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每位父母都是超人,为孩子编织围栏、披荆斩棘,父母为孩子的每次用心良苦,都值得被记录和分享。
《像我这样的父母》是教育媒体家长123”推出的系列访谈栏目,旨在记录和分享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以及他们的用心良苦。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优秀,但教育却往往不得其法,太多家长把砸钱上补习班、严厉管教当作好的教育。那些真正优秀孩子真的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吗?
这次,家长123在朋友的引荐下访谈了一位牛娃”的家长,高姐。
高姐女儿的优秀没得说。2019年小升初,孩子以优异表现通过北京十一学校的海选”,目前已顺利上岸十一学校2+4学制就读。北京十一学校常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其小升初的升学难度更是百里挑一。
在一些家长圈子里,高姐日常的教育经验分享备受认可,令不少家长们受益匪浅,纷纷敬称一声高教主”。

以下由家长123与高姐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好的教育,不是靠钱堆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提起教育孩子这件事,大家似乎都特别焦虑,家长们之间互相传递,媒体也在传播焦虑。不是吐槽教孩子多么难,就是说养孩子太烧钱,总有各种焦虑的源头。
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心态,教育孩子一定得有耐心,不是说这次考试怎么考差了?这道题为什么不会做?对孩子的一生而言,一次考试、一道题真的有那么着急火燎吗?
今年我家孩子上初中后,我算了下账,孩子小升初整体课外补习花了不到3万。五年级的时候上过两期奥数,语文从来没上过课外班,英语最后上了一个冲刺班,其他的网课也很便宜。我知道很多北京的家长为孩子小升初砸个几万到几十万很常见,太多花钱的地儿,各种培训、杯赛都得花钱。但我一直认为,好的教育,一定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我自己就是做营销出身的,教育机构的那些套路见得比较多,坦白说,有的机构就是巧立名目让家长为自己的教育焦虑买单。有本书管这个行为叫赎罪券”,家长平时疏于孩子的教育,总想通过花钱或其他方式来给自己的教育失职赎罪,达成自我的妥协。
很多时候我就特别不爱跟其他家长们扎堆,比如孩子上课、考试什么的,两三个小时,很多家长就站在外边聊天,互相传播焦虑。干嘛呢,找个咖啡馆看本书,多好啊。还有很多家长,孩子在学校买个校服也要拉个微信群讨论半天,整天絮絮叨叨的。我很难认同这就是好的教育的样子。给个建议,对孩子是要用心,但千万别做絮絮叨叨的家长。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学能力有些家长会问说,你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了什么事。但其实教育是一件需要保持长期投入的事情,更没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情,但非得说一点,我认为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专注力和自学能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现在来看,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一开始我们是培养孩子坐得住”,慢慢让孩子通过玩具、卡片自己去感受和学习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慢慢地,孩子的好奇心、专注力、自学能力都会一点点构建。
但我常常见到,很多家长动不动就打断孩子,宝宝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慢慢的,孩子就会收起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其实我们家长只要做好安全防范,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认知就好。
又比如说,我几乎不陪孩子写作业,容易指责一会儿又说这儿不对,那不对。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她自己独立去完成。到孩子三四年级,我就不管她的听写作业,多简单啊,自己录好一段,自己听写不就好了吗?这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家长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反倒让孩子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至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培养,但不是培训班式,因为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难通过培训班去训练,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经常出去玩或者自驾游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写一些小游记。后来孩子在这块有了自信和兴趣,也就培养出了写作能力。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说守着孩子写作业,检查考试多少分。说到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逼出来的,也不是仅凭花钱补习补出来的,需要的是孩子自己的基础能力,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专注力、自学的能力等等。家长的关注点得放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不必纠结一次考试或者一次作业。
家长要保持正确的教育心态平时跟一些家长交流,发现家长经常有这两种心态:要么望子成龙,要么是妄自菲薄。一会觉得自己孩子什么都好,啥都能行,一会儿又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什么都做不好。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就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经济水平,正视孩子的性格、优缺点,从而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千万别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比来比去。在北京,为孩子能花几百万的家庭太多了,咱老百姓有必要跟他们比吗?这么较劲有任何意义吗?人生的幸福感不是靠比较得来的。
有时候,我女儿挺让我欣慰的。有一次我们说给她报个什么什么班,不少钱。结果女儿说,不用补,你看那谁(同学)不是就去补课了吗,那不也没考过我吗?我们也就很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家长和孩子之间都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
另外,教育的三观一定要正。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简历好看,花钱买奖什么的。我是没办法理解的,这样做对孩子的影响真不见得是正面的。诚信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像今年十一中学的选拨,很多时候不怎么看你的荣誉,很多杯赛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人家就是出一纸测试题,立马就能看出孩子的真实水平,这些题也是机构根本猜不到的,考察价值观、逻辑能力、综合素养等等。面试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本,写着孩子的奖项荣誉什么,结果人家校长根本不看,只自信地说了句:我相信我们自己的眼光。”
有不少家长花很大代价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但孩子反而各种不适应,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家长希望拔苗助长,没有保持正确的心态。有本书里写得非常好,说是人这一辈有三次成长的机会,第一次是发现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三次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这讲的正是人生该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
今年孩子去了十一学校,这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老师跟学生相处得很和谐,处处体现出学校在精心呵护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太多让我感概的细节。作为十一学校的学生家长,我们也需要及时更新迭代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学校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进步。孩子、学校、家长,都需要保持初心,在伟大的时代培养伟大的人。
志远意诚,思方行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