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和朋友芝芝通电话,她和我说起和孩子的"爱恨情仇"。
"现代的教育都说不能打孩子不能骂孩子,但有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想要'拿起棍棒',不然他们真的有恃无恐。"
芝芝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是典型的调皮捣蛋的男生,每天在学校惹得同学老师投诉,在家里更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好好说话也不听。
面对这种"熊孩子",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
但在美国,打孩子却是犯法的,而我们仍然推崇美国的教育理念,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其实这都离不开"time-out"和"time-limit"这两个妙招。

众所周知,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是犯法行为。
如果你情绪失控,在愤怒的驱使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或者打孩子一通屁股,第二天你就可能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为"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是不是很可怕?
并且更严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外面和人随口说一句:"昨晚我爸爸打我了。"诸如此类的话,警察也有可能找上门来。
但在中国,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随便在公共场合都能看到父母对正在哭闹的孩子采取强硬手段,周围人却都熟视无睹。
因为中国有很多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老一辈的人也都是被"打"过来的,似乎我们中国的教育理念总是离不开一个"打"字。
有时候孩子在街上哭,家长可能就会一下采取拖拽、打骂、斥责等方式制止孩子。
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在当下可能奏效,但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方面,打骂伤害了孩子,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倒塌,产生隔阂。
所以现代的教育越来越趋向"滋润型管教",也就是说用温和包容的行为和言语和孩子共情。
但是在多数时候,父母和孩子"好好说话"总是没有效果,那对于"绝对不能打小孩"的美国,家长们又有什么"制孩秘方"呢?

1)什么是"time out"和"time limit"?
对这两个妙招的解释其实很简单:"time out"其实就是让孩子冷静下来,给孩子时间哭闹,而冷静也是发现自己错了前提条件,当然这也使用于大人。
而在"time out"后,则是"time limit",即立规矩,大人不只是要让孩子冷静,同时也要指明"出路"不含糊,不然让孩子冷静则是变相的冷暴力而已。
只要家长树立和维护这个规矩,孩子们才会遵守。
用了这两招,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爱(摸摸头、亲亲抱抱等),大多数小孩还是很吃这一套的,根本用不着打打骂骂,每天喊打喊杀这种环境。

2)如何使用"time out"?
·案例分析:
小金家里有三个孩子,分别是5岁,三岁和一岁半。
而其中三岁的儿子斌斌正处于叛逆期,一言不合就常常耍脾气,扔东西,甚至还会欺负一岁半的妹妹。
甚至有一次,斌斌在饭桌上还把一岁半的妹妹差点推倒在地上,还把5岁的姐姐追着咬,在姐姐的手臂上留下了很深的咬痕。在了解过"time out"理论的小金马上就把斌斌带离现场,把他放在房间墙角说:"你现在什么都不能玩了,你先自己想想做的对不对。"
斌斌虽然还是张牙舞爪,还哭了起来,但是小金没有理会斌斌的哭闹,过了10分钟,斌斌终于停下来了。
小金走过去问斌斌是否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斌斌点点头说不应该无缘无故打妹妹,因为他嫉妒妹妹总是获得爸爸妈妈的关爱,也不应该欺负姐姐。
小金一开始也不明白孩子的情绪,但通过这样的一番谈话,总算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最后总算把斌斌带离了墙角,继续吃饭了。

心理分析:
有时候孩子哭闹并不是故意或者无缘无故的,他们可能是出于对兄弟姐妹或者是别人孩子的嫉妒,有可能是物质上的攀比心理,又可能是能力上的不足,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哭闹背后的情绪。
应对措施第一步——time out:
玩是孩子的天性,剥夺玩来惩罚孩子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而且孩子也容易吸取教训。
所以,当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time out!(你不能在玩了,你要独处)"
让孩子冷静下来,过5-10分钟再去问孩子是否知道错误。

接着上面的案例,之后小金温和地表扬了斌斌,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还讲了一些道理,给斌斌讲明自己对妹妹的关心是因为妹妹还小,必须时刻关注不然就容易有危险,姐姐虽然弱小但也不能成为自己发泄情绪的出口。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经常乱扔玩具,厌食等。在吃饭问题上,美国妈妈通常会安排孩子在高椅上吃饭,孩子爱吃就吃,不吃就算了,但一旦孩子离开高椅,就不会再给孩子吃饭。
心理分析:中国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吃饭问题,总觉得孩子没吃好就会营养不好,而孩子如果不吃还要求着孩子吃或强迫孩子吃,但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厌食。
其实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孩子不想吃说明他还不饿,强迫孩子吃只会出现反作用,甚至孩子会吐出来。父母觉得孩子吃得不够多只是父母自己觉得的量,但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就像美国妈妈安排"高椅规矩"一样,家长在孩子冷静之后就要为孩子定下一些规矩,给孩子指明"出路",并且最重要的——严格执行。
不要因为孩子可怜兮兮的表情或者爷爷奶奶的说情就心软,让孩子钻了空子。
|使用"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须从婴儿期做起有时候父母可能会抱怨孩子仍然不停自己的道理和规矩,而反观美国小孩,把孩子一往房间一放,就可以安心地做饭和做家务;或者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就能乖乖地睡到天亮。
这差别就在与孩子从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是否强硬。
所以一旦决定要给孩子订立"time out"和"time limit",就一定要提前订立规矩,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严格执行,让孩子培养出好的习惯。
其它方面都是同样道理,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玩不像胶水一样粘着妈妈,就得把孩子关在玩具房里哭上几次。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睡觉,就得把孩子关到房间里哭几次。
纵观美国妈妈带孩子,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方法。总的来说是她们比我们更狠心。"Time out"和"Time Limit"其实也就是一个狠心的训练总结,只要够狠心,孩子没有培养不好的。
但这种狠心并不是狠心打骂,而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狠心"隔离"孩子,并且让孩子严格执行自己定的规矩和规定。
有时候孩子的街上哭,家长可能采取捏拽、打屁股、打手掌的方式强行制止孩子。
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可以说十分不奏效,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是小F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