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孩子今年5岁了,明年上小学,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上兴趣班,甚至有些孩子报了7、8个兴趣班。
她说自己:我给孩子就报了6个兴趣班,舞蹈、画画、跆拳道、朗诵、1对1英语,今年刚加了钢琴,报兴趣班花了差不多小10万了。”

听得我这个一岁孩子妈,小心脏砰砰跳:孩子的兴趣班真的这么烧钱啊?!
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恨不能说个10天10夜也说不完。现在教育条件好了,但家长跟孩子都很累,焦虑也是普遍存在的。光是兴趣班上哪几个、怎么选,就够学龄前家长头大的。
那么回到初心,我们先来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兴趣班?兴趣一定要上兴趣班才能培养吗?
1.我们为什么给孩子报兴趣班?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
1 孩子喜欢
2 家长想培养孩子某方面素质或技能
3 增加体验
4 别人都报,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
但实际上,报兴趣班之后,能让家长实实在在觉得值、孩子也更有兴趣、水平更高的,比报班的家庭少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应家长给孩子报班的原因,失望的原因也有这么4个:
1 孩子之前说喜欢,结果没学几次就不爱了、不想学了
2 学了一段时间,孩子也坚持学了,效果不怎么明显
3 都体验过了,也就那样,没觉得有多少变化
4 报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也没什么用
是不是很熟悉?
但哪怕是目前看来确实是这些不好”的结果,也未必真说明这兴趣班不值,因为对孩子潜在的影响更多是我们看不到的。
孩子上兴趣班,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学龄前孩子上某个兴趣班时,不要总去衡量它有没有用、学没学会、厉害不厉害,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体验探索的美好、求知的快乐。

让孩子在一开始就体验到最原始的快乐和热爱,在以后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更有决心和毅力去坚持,这就是学龄前孩子上兴趣班的意义。
因此,学龄前孩子,无论什么原因报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兴趣班而失去兴趣。
2.学龄前孩子培养兴趣一定要上兴趣班吗?关于兴趣班有什么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见解。
但我们不要神化兴趣班,不要指望上个画画兴趣班孩子就能画出多么完美的作品,学个钢琴孩子就考过钢琴十级成为郎朗了。

很多家长发现网上有各个年龄段孩子上兴趣班的各种指南,便拿过来比对分析、研究、规划,然后决定让孩子学什么,给孩子规划兴趣培养路线。
殊不知,这个过程最缺的,就是看见”自家孩子,他有没有兴趣?身体和心理有没有准备好?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
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说: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婴儿,所以我们只需要两件事:花时间了解关于婴儿大脑与心理的最新科学知识,同时花时间了解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育儿书、指南、标准,都只是个参考,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去认真观察、谨慎判断、充分沟通的对象。

所以,学龄前儿童,报不报兴趣班并不重要,早期启蒙中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多可能性,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兴趣,不是一定要在兴趣班才产生的,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感染。
在孩子小时候,多陪他玩耍,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科学、阅读、表达等思维和能力的启蒙,多带他去观察身边的环境,去体验这个世界的沙漠海洋、森林草地、山川平原、人文故事、音乐艺术、大师名家,让孩子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培养兴趣并不一定需要报兴趣班,当然也可以在兴趣班去发现兴趣,但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真正有兴趣想要学习才需要报专业的兴趣班、跟专业老师拜师学艺。
3.想要作为特长的兴趣班怎么选、怎么学?在我看来,特长兴趣班是在孩子本身对某方面表现出强烈兴趣、并且也有时间精力去学习、练习,我们为了让孩子的兴趣特长得到专业指点才去拜师学艺的地方。
经历过最初的早教启蒙和熏陶、孩子的兴趣筛选,孩子依然对某个东西兴趣盎然,那就可以考虑把它作为必须坚持下来的事情长期学习。
这时候,学特长不仅是学特长,更是对一个孩子品格的培养:包括韧性、耐性、抗压能力等等。

报班不在多,在于孩子真正感兴趣,家长和孩子有时间精力去坚持。因为特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兴趣,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练习、精进。
课不在多,精良就行。多听多练,或成大器。
一个朋友的女儿,从5岁开始摸钢琴,7岁正式学琴,中间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坚持了8年,最终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最重要的,她没有考级之后再不碰琴,她对钢琴仍然满怀兴趣,并开始对练习的一些曲目产生共鸣。
这期间,她学过舞蹈、学过画画,最后都放弃了,唯有钢琴,是她自己选择的,就这,中间觉得枯燥的时候数度想放弃,幸亏她妈妈严格要求,一路坚持。
儿童的心理特征,本身就是3分钟热度,来得快去的也快”,若仅仅是把兴趣当作拓宽孩子见识的体验,玩玩也行。但若是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一两项兴趣,那就一定要让她坚持下来,只有走过痛苦的枯燥期,坚持下来,孩子变得游刃有余、获得成就感,才会真正将兴趣变成爱好、变成特长,并甘之如饴。

听钢琴浪漫,练钢琴除过枯燥还是枯燥,其他的特长培养也是一样。孩子长期学习、练习过程中,难免心生厌倦,不仅需要经济条件,还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不仅对孩子要求高,对家长要求更高。
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他律非常重要,尤其小学阶段。
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家长还要能坚定不移地严要求,还要能给孩子鼓励打气,还不能因为投入过多而指责孩子。
培养特长,需要孩子有兴趣,更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