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35岁啃老大师离世:溺爱是惯子毒药,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01

啃老”,一个令无数人义愤填膺的词汇。每每提及,我们总会唾弃于啃老族的啃老行为,也对其父母允许子女啃老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啃老”二字,一连串醒目的标题出现在视野里。

诸如,37岁博士回村啃老,父母苦不堪言: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怒告母校,啃老到41岁却起诉父母不赡养,英国超级巨婴终败诉”,36岁硕士啃老10年,还毒打父母要求借400万养他!父亲:拿命还钱”,33岁巨婴啃老十年,反骂父母管教不当,理直气壮”……

02

近日,关于我国著名”啃老大师谢东林去世的消息,在各个平台迅速传播。

帖子里这样描述着——

各位,我国著名的啃老大师谢东林先生在2021年11月3日的10点已经去世了,享年35岁。谢东林先生这辈子为了自己伟大的啃老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贡献。

谢东林先生的一生是非常悲剧的,他这辈子从来没有享受过被人尊敬的感觉。而且谢东林先生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和嘲讽,所以他的一生是非常悲剧的。希望谢东林先生下辈子能够做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男人,不要再当啃老族了。”

为了了解谢东林这个人,我还特意查看了很多关于他的报道。大概情况是从20岁开始就不上学了,在家啃老15年,自己没有挣过一分钱。刚开始还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再后来甚至什么都不干了,开始找父母要钱。他把要来的钱用于买电子产品,每天就窝在床上玩。

吃饭由父母端进卧室,条件是必须有鱼有肉,否则就会殴打父母。每天吃完就睡,睡醒就玩。连大小便也是在床边的盆子里解决,每天由父母帮其倒掉。父母看着这样的儿子常常抱头痛哭,而他却对此不屑,反而哈哈大笑。也曾有邻居劝他和批评他,他仗着自己身材高大,把邻居暴打一顿,其父母又赔偿了三千医药费。

03

说实话,看着这样一些描述,着实令人愤怒!

究竟是什么样的父母,才造就了这样的孩子?究竟是父母怎样的爱,才促使儿子走到这般田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溺爱的那些事儿。

(1)没有底线的爱,父母终究成买单人。

看着谢东林这个例子,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老家一个亲戚。

孩子从小学习成绩还可以,父母便忽略了对儿子品德、品行等方面的关注。对于儿子所犯下的所有错误,都总是借口说:虽然平时调皮了一点,但成绩总是喜人的。”

然而,习得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吸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混迹于游戏厅,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奔波于黑网吧。熬到初二时,彻底放飞自我,辍学了。从14岁,到如今的21岁,父母每个月都拿钱供着。要什么买什么成了常态,动不动就摔砸东西,也成了绝活。

眼看同龄人即将大学毕业反哺于父母,而自己的儿子却还是毛头小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其父母甚是崩溃。

孩子有出息了,父母往往是受益者;而孩子若是没出息,其父母往往只能成为买单人。

(2)不要轻信长大了,就好了”。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然而,很多家长却习惯性把这句俗语当作空气!

当孩子故意绊倒别人的时候,家长会说:哎呀,我的孩子还小,也不懂什么,你可不能跟这个孩子一般见识。”当孩子嘴里骂人的话层出不穷,家长会说:没事儿,他还小,都不知道骂人是不对的。等他将来长大了,自然就不会骂人了。”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在成长的过程里,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势必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到时候误入歧途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不能替孩子找借口,找理由。其次,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勇于承担自己所犯错误而带来的后果。再次,给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不要成为孩子错误的模仿对象。最后,赏罚分明,让孩子知道正确的行为应该发扬光大,而错误的行为应该立即纠正。

(3)让孩子找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身边有位全职妈妈,全职了30年,把两个儿子均养成废人。

从拖地到晾衣服,从洗鞋子到洗袜子,从端菜到收碗,所有的一切她都舍不得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亲自动手。

小时候孩子跃跃欲试想要切菜,她以危险为由果断拒绝;进入青春期孩子偶尔也想参与一下,她却嫌弃孩子切得太厚又拒绝。而如今,看着别人的孩子放假回家,父母就悠闲的享受被服侍,而她却还得劳心劳命地伺候儿子。

小时候孩子想自己洗袜子,她却说:走开,一边玩儿去,你若是把衣服弄脏了或者弄湿了,我多余的事儿都来了。”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又想通过洗袜子的事情消磨时光,她责备着儿子:有这精力,不如多看两页书。”而如今,她就算是病得直不起腰,还得坚持给全家人服务。

父母爱孩子,不仅仅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感染孩子也学会爱家人。当孩子在家里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孩子自然乐呵呵地帮助父母分担。而如果孩子在家里毫无用武之地,其内心必定是沮丧的。

——————

溺爱,是爱孩子的毒药。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爱得对,而非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