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在批评当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在敌对当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在嘲笑当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羞辱当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在忍耐当中长大的孩子会有耐心;在鼓励当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在赞美当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在正直当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在安全当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在赞许当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在接纳和友谊当中长大的孩子,寻得了世界的爱。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在塑造孩子人格样貌的力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怪兽实验,虽然非常的不人道但也赤裸裸的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一位叫做温德尔·约翰逊的博士,他挑选了22名孤儿,其中有几个孩子是有口吃的,在实验当中约翰逊对口吃的孩子采用了积极疗法,当他们发言流畅的时候,实验人员会表扬他们,当他们做事出色的时候会赞许他们,他们得到了充分的爱和尊重,并且他们有自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而那些不口吃的孩子则被迫接受消极疗法,他们约束重重、规则繁多,言行举止被苛责、被挑剔,甚至被侮辱,他们出现细小的错误,实验人员会责备,实验过后被控制、被挑剔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恶化为一生的问题,而被鼓励与爱的孩子口吃全部好转,甚至不再口吃,其他方面也产生了明显的进步。

这个实验说明教育与孩子终身发展的关系,当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我们相处时,我们今天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其他人相处,而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式与孩子相处。

教育跟商业经营有一个地方很像,那就是你不能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在大局和远局上谋划收获,比如直接教会孩子答案,小局上一定是赢,但是大局上必定失了对孩子能力的历练,所以也是输,要想大赢就不能怕小输,我们需要踩好合理要求的底线,剩下的就应该让孩子折腾去。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爱与合理的要求。好的父母接受孩子,深沉地爱着孩子,参与孩子的生活与成长。他们喜欢和孩子一起做事,为孩子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们认为父母有义务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将孩子的兴趣和问题视为有意义的,并且表现出真正的关心。

良好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精力,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在孩子成为青少年之前一直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父母,能够将良好的关系延续下去。

父母与子女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在其童年时期适应彼此的性格,你们可能会在其青少年时期相处得很好。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小学时很难管教,你遇到的问题就不会在其青春期消失,甚至可能会变得更糟。

奚落、命令和轻视都不会促进沟通,而是会引发防御、抵抗和怨恨,还会削弱自尊。对于沟通,一个很好的规则是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离婚、再婚和单亲家庭本身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父母双方是否都要上班也不太会影响孩子。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的质量,而不是孩子所在的家庭类型。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生活在一个父母不和的家庭中比父母离婚更有害。

口吃

纪录片《生命·成长》中心理学家贺岭峰老师就曾说过,我们当家长有那么多控制感,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一个表现,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我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

但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承载的是他自己的生命,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哪怕你是孩子的父母,其实你都没有权利去规定另外一朵花如何开放,另外一棵树怎么生长,因为你也是一朵花,你也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