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千妈妈。
只要给我一打婴儿,我能把孩子训练成社会精英,不管是医生、律师还是警察。”这句话出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立人约翰·华生之口。
大家可能对约翰·华生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他的哭声免疫理论”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却毁了美国整整一代儿童,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全世界许多孩子。

华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18岁的他上了一所神学大学。他考试前随便突击背一下,就成了全班唯一通过希腊语考试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成为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家。
年轻时候的华生英俊潇洒,上进用功。因此博得了不少女生的喜爱,有人甚至说华生是最帅的心理学家。

然而,这个人们口中的最帅心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策划了一个备受世人争议的实验——小艾伯特实验。

1920年,华生找到了实验对象小艾伯特,照片中这个只有9个月大的婴儿。他太小了,以至于都还不会走路只会爬行。和所有这个岁数的婴儿一样,天真无邪,非常可爱。
华生则觉得他镇定且被动”,很适合用来做实验。
小艾伯特的母亲是诊所的奶妈,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华生要拿孩子做什么实验。她只是知道,把自己的小孩给这个人做实验,一天可以拿到1美元的报酬。
一开始,小艾伯特源源不断地收到华生的礼物,雪白的小鼠、可爱的兔子、调皮的猴子。看着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小艾伯特高兴极了。

两个月后,小艾伯特11个月大的时候,华生的实验正式开始了,他再次把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眼前。在小艾伯特,伸出手来想要抓住小白鼠时,华生突然在他身后
重重敲击了一根1.2m的大铁棒,巨大的响声吓得小艾伯特,吓得小艾伯特趴倒在坐垫上,哇哇大哭了起来。

此后,每当小艾伯特,开始有碰小白鼠的意图时,华生就要敲击铁棒把他吓哭。
整整一周时间以后,华生已经不需要再敲击铁棒,只要把小白鼠放到他面前,小艾伯特就会哇哇大哭着转身。

长时间的实验之后,小艾伯特开始害怕,所有毛绒绒的东西。

华生从这个残忍的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恐惧,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
华生立即着手发表论文,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又写出了许多儿童教育相关的书。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心理学家。

作为华生的实验对象,实验结束后华生本该去除他的条件反射,不然满世界都是毛茸茸的东西,小孩子该如何生活下去?悲剧的是,华生找不到根治恐惧的方法。
当人们重新回头,来找这个婴儿的时候,才发现他在6岁的时候,就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小艾伯特成为了现代科学史上牺牲的最小婴儿。

华生在他的书《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中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衍生出了育儿经哭声免疫法
如果孩子醒了,要吃奶,不要让他吃奶,如果哭了,哭1-2分钟后,给予安慰,可以轻声说:宝宝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
这种方法的确有效,一般2-3天小孩儿就会变得很乖,美国妈妈们省心又省力。这样的方法,在美国妈妈们中间迅速传播。
然而,那些孩子长大后,哭声免疫法的弊端终于暴露无遗,这些缺乏情感关照的孩子,轻则出现睡眠障碍,严重的甚至出现自闭症、精神分裂。

在那一代孩子的幸福被毁掉了,美国妈妈们开始严重摒弃了哭声免疫法,开始大力支持亲密育儿,华生也成为了美国妈妈们最讨厌的人之一。
据心理学家分析,哭声免疫法完全破坏了婴儿人格和亲子链接的建立。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几乎每天都在吃和睡之间切换,仍处于一种自闭”的状态,正是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这种全能自恋”。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

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无比害怕。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而是一个对世界充满信任感的孩子。毕竟,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大概是这个世界上许多孩子和父母唯一的心愿吧。
喜欢千妈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