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李与十一 编辑|小博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有病”。孩子犯错,我忍不住脾气打骂她,而在这个打骂的过程中,我竟然会从中获得愉悦感。
有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愉悦感,我不愿意停下来······
在认识我的人眼里,我绝对是个温和的人,从不与人争吵,喜欢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老公眼里,我绝对是个宠爱孩子的好妈妈,吃喝玩乐样样用心,照顾孩子细心周到。
但是当自己单独跟孩子在家的时候,孩子一犯错,就容易激起我的愤怒,我会控制不住自己去修理”她。
2岁的孩子面对打骂,除了大哭连躲避都不会,她越是迷茫大哭,我越是感到满足和愉悦,因此更加收不住手。
我一边清楚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一边继续找借口修理”孩子。脑子里像有2个小人,一个小人冷静地说你不可以这样做,你已经不是在教育孩子了,这样会伤害孩子”,一个小人狂热地说这样做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我想继续”,冷静的小人往往败给狂热的小人。

控制不住打骂孩子的原因
每次,看着哭得喘不上气的孩子都很后悔,暗暗下决心再不这样做。结果当孩子再次犯错时,我依旧乐此不彼”地朝他伸出了魔爪”······
事情的反复发生,让我意识到不能单纯的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而是要深挖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挖掘出原因,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一.打骂她,让我发泄了压力,找到了存在感。每个成年人都会有压力,而我的压力则大多来自于带孩子,本来带小孩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家里的一摊琐碎也等着我去收拾,这个时候孩子还跟我皮”,我只好选择了最方便的方式来解决我的愤怒,那就是动手教训孩子。
她迷茫、无助、恐惧、大哭、无力反抗,到最后只能臣服,却仍然向我寻求拥抱的反应,加深了我对于以这种泄愤方式的依赖,获得了在繁杂生活中,不曾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为了让这种感觉持续下去,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正如壹心理上说,用施虐的快感来发泄内心的挫败与空虚,从而假装自己并非生活的失败者,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控制力,是所有施虐者的本质。
二.对孩子有强烈的控制欲。当妈后,因为焦虑和恐惧,我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控制欲。
我希望孩子的一切都按照我的需要和意志来运转,这样我可以为生活建立框架和秩序,来应对孩子带来的混乱状况;如果不符合我的需要和意志,我就会强制孩子改变,企图以此恢复生活的秩序感。
比如吃饭,一定要坐在宝宝椅里面;玩耍时,要严格控制孩子的范围,避免她在墙上乱涂乱画等······当孩子不听我命令的时候,我会产生孩子不听话”的失控感、挫败感和愤怒。
我会下意识的选择用打骂她的方式,来发泄挫败感和愤怒。
我也会下意识的通过打骂她的方式,让她因为感到无助、恐惧而听妈妈的话,再次控制她,按我的要求来行事。

小时候我家里孩子多,家庭条件不好,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里外操持,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需求。不管犯错原因是什么,都是狠狠一顿打骂,长长记性,省的下次再犯。
因此,童年被压抑了太多,那些愤怒被后来的懂事”掩盖了。
我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发泄,它们需要被看到,而我总是被迫掩埋”它们,久而久之,我看着母亲的样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她的做事方法。所以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了我和孩子之间。
每当女儿犯错时候,这些早已遗忘的情绪便会被激发,我就会下意识用幼年母亲待我的方式,先把她打骂一顿。
另外,人一旦情绪失控,就最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常说的应激反应。我不喜欢曾经这样被对待,但不自觉地,面对孩子,我也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父母。

孩子不听话,我会生气,这种情绪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没法让它变弱、消失。为了逃避这种情绪,我选择打骂孩子,因为我认为是孩子的行为左右了我的情绪,改变她的行为,我就不会生气了。
正如教育专家所说:我打骂你,其实是因为我无能,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我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肆意地打骂孩子,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情绪管理无能的事实。
五.回避必要的成长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心理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很多时候,在我眼中的无理取闹,其实是这个年龄阶段发展需求的表现。
而我习惯只做自己擅长的,不愿意主动学习、更新养育理念,自然跟不上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当我面对孩子出现新问题,而手无足措的时候,会通过打骂孩子,将我需要面对的心理成长抛给孩子,强迫她适应我的频率,我不想改变自己,你改变自己来适应我,这样我省心。人为的给孩子制造错误问题,让孩子去面对解决,来回避自己必要的成长。

如何改变自己?
关于打骂孩子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也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切记不能抱侥幸心理,认为孩子小,打骂没什么大影响。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儿童心理医生也认为,经常受到语言暴力和挨打的孩子,会出现影响智商、自卑、懦弱、暴力等不良后果。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们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TA一个幸福的童年。

学会管理自己情绪4步骤
管理情绪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修炼,稳定的情绪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营幸福的家庭、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1.觉察情绪: 当我们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我们要通过10秒深呼吸等方式,学会按下发火的暂停键。自我觉察到当下的情绪,并告诉自己我在生气”。当情绪被你看到,就变弱了。
2.接纳情绪:每种情绪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不要因为负面情绪就排斥它、逃避它、这样做反而是在加强情绪。
我们要做的是接纳情绪:生气是自我保护,我允许自己生气”,情绪会再次减弱。
3. 拆除情绪: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情绪退去,我们要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气?我的需求是什么?它合理么?”
4.复盘和思考:在事后进行复盘和思考,利于我们加深理解情绪和背后的需求,情绪失控的频率也会慢慢减少。

与童年的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影响深远,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时候的自己,它委屈、愤恨,它需要被看到。
我们要看到自己童年积累的愤恨”,并在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中解决它。
我们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讲述小时候被打时的各种委屈以及愤怒,去看到那些愤怒,并表达出来,把所有被压抑的情绪都倾倒出来。
认真写完后,这种状况就会改变。
这样的方法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让我们逐渐与童年的自己和解。
自我成长、建立自信。
通过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培养兴趣爱好等,取得成绩,提升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和强大感。
当自己可以满足内心需求的时候,就不会再向外界索取满足感和强大感。
提升自己,让孩子生活在爱和包容里。
当个闲散父母,学会放手
不允许孩子从失误中学习,他们就无法成为有自信、坚韧的人。
《更冷静、更轻松、更快乐的父母》作者诺埃尔·詹尼斯·诺顿提出,孩子会有一些特定行为,她说:
孩子天生就有独立的驱力。当他们自力更生,就会更自信,感觉自己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父母一直替他们做事、或者为他们做决定,他们就无法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
在一些事情上,只要孩子们表现出他们有能力合理的做决定,就给他们练习做决定的机会。”
我们要学会做个闲散的父母,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尊重和信任,在可控范围内接受孩子行为带来的最坏结果,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第一时间给孩子道歉
如果打骂了孩子,在冷静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给孩子道歉,并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首先,这样做可以减少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会让他觉得你不再爱他,这样以后的亲子关系更加容易修复。
其次,可以降低孩子自卑的可能性。父母的道歉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原来也会跟我一样犯错;被爸妈打骂了,并不是我不够好。
最后,可以培养孩子宽容心态。孩子学会原谅,变得宽容,以后不会因为别人的错而折磨自己。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如果孩子心里长期被动接受、积压负面情绪,会感到恐惧、自卑,不爱说话。
当打骂孩子后,父母一定要采取补救措施,降低伤害。
妈妈/爸爸刚才打骂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可以给妈妈/爸爸讲一下么?”
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
有人说过,只有在充满爱和理解、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把善良、富有同理心的美好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错过了这样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跟孩子一起的机会,重新治愈童年、审视自己的人生,让孩子在充满爱和理解、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不再重复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