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致天下父母:爱得越深,坑得越狠!孩子该如何正确培养

致天下父母:爱得越深,坑得越狠



致天下父母:爱得越深,坑得越狠!孩子该如何正确培养


溺爱过头

只会结出苦果


有这样一段故事,从前,一个纵容儿子的母亲,当她的儿子小偷小摸时,她舍不得管教,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成了强盗,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

儿子被送上刑场那一刻,提出最后的要求:再吃一次妈妈的奶。当母亲给他喂奶时,他却一口咬掉母亲的乳房,怨恨地说:如果我第一次犯错时,你管教了我,我又怎会落到今天的下场?”

慈母”坑儿的故事,一再在现实中上演。

不久前,一对年轻夫妻到泰国旅游,当他们到达一处山峰时,丈夫突然将怀孕的妻子推下山崖,目的只是为了谋取妻子的财产。

所幸,妻子命大,竟然没被摔死,还被送到医院,及时报警。


丈夫被抓后,他的母亲找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媳,要求她撒谎,说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还埋怨儿媳小心眼,为什么要让警方抓了他儿子。

而更离谱的是,这位婆婆将儿子犯罪的原因,归结于受身上恶魔纹身蛊惑”,坚决认为儿子没错,要求律师做无罪辩护。

杀人的大恶,在这位母亲眼中,只是不小心,即使有错,那也是别人的错,是儿媳的错。

如此是非不明、善恶不辨,只一味护短,难怪将儿子养成人间恶魔。

父母的溺爱,使得孩子的小错无法纠正,自私变得理所当然,一切唯我独尊。这样的子女,注定缺少责任意识,也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当父母再也无法为他们掩盖错误时,他们便像小妖一样,打回原形。

王阳明


爱护过界

沉重得令人难以承受

今年5月,江西上饶某小学发生一起凶杀案,杀人的是一位女孩的父亲,被杀的却是女孩的同学。女孩在学校被男同学欺负,家长多次交涉后,没能解决问题,一怒之下,用刀捅死了欺负女儿的小男生。

王阳明


原本是对女儿深沉的父爱,却因为冲动过界,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看上去,这位父亲是非常爱女儿的,但他的做法,只会给孩子的人生加上一道沉重枷锁,从此再难摆脱父亲为自己杀人的心理阴影。

也是前段时间,一位老师,将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发到家长群里,却因此惹下大祸,有家长认为老师此举伤了孩子自尊,甚至让孩子产生自残倾向,要求老师登门道歉,不然就上告教体局”。

在重压之下,老师被迫写下辞职信,在家长群里公开道歉,跪求家长不要将他告到局里。

天下父母


生活中,许多父母爱孩子,爱到舍不得他们受一点委屈,哪怕是别人对孩子有一句半句的批评,或是一点伤害,都瞬间变身成为护崽的野兽,要跟对方大干一场。

然而,这样护犊子的爱,非但不能让孩子受益,反而使孩子更加容易被孤立、脱离社会和群体,成为一个窝里横、出门怂”的软弱者。

真正的爱,应该是给予孩子合理的空间,能够接受孩子的受伤,容忍孩子遭遇挫折。

没有经历风雨的花朵,只适合长在温室当中,但社会永远不可能和风细雨,孩子们迟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去接受风霜洗礼。

天下父母


管教过度

是爱更是害

另一则新闻中,一位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女儿抄作业,将孩子带到车棚打骂,还将她用电线捆起来,让她下跪。随后,这位父亲离开车棚,等他回来时,女儿已经因为面色铁青,原来,她因为被捆绑而失去平衡,电线缠绕到颈部,最终导致昏迷。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孩子被体罚致死。

父亲后悔莫及,他深爱女儿,却因为自身见识局限,没有什么科学管教的好方法,只能用打骂来逼女儿学习、听话。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棍棒也能打死”人。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曾经大名鼎鼎的电击戒网瘾大师杨永信,是无数孩子心中的噩梦,但更可怕的是,将孩子亲手送到这个噩梦当中的父母。

天下父母


一个孩子向父亲祈求:咱回去吧,网瘾我自己能戒除,你不知道那电疗器多难受。”

父亲虽然难过,却坚持说:不用,我们不需要,为了我们爷俩的感情。”

这位父亲是真情实感地希望电击能治好孩子,他爱孩子,却害了孩子。

以爱为名,却执著于束缚和压抑着孩子的本性,使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由成长的尊严。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过度的管教,反而将孩子越推越远,也越坑越狠。

父母


真正的爱

是合理约束、智慧引导

管教不如沟通,沟通不如引导。

王阳明与父亲相处时,虽然磕磕绊绊、不是个听话的乖孩子,父亲却并不暴跳如雷,而是摸准儿子的个性,因势利导。

王阳明少年时立志当圣人,却又经常逃课,父亲告诉他,弄不明白读书的道理,何以学做圣人?

于是王阳明写了一封奏折,让父亲上朝时带给皇帝,父亲虽然好笑,却也尊重儿子的志向,告诉他只有好好读书、考科举,才能在朝廷挣得一席之地、才有发言权。

在父亲的引导下,王阳明既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又形成完整正确的三观,最终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父母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一味约束,更不能将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工具,那样的爱,再深、再多,也只会像绳子一样,将孩子越绑越紧,不是窒息受伤,就是挣脱逃离。

真正的爱,它无处不在,却又若即若离。孩子学步时,我们懂得守护下的放手,而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紧拽住绳索,只会让孩子寸步难行,不如尊重孩子的选择,适当放手,呵护着他们往健康、快乐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