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ph值是多少
由于在人体皮肤表面存留着尿素、尿酸、盐分、乳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酸性物质,所以皮肤表面常显弱酸性。 (1)正常皮肤表面ph值约为5.0~7.0。 (2)最低可到4.0,最高可到9.6. (3)皮肤的ph值平均约5.8。 健康的东方人皮肤的ph值应该在4.5至6.5之间。 皮肤只有在正常的ph值范围内,也就是处于弱酸性,才能使皮肤处于吸收营养的最佳状态,此时皮肤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以及弹性、光泽、水分等等,都为最佳状态。 皮肤的作用 皮肤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感觉、调节温度、分泌、排泄和吸收。 1 保护作用:皮肤是人体的最外层,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同时还可防止水分和化学物质的渗透及细菌的入侵。 2 感觉作用:皮层的神经末梢使皮肤可以对冷、热、疼痛、压力和触抚产生反映。 3 调节温度作用:人体常温在摄氏37度左右,假如受外来气温影响,皮肤血管和汗腺会自动调节体温。 4 分泌作用:皮脂腺分泌过盛会形成暗疮,情绪不稳定亦可影响分泌腺的正常活动。 5 排泄作用:出汗是皮肤的正常排泄作用,出汗时水分、盐分和其它化学物质会被排出体外。 6 吸收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是有限度的,只有少量化妆品的成分可以由皮肤吸收而进入体内。 7 再生功能:皮肤的再生功能很强。如手术切口一般在手术数天后即能愈合。 8 其他功能:皮肤参与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是人体内主要贮水库之一,大部分水分贮存在真皮内,其含水量占全身的18%--20%。皮肤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许多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变态反应观察以及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性皮肤试验,药物过敏试验等,都是通过皮肤进行的。此外皮肤还是一个表情的器官,面部表情肌收缩舒张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因此,面部皮肤的健美对于表情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网络资料
人体酸碱度正常值是多少
没有“人体酸碱度测定”这样的检查项目。
因为,人体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不同部位、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的酸碱度都不一样!!!
目前只能检测部份体液的酸碱度,如血液的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胃液的酸碱度等。
最常用的是“血液”的酸碱度,
所有“正常人”血液酸碱度应该是(都是)pH值为7.35-7.45。
明显低于此值时为“酸中毒”,明显高于此值时为“碱中毒”!!!!!!
胃液的pH值在空腹时为1-2。
尿液的pH值与包含有关,介于为5-7之间。
所谓“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是“伪科学”!!!!!!!
多学习些真正的科学吧!!!!!!!!!!!
人体正常PH值是多少?
人体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维持在7.3~7.4之间,即略呈碱性。机体PH值若较长时间低于7.3,就会形成酸性体质,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表现为机体不适、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人的机体健康就会遭到严重损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严重疾患。如果我们平常不均衡饮食,或是偏爱吃动物性食物和油炸食品,那这类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成了导致机体PH值偏酸、健康受损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中,若某一种食物在体内经过分解代谢后,转换成以氯、硫、磷等酸根离子为主的矿物质,那这种食物就应当被称为呈酸性食物;反之,转换成以钾、钠、钙、镁等碱性离子为主的矿物质,那这种食物就应当称为呈碱性食物。因此,食物的呈酸性和呈碱性并不是通过我们的味觉就可以判定的,例如柠檬味道很酸,但却是呈碱性食物,而谷麦类、肉类、禽类、鱼类、蛋类、花生、核桃等,就属于呈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薯类、牛奶、茶等则属于呈碱性食物。还有一些食物因为不含任何一种矿物质,或者是所含碱性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量相等,如精炼的油脂、食糖、淀粉、酒类、食盐等,所以它们又被称为中性食物。人体PH值的高低会随着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而产生波动,若呈酸性的食物摄入过多,超出了人体需要的量,那么机体PH值就会偏酸。事实上,每日摄入的酸性食物很容易过量,这是因为我们的主食是呈酸性的,而餐桌上丰盛的鸡鸭鱼肉,又太容易使人们忽略对蔬菜水果的摄入。于是,在人们大快朵颐的同时,酸性体质也就慢慢形成了。所以,为了使机体PH值处于正常范围,以保持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结构就必须重视呈酸性食物与呈碱性食物的科学搭配,以达到人体的酸碱平衡。 有一点需要注意,中性食物尽管在体内不影响机体的PH值,但若过多摄入,也容易造成人体热量过剩,引发高脂血症或肥胖;而平常过多摄入食盐,则容易诱发高血压病,同样对健康不利。那么,我们每天究意应该怎样吃,吃多少才算合理、科学呢? 1.组成合理饮食的食物一定要多种多样,既要有谷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类,又要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类。对谷麦类食物,我们正常人每天应吃300~500克左右。同时,我们还要提倡食不厌粗,适当增加粗米粗面、杂粮及红薯、马铃薯等食物的摄入。 2.