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越长越笨?《父母的语言》:家长的问题

自从孩子上了一年级,闺蜜珍妮总是抱怨自家孩子和别家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别家的孩子不是能说会道、就是多才多艺,可是自家孩子不但学习不上不下、不爱说话,更谈不上多才多艺了。珍妮越来越焦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家孩子和别人比起来差距那么大。

珍妮私下里告诉我,她担心是不是孩子天生就笨。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寡言少语、智商不够的原因其实不在孩子,恰恰在于家长。《父母的语言》一书指出,大脑建立神经链接的条件是语言,特别是父母的语言。父母的语言是促进大脑智力优化和稳定性发育的神奇力量,咿咿呀呀的细语、嘻嘻哈哈的笑声以及平静温和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的大脑发育得完美至极。

一、怎么激活孩子的大脑?

一个人潜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出生后三年内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经历。这么说来,老话说的三岁定八十”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所以,如果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语料丰富的环境,将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最大化的激活”。

那么,怎么才能打造一个语料丰富的环境呢?《父母的语言》指出,按照3T”原则来与孩子沟通,就能建立起丰富、积极正面的语言环境,使亲子沟通成为优化孩子大脑发育的催化剂”。

所谓3T”原则,就是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3T”原则将复杂的、有关大脑发育的科学语言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出来,通过它的帮助,我们与子女之间不仅仅会沟通更加顺畅、关系也将更加亲密。

二、用好3T”原则,提升大脑活力

第一个T:共情关注

在三T原则中,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条。为什么说它细微,因为它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去细致的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并且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关注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回应。这也是我们通过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洒满窗台,你来了兴致,坐到孩子对面、拿起一般书,叫了孩子一声、然后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微笑着看着孩子,示意他坐到你身边来。可惜,孩子只是看了你一眼,并没有回应,继续玩积木。

其实,画面本身是美好的,慈爱的父母、有趣的故事,但遗憾的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关注点。换个角度看,孩子看向父母的那一眼,是不是也在说,爸爸妈妈,快过来和我一起玩积木吧。这就是共情关注”,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我们的回应。

当我们察觉并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时,亲子互动的时候就会使用丰富的、关怀的话语,共情关注”就大功告成了。长期接受父母共情关注”的孩子,关注力会更持久,以后不论是说话还是学习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克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很容易让人上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我们一定要记住,只有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大脑的关注里才会产生。

第二个T:充分交流

这一条原则要求我们要多跟孩子交流。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且在语境中学会使用他们的方式。这种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词语,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长期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日积月累后,孩子的语言水平就能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想实现充分交流,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讲述;

平行谈话;

少用代词;

灵活使用言语的拓展和扩充。

比如,我们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就可以边换边讲述,宝宝拉臭臭了,我们要给宝宝换尿布了。我们给孩子苹果的时候,可以说,来宝宝,吃个红苹果。

平行谈话就是把谈话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向我们伸出手,我们可以问孩子,你是想要我抱抱吗?哦,是的,宝宝想要妈妈抱。此外,少用代词和使用语言拓展,比如动作、手势,都能帮助孩子更叫理解我们的意思,使交流更加顺畅。

第三个T: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轮流谈话”就是要成功开展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我们首先要共情关注”,找到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跟孩子充分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和孩子在交流中的礼尚往来。

比如,从婴儿时期的孩子哭了,我们给孩子换尿布;孩子揉眼睛了,我们哄孩子睡觉,到孩子开口说话了,伸手告诉我们抱,我们就抱孩子,再到我们和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利用轮流谈话”,开放性的问题会给孩子更多天马行空的机会,我们或许能够收获很多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