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要看电视,否则我就不吃饭”,孩子的这些恶习,家长要重视

孩子有三个叛逆期,分别是2-3岁(宝宝叛逆期),6-8岁(儿童叛逆期),12-18岁(青春叛逆期)。

两三岁时,由于孩子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到新奇,但是还不懂什么是危险和如何保护自己,家长对他们行为的限制导致孩子经常不听话。其实这个时期的叛逆”很好处理,只要家长稍加引导,以鼓励、探究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他们一般会平稳度过这个阶段。

但是给很多家长造成极大困惑的是6-8岁刚上学的这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任性、不听话,是个狗都嫌”的阶段。家长的溺爱加上工作忙无暇顾及,导致孩子常常会养成以下几点恶习”。

一、孩子6岁前常有的恶习”

1、和家长讲条件

6岁的乐乐让家里人最头疼的就是吃饭。到了饭点,一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唯独乐乐还在沙发上不起来。奶奶发话了:乐乐赶紧来吃饭,吃了饭干什么都行。”乐乐:我要看电视,边吃边看。”那你先把饭吃了再看。”不行,必须现在看,要不我就不吃饭。”

没办法,最终奶奶认输了,只能按照乐乐的要求把饭端到茶几上,给孩子打开电视。

我要看电视,否则我就不吃饭”,孩子的这些恶习,家长要重视

6岁的孩子用了必须”、要不我就不……”的表述,在他的心里,和奶奶的博弈从来就没输过,通过谈条件,最终必须”达到他的目的。

2、一言不合就撒泼

上周末和朋友逛街,她领着她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当走到商场玩具店的时候,孩子迈不开步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磁力片看。朋友说:家里不是已经有了吗?”他儿子说:家里的不好了,都丢了好几块,我要这个新的!”朋友没有答应,于是孩子就躺在商店门口撒泼。

孩子妈妈试图抱起孩子,结果孩子根本不听话,反而抱着妈妈大腿不放。没办法,最后还是给孩子买了玩具,这时候小家伙才开心的抱着玩具走了。

很多6岁之前的孩子,经常有过类似的撒泼”行为,不是躺在地上打滚,就是抱着家长的腿不放,要不就是不分场合的嚎啕大哭。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只能答应他们的条件。

3、找保护伞”

很多家庭里面,总会有一个被孩子选中”的保护伞,一般情况下都是孩子奶奶或者姥姥。

当父母管教的严格了以后,孩子经常会躲到他们的保护伞”身后。就拿看电视来说,父母觉得时间到了,要关掉孩子的动画片,这时候孩子会说:奶奶,我再看一会,你和爸爸说说。”甚至会说:奶奶,管管你的儿子,他总是欺负我。”

保护伞

孩子最会察言观色,他们知道在家里父亲对自己严格,奶奶对自己宽容,而奶奶是父亲的妈妈,妈妈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们会利用微妙的家庭关系来给自己找保护伞”,从而躲避惩罚。

二、孩子6岁前没立好规矩,以后就管不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关于6岁孩子教育的方法有过一段视频,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没看过的可以到网上搜一下,讲的非常棒!

李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对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她认为孩子在6岁之前,应该对他们进行克制任性、克制诱惑、挫折训练。否则,孩子一位的放任自流,在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再跟孩子说:我以后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结果会是离家出走、服毒自杀甚至跳楼。

三、道理都懂,但很多家庭效果却不佳

先拿很多人推崇的美国家长的教育方法来说。

美国家长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不吃饭,他们会说:你看,小油菜在等着你呢,你不吃它的话,它会不高兴的!”

再比如,美国孩子的零花钱一般是靠给父母打工”挣到的,比如收拾花园、打扫家、喂狗。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劳动换取自己的物质所得,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是,中国家庭的父母难道不知道这些道理和方法吗?

小编认识的朋友和同事中,几乎90%以上都是由孩子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帮忙带孩子的。毕竟工作压力都很大,不可能辞掉工作专职在家带娃。这就必然造成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和老人在一起的结果。我们都在说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可是毕竟是隔代亲,老人再懂这个道理,也不会和孩子父母一样严格的对待他们。

所以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家庭变成了这样:孩子不吃饭,妈妈和宝宝平等交流,奶奶插了一句:你只要吃饭,我可以让你看会电视或手机”;奶奶把做饭收拾家的活都做了,家里也没有花园,孩子根本没有可以劳动的机会。

如果孩子父母硬下心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哭闹,爷爷奶奶就不干了,反过来埋怨父亲太严格了,说孩子现在还小,等他长大就好了。

犯罪心理

反观美国家庭,老人基本上不会干预父母教育孩子,即使孩子宝妈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老人也会充耳不闻,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无关”。

所以,与孩子交易式”教育的出现,多数是由于老人带孩子而造成的。

这就给现今的年轻家庭出了一个大难题:孩子必须要教育,老人的出现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老人还必须要留在孩子身边。

小编觉得,在6岁之前,如果有娃的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的出现,一定要硬下心来说服老人。在孝顺与孩子将来之间选择,相信父母都会选择孩子的未来,其实这两者如果处理好了,根本就不矛盾。

1、最好规定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只负责孩子日常接送,其他的所有教育相关的工作都留给父母;

2、如果爷爷奶奶也想平时管教孩子,那么一定要和孩子父母提前沟通好,孩子的教育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做;

3、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教育的时候,即使孩子哭闹,老人也绝不能心软去求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避,老人可以出去溜达一会再回来。

6岁之前,是孩子习惯塑造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尤其是在有老人带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提前沟通好教育方式,不要让关键时期的教育在中国的家庭出现水土不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