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梦育儿
教育子女,是家庭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 坏,关系到后代的质量。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的苦乐。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学校教育、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也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一、家庭教育职责的天然不可回避性与道德观念的奠基性
任何人,只要一生下来,就自然成为父母的学生。夫妻可以决定自己是否生育,但一经生育,就成了当然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生理规律决定的,是天然的。父母做子女当然的老师,是维护家庭的需要,是种的繁衍的需要,也是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光荣的天职。子女做父母的当然学生,一生下来就得到父母的抚养、疼爱和教育,也是极大的幸福。无可回避性,也就是说,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学校当教师,可以调换任课班级,而且学生总是不断更新。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就不能随便选择。孩子是好是坏,都得当他们的终身教师,父母水平不论高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都得当父母的学生。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当然是父母,父母扮演家庭教师角色,在家庭德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这一特征反映出家庭是个人最初道德习得的场所,人之初就会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新生儿仅是一张白纸,虽然遗传使他们具备一些先天的特质,但大多数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规则的体验,还需要在后天习得。这种学习的关键期是儿童阶段,而儿童的大部分体验来自家庭。因此,孩子道德发展中的方向和水平,取决于父母是否对孩子善尽其责,父母的品德在子女品德形成起着重要奠基作用。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道德价值传递性
在教育的职能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会反映到家庭中来,因而社会 上的各种问题,都会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虽然只是几个人构成的微型学校,但是家庭教育大纲上的问题,远比一般学校广泛的多,复杂的多。家庭中的智育,不仅是读书认字,而且涉及大至天文地理,小至生活琐事的各种知识,以及各种自我服务性技能、技巧。家庭中的德育,从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法律治安到邻里关系、亲友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无所不包,家庭中的体育也是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饮食起居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百科全书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层次、价值理念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而且对他们的人生的认识、道德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虽然家庭在长久的发展中不断吸取着时代的精神和特色,但它毕竟有着历史的渊源,这种渊源是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聚了家庭成员引以为自豪和刻意弘扬的优秀传统。家风便是这些传统的典型体现。子女生活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之中,父母可谓是一道过滤器,透过它,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等就传给了子女,继而子承父业,世代相传,这便是家庭教育中道德传递规定性的典型表现。

三、家庭教育关系的特殊情感性与道德行为示范性
父母子女之间,是血缘关系,是相依为命的亲骨肉。这种特殊关系形成的特殊情感,和同学、同事、师生、亲友关系的感情是不同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和骨肉感情、亲子之爱 交织在一起。这也和学校教育中的师生感情,社会教育中的同志感情有所不同。骨肉情深,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必然会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这必将大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使教育更易于接受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二者之间建立起的信任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助于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优势,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彼此的亲切接触易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会感到满足与放心,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信任、和谐,孩子也就慢慢懂得了人类生存的各种方式,父母的行为也会渐渐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对父母表现的行为喜欢,觉得舒服,立刻会学习。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她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道德意向,使孩子在无形中接受着家庭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与道德指导的针对性
家庭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因而互相间的了解也比 较充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可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式的显性教育;也可以通过家庭文化、亲子关系、家庭互动形成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在孩子成长的启蒙、起步阶段,家长可以利用血缘、感情方面的优势,利用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利用上辈对下辈的权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和指点孩子,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学风、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道德的、审美的、性别角色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其活动过程中,使孩子在无形中接受家庭的道德影响。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父母则可以给予适当的刺激性控制,使孩子对社会要求产生内心的认可与赞同。父母可以利用支持性控制,使子女产生安全感,以维护其亲社会行为,促进他们独立自主性地发展及自尊的形成。也可以采用借由提供解释及信息帮助子女检验他们行动的各种可能后果的说理性控制,这会加强子女的合作意向,改善其道德发展,促进其良好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特点的把握与家庭德育优势的发挥,是一家一户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积极挖掘家庭道德教育的潜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巩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