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生男生女哪一个更好的争论早就已经不复存在,很多父母对于女儿、儿子早就一视同仁,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区别对待的情况。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很多父母仍然存在固化思维,潜意识中觉得有些东西男女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分。
前段时间,与朋友在商场逛街时看到一位孩子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买玩具。年龄大一些的儿子一眼相中了货架上的蓝色遥控车,要求自己的妈妈购置。这时候,年纪小一些的女儿也希望跟自己的哥哥买一件一样的玩具,一边攥着妈妈的手,一边蹦跶着指向另外一辆黑色的玩具遥控车。
这位妈妈先是依照大儿子的意思,帮他从货架上取下了那辆遥控车并且递给他。而对于小女儿的要求,这位妈妈却没有照做,而是蹲下来告诉女儿:"哥哥是男孩,男孩子才玩遥控车,你是女孩子,妈妈给你买个洋娃娃好不好?而且,女孩子应该选一些明亮一些的颜色,黑色也不适合你。"听完妈妈的话以后,女孩不禁哭了出来。她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能买遥控车,为什么不能喜欢黑色。
事实上,不仅仅是玩具,很多孩子的用品、衣物等,父母都会存在类似于这样的"性别偏见"。认为男孩子就应该摒弃粉色、黄色等亮色系的衣物,选择蓝色、黑色等暗色系的,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预防孩子出现性别模糊的情况。其实,这样一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以此来预防孩子性别模糊往往得不偿失。

很多具有"性别偏见"的父母,在这种认知的长期作用之下,会形成固化死板的思维。此前有人做过这样一组实验,在一个房间中放置许多玩具,然后要求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利用地上的玩具来哄眼前的孩子开心。
在志愿者不知情的前提下,实验人员将一名小男孩打扮成小女孩的样子,给他穿上粉色的衣物,并将他带到志愿者的身边。志愿者认定眼前的孩子是女孩,于是开始用毛绒玩具逗孩子开心。甚至当孩子主动拿起身边的小汽车时,志愿者还强行以毛绒玩具去替换孩子手里的小汽车。
可见,在这种固化思维的作用下,孩子的天性是很容易遭到扼杀的。父母总是认为男孩应该做什么,女孩应该喜欢什么,这种强制性的想法是对孩子本性的一种压抑、扼杀,让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而去接受一种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父母因为"性别偏见"而出现近乎"命令式"的要求,对孩子的独立思维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会在潜意识中产生这样一个观念:自己的想法肯定不会被父母接纳,只能听从父母的。
在这种观念的长期作用之下,孩子将会失去属于自己的主见,进而对父母的决定产生极大的依赖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因为父母不可能给孩子做一辈子的决定,一旦哪天孩子需要独自做主时,他们往往会反复不定,难以拿主意。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几乎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影响孩子的认知父母的"性别偏见"一旦长期作用于孩子身上,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对两性的认知产生偏见。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当前阶段产生性别偏见,可以更好地规避性别模糊所带来的影响。但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这种性别偏见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在性别偏见的影响下,男孩会认定家务劳动肯定不是自己需要去学习与掌握的,因此不懂得为自己的妻子分担家务。而女孩则会认为,男生赚钱养家是最基本的,故而不会对丈夫的劳动展现出过多的体谅。这种认知的产生,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而言是相当不利的。
那么,为了解决"性别偏见"问题,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父母之所以对会产生"性别偏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潜意识中已经对男女间作了相当明确的区分。所以,要想解决这个现状,最首要的一步就是淡化父母对于性别的区分。
以玩游戏为例,具有"性别偏见"的父母会认为,过家家是女生才玩的游戏,男生应该多参与一些球类运动。但其实并非如此,过家家并不是针对女性而开发的,其对男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男生的心思一般不及女生细腻,常常会顾及不到他人的感受。而过家家作为一款角色扮演类别的游戏,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决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而是应该客观地承认各种事物的特点与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尊重孩子的选择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自主意识,父母应该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去过多地干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尊重,即便自己的选择最后是不当的,孩子也能更好地接受并且理解父母。
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以强硬的语气去阻碍孩子做选择,那么孩子将缺乏验证的步骤,此后也会想尽办法去实践。这样反而会造成反面效果。因此,面对孩子的选择,父母应该加以尊重,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形成自主意识与辩证意识。

父母要想更好地了解孩子作出这种令自己不解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尽可能减少误会的产生。同时,这种方法也能让父母更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然了,有些时候,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可能容易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其中最令父母担忧的莫过于性别界限模糊。事实上,这个问题父母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加以规避。
规避性别模糊的方法引导孩子明确两性区别孩子之所以会对性别界限感到模糊,很关键的一点是孩子没能清楚地明确两性的区别。而这一点就需要父母加以引导。平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作为一名男孩子或是女孩子,什么样的活动会更加适合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
举个例子,父母可以让男孩子剪短头发、让女孩子扎辫子,这样他们就不会从外貌上模糊男女性别的界限了。

当孩子逐渐步入青春期以后,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因为如果缺乏充分的性别教育,孩子很可能对身体变化产生抗拒感,进而对异性产生向往感,下意识地模糊自身的性别。
关注孩子成长,防止越界行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人,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可以很好地预防孩子做出越界的行为。越界行为的出现将一步步影响孩子对于自身性别的判断,逐渐朝着异性方向发展。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越界行为时,应该及时制止,并且加以引导。

我是炅妈育儿,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