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爸爸妈妈们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明明想要好好做一件事,想要让好心情贯穿全程,拥有一段和孩子美好的出行体验。可是呢,却往往,或者只是偶尔,遇到一种情况,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时候熟悉育儿知识的人,就会进行自我反思了,咦?明明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呀,为什么我中途就会发飙呢?我怎么就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呢?我怎么就一下子没忍住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那就是——你其实并没有认清自己的内心。你以为你自己是带着好状态,其实并不是。
如果你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么不妨来看看这本书——《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这是美国第一畅销家教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作者的又一力作。
怎样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其实只需要三个步骤:他们分别是—— 1、尊重;2、真实;3、慢慢来。
尊重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当别人冒犯到你的时候,你会对别人说——请你尊重我!当你在想要获得别人的好感的前提,就是——你会主动的尊重别人。
但是呢,这里谈到的尊重,不是你对别人,或者是别人对你的尊重,而是你对你自己的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注意力不自觉的放到孩子的身上,我们会想着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可以强迫他啦,不可以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去俯视孩子啦。
在父母这个角色上,我们总是很习惯性的对别人太好,对自己太差,这样一种对于自己的一种不自觉的忽视,就会导致一种结果了,什么结果呢?那就是自我意识的丧失。这个结果会导致什么影响呢?那就是在很多妈妈身上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了。

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自己已经很疲惫了,可以因为之前已经答应了孩子要出去玩,为了不让孩子扫兴,为了身体力行什么是言而有信,就强忍着劳累,去陪孩子玩耍。
在这件事上,父母的出发点没有错,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自我意识。
通过这个例子想要重点是什么,那就是一旦你自我意识丧失,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了,就会出现——发育退化。我们都知道,一个两岁的宝宝都会以我为中心,而且可以用行动来向所有人表明自我。但是有没有可能我们反观一下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却没有了自我,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所以,当我们做到向外的”尊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做到向内的”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当你自己在和你相处的时候,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当成一个有人权的人来对待。
先抛开父母这个身份,我们在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之前,先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要知道,所有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背后,都是深深地理解和尊重。
尊重不只是对别人的,更是对自己的,而且,这才是你认清自己的前提。

真实这个东西一旦被拿出来讲,那就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你的面前有假货!有虚假的,有虚伪的,有不真实的东西。大家看完这几个词语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贬义词,是负面意思的词。
这时候,我不禁想到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的最真实想法,什么想法呢?当孩子乱来,失控,出现很戏剧性的表现的时候,我们真的很想反手就是一巴掌,把他煽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漫画里,被人对着脸狠狠一拳,一个转头,口中飙出一口鲜血,而且还一定要呈现出喷射状的飙血。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孩子怎么都讲不听的时候,变得非常很不喜欢这个站在自己面前的孩子,会油然而生一种这个孩子是真的让我十分,非常,相当厌恶!”的心理。
这个想法有没有很熟悉,有没有!承认吧,我们是人不是神,就算你精通各种育儿技巧,但还是承认吧,当你在运用所有育儿技巧之前,你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
要知道,这种邪恶的,粗暴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没有进行过任何修饰,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说实话,很多父母最开始第一次这种想法从内心冒出来的时候,会觉得没什么,认为只是偶尔的,但是时间长了,尤其是在terrible twos那个阶段,就会变得开始质疑自己了。
我的朋友,他是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不仅拥有理论更拥有无数实操经验的专业人士,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是会冒出这种简直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的不人道的行为,他当时是真的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耻!认为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简直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父母面对自己的时候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内心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
最真实的自己,也往往是最难让自己接受的部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进行一种伪装,想要通过这种伪装,来让自己催眠,让自己忘掉这种不愉快,甚至是邪恶的想法。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啊,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会被外界的眼光,世俗的眼光给绑住自己的手脚,绑住自己的思维。干扰”这个东西,它随时随地都会存在,干扰”本身并不存在好坏,真正有好坏之分的,是你的态度。
其实生气发怒并不可怕,并不是一件坏事,重点是你要把这个怒气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的时候,就算我们知道要认清真实的自己,其实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孩子的天马行空可能会突然间打破你的生活的平衡感,然后面对他们的要求,他们会需要你马上给出回答。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其实这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把自己当成百度,完全没有必要逼自己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这时候,有两种方法:
一是,让孩子等一等。具体怎么做呢?
例如一个6岁的孩子,当她和妈妈两个人在超市排队付钱时,突然想要去上厕所了。但是这时候作为妈妈虽然会很着急,想要马上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做到。
这时候就不放孩子先等一等,跟孩子说:我不能在排队的时候带你去厕所,所以,我们需要等一等,一交完钱,我们就马上去。”
这样一来,妈妈不仅可以不用委屈自己,可以做完妈妈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能够让孩子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因为尊重他人而产生的不快感,是需要忍耐的。
二是,转移注意力。书中有这样一件事:孩子学校有野餐会,妈妈之前答应孩子要为他烤饼干带去。但是因为工作太忙而忘了。面对孩子的追问,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文中的妈妈是这样说的:亲爱的,我知道这是我之前答应了你的事情,但是很抱歉,我真的忘了。但是我发现,我们家有很多好吃的,有吐司啦,花生酱,啊,对了,还有棒棒糖!我们看看可不可以创造出一种新食物来?这样我们带去的食物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然后孩子就开始开动脑筋,然后做出了花生酱棒棒糖夹心吐司”来。
是不是很棒呢?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妈妈把问题抛回给了孩子,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生气愤怒”转移到了解决问题本身”上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解放了妈妈。

其实在这个慢下来”的过程,也是给自己时间弄清自己的感觉的过程。当你一旦能够静下来了,你就有可能发现你真正的不想要答应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因为时间的缓冲,也会发现事情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种很棘手的样子,一旦你冷静下来了,甚至还可以发现新的可能性。
慢慢来,我们可以避免的一种情况什么?就是避免让我们用愤怒的语气或者态度或者心情,去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要知道,很多情况下,和蔼的说不”,比愤怒地说爱”,更能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
所以,所有身为爸爸妈妈的人呀,当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爸爸妈妈之前,当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之前,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人,我们要先成为身为父母的人。
要知道,在育儿路上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父母的首要职责,是先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