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幼儿关联最多的词是:弱小和可爱,因此幼儿的哭声很容易让大人心软,一心软小孩子想要什么就都答应了,因此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一味的心软妥协对孩子百害无利,是时候该让爱哭的孩子吃不到糖了!

哭,是人类生来就会的语言。婴儿肚子饿的时候,会用哭声告诉母亲"该喂我喝奶了",等到了幼儿期,学习了社会语言,孩子已经不会轻易用哭声表达欲望了,但是,一旦他想要某样母亲不让买的东西,又会沿用婴儿时期的习惯,用哭声表明决心"你今天必须给我买";

用哭声逼迫大人就范,这其实只是小孩子的本能。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确立,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在表现上回到最初的婴儿期。因此,撒泼打滚又哭又闹就是要某个玩具,这其实不能算是小孩子的错,他们只是还没有学习到更高级的表达方式而已。想想看,成年人想要某样东西,表达方式可能是和老公撒娇、也可能是咬牙努力赚钱。虽然表达欲望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如果小孩子有更高级的表达欲望的方法,那么在大人不给买的时候,可能就会傲娇的说:那我自己赚钱买,而不是哭闹。

但是如果大人在明知道不该妥协的时候妥协了,那么错的就是大人。对家长来说,幼儿身上自带"心爱的""幼小的""可爱的"等多重标签,想不心软妥协其实也挺难的。因此,为了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减少用哭闹表达欲望的次数,我们应该从大人自身的心里建设、教孩子更高级的表达方法、注意力转移等三个方面入手。
大人自身的心里建设。想想看,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会长成什么样?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变得骄纵,并且因为欲望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而开始目中无人,出了家门还是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样子。在家里骄纵也就罢了,以后上学离家再这个样子,免不了要吃亏。因此,为了孩子未来的身心发展,你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心软。不过,别心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话,可以试着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想象他成人了还向你哭闹要买东西的场景。

教孩子更高级的表达方法。对小孩子来说,想要某样父母不让买的东西但又无可奈何的时候,哭是最直接的办法,但这也是最低级的表达方法。或许你可以在小孩子哭闹之前,告诉他,用自己的劳动力(比如帮妈妈捶背、帮忙一起倒垃圾等)可以换取想要的玩具。如果小孩子不相信劳动可以获得玩具,或者他坚决现在就要这个玩具不愿意等待,那你可以现在给他买但要用劳动换取才能玩,也可以用手机拍照"留证据"表示下次一定会买,毕竟手机上还有"证据"。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逐步培养小孩子多样化的表达能力,"想要"可以表达为"付出劳动力""和平商量"等,只会哭闹一种表达方式,其实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转移注意力。小孩子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大人不可能发现不了。因此,在他开始哭之前,就要转移他的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你可以用手机益智小游戏吸引他,也可以用美食转移注意力。但是切记不要做口头承诺,诸如"吃完饭我们就回来买"之类的,承诺了又不兑现会损害大人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会往后的教育也是不利的。

不过话说回来,大人不想买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买不起和没必要。要是觉得没必要买,那么用手段阻止无可厚非,如果因为买不起又顾着面子不告诉孩子原因,那就没必要了。大大方方的告诉他,妈妈现在还没有钱给你买,但是妈妈愿意努力工作争取早点买上。偶尔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玩具,也不是不行啊。要知道,一直的乖巧是用压抑自己的欲望换来的,这样的童年太过冰冷。倒不如给孩子买一些些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玩具,让他长大后明白,我的妈妈曾经为了爱我,排除万千困难,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