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可吃400~500克蔬菜,其中叶菜类至少占1/2,且“红黄绿白黑”各色蔬菜要轮换着吃;水果每天可吃100~200克。 3.每天应进食不少于250~500克奶类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每天也可吃50克左右。 4.对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我们可以吃125~200克,不过最好是减少猪肉的摄入量,而多选择鸡、鱼、兔、牛等品种。还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量吃点动物内脏,以补充体内的多种微量元素。 5.少吃腌腊、烟熏、油炸食物,特别是要避免饮食太过油腻。此外,每天盐的摄入量也以不超过6克为宜,即是说,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 6.饮酒要坚持适量、低度的原则。每日饮葡萄酒的量控制在100毫升以内,啤酒控制在300毫升以内,白酒控制在25毫升以内。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让机体PH值呈弱碱性,同时再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主张的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来指导自己的生活,那各种疾病就可能远离我们,健康长寿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正常人身酸碱性值是多少
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应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
正常人体的酸碱度是多少呢?
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
然而,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体液pH值低于7.35,这些人的健康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研究表明,当PH值降低0.1(即体液偏酸)时,胰岛素活性降低30%,免疫细胞功能降低,神经敏感性降低,内分泌及机体许多重要功能紊乱,癌细胞更有可能生长。而且扩散、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聚集等。
扩展资料:
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不过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以号称中国最早提出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双林的理论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处于 7.4才好。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
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大量的胃酸排除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感觉头晕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
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质酸碱性
正常人体的酸碱度是多少呢?
健康人内环境的PH值在7.35至7.45之间,即我们的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各项生理机能的最佳状态,这时,人的精力最旺盛,体力最充沛,免疫功能最强大,如体液PH值高于7.45属于碱性体质;若体液PH值常徘徊在7.35或稍低则为酸性体质。 据调查,现代人中只有不到20%的人群PH值在健康的弱碱性范围内,另80%的人群有体液酸碱失衡(偏酸或偏碱),如果人体一旦处于偏酸或偏碱状态,身体便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亚健康状态,而酸碱失恒的又以酸性体质者为主,可达80%以上,因此我们可说酸性体质就亚健康的表现。 酸性体质:时常感到腰酸腿痛、腹泻、便秘、身体易疲乏、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亚健康的反应时,我们的体质多半会是酸性体质,如果长期处在酸性体质而得不到改善,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而在临床上讲,如果体液“酸”得厉害(PH值严重低下),当人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生理机能的严重混乱,发生重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比如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时人就会死亡。 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液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营养失衡,运动不当,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酸性体质的四大因素
人体的PH值在哪个范围内才是最健康的?
人体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体内酸碱能保持相对平衡,这个平衡就是酸碱平衡,平衡范围为酸碱度(即pH值)7.35-7.45,平均为7.41,呈弱碱性。如果人体内的pH值经常低于7.35,就称为酸性体质。
正常人PH是多少?
正常人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液中有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它们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碳酸|碳酸氢钠,磷酸一氢钠|磷酸二氢钠.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的缓冲物质,他们共同调节人体酸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