样一个规律的时间里,我们哪里还用得着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什么时候该睡觉了”什么时候该出去玩了”。因为,时钟早已在孩子体内,和孩子的认知融为一体啦!
所以,在教孩子认知时间的同时,我们更要努力去给孩子营造一个规律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有序的作息时间表呀!(虽然有点难,但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附钟表制作步骤:
1、裁纸板:用纸板剪一个圆形,再用纸剪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通过将圆对折找到纸板的圆心。

2、粘布:准备棉布或麻布(浅色为佳),用白乳胶(没有的,可以用面粉自制浆糊)将布粘覆在纸板上,如果纸板在粘的过程中变形,可以多粘几层布,就像以前老人做鞋垫一样,粘好后,待快干的时候,用重物压平。注意,把布粘上去之后要用手擀平。待布全干后,用剪刀在中心挖孔(表芯穿过的地方)。

3、分割时间线:用30、60度三角尺连接中心点朝圆边画线,分割出12等份,标出数字1—12的位置。

4、设计用来替代数字的图案:图案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食物,或者认识的动物。可以打印也可以手画,原则是让娃能很轻松的认知就好。我的是根据数字特点设计出的十二个形象。为了结实一些,我还用透明胶带复了一层膜。

5、把图案粘在相应的位置。

6、给机芯的指针涂上不同的颜色,待干后装到纸板上就完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