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注意力差、爱发脾气、晚上睡太晚!代币制训练法,4步养成好习惯

孩子3岁以后,随着自主意识的逐渐发展,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之前对父母的要求都能比较容易地接受,但到了这个年龄后,认知能力的提升也让父母很难通过简单的说教让其听话。

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会对的一些坏习惯头疼:乱扔玩具、不爱吃青菜、晚上玩到十点才睡觉。


注意力差、爱发脾气、晚上睡太晚!代币制训练法,4步养成好习惯

2岁后孩子易出现很多不良习惯

如果父母对这些生活或学习习惯总是听之任之,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养成非常不利。

而心理学中的代币值训练法,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帮助很大,而且家长容易操作,非常适合3岁以后孩子的行为矫正。


代币制属于行为训练,强化物是关键

代币制亦称标记奖酬法”,是一种行为训练和行为矫正技术。

它的主要形式是当个体或群体表现出恰当的行为时,颁发代币作为奖励。

代币可以是筹码、红星、塑料棒等。这些代币可以累积起来,以换取个体或群体想要的物品或活动。它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密不可分的,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

斯金纳以白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箱内装有突出的活动杠杆,其上有一盏灯,其下有一个食盘。

如果动物用爪按压杠杆,一颗食丸就会滚进食盘。在箱外有一个电动的鼓,鼓上蒙了一张纸,鼓又与一支铅笔相连,按压杠杆不仅与食盘提供食丸联系,也与电动鼓联动。


斯金纳老鼠实验

每按压一次杠杆,鼓在转动时一方面计时,一方面铅笔跳动一步并在纸上自动记下按压杠杆的累积次数。在此实验中,小白鼠刚开始是不知道怎么做的,后来慢慢积累经验,知道自己必须先按动杠杆才可以获取食物。

有了成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不断练习和强化,将两者形成联系,斯金纳就此总结出操作性条件作用

所以代币制也要求事先确定欲加以奖励的行为、可供交换的代币、以及发放和交换奖励的办法。


代币制第1步:亲子沟通确定目标行为,制定规范习惯表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误区:自己觉得好行为,孩子就一定要形成习惯。

其实在制定行为规范标准时,不要忽略对孩子意见的尊重。

只有他们发自内心的认为某个行为好,从意识层面产生认可,这样的训练才有意义,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父母要用专门的时间正式地与孩子交流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让他明白自己的某些习惯是不好的。

比如,孩子看别人的玩具,总是想要拿过来自己玩一会,容易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

当父母把这个事实摆在他面前的时候,孩子就会反思,并产生改变习惯的原生动力。因为孩子认识到抢别人玩具会让自己没有好朋友。


亲子沟通确定目标行为

所以与孩子探讨什么行为是正确的非常重要,针对行为习惯可以分学习、生活和社会三个层面。

虽然在过程中少数孩子会有抗拒的行为,但是在与其讨论后,仍然能形成最后的目标行为,最后就可以做出最终的像下面这样的行为规范表了。

1、学校中的目标行为

带齐学习用品,包括科学课本、笔和橡皮;每天放学,第一件事是写作业;作业过程中,不能玩其他玩具;写完作业,整理好书包和桌面。

2、生活中的目标行为

每天晚上7点刷牙;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不能对家人发脾气;每天吃青菜。

3、社会中的目标行为

不抢其他朋友的玩具;做公关主动给爷爷奶奶让座;玩滑梯主动排队,不争不抢;周末见到同学要主动问好。


代币制第2步:明确代币形式,利用传统文化自制趣味代币

代币作为能一种重要的流通媒介,代币的选择不是随便贴个红花就完成的,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代币”必须是一些实用常见的东西,以便父母可以在每次目标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代币是能够积累的一种方式,便于孩子携带与保管。若代币是苹果,不仅不易保存,而且很难让孩子抵住美食的诱惑。代币是只能从父母这里得到的,不能从其他地方得到或复制。如果孩子能够从其他地方得到它们,代币就不能对目标行为发挥很有效的强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塑料的圆形卡片,不仅颜色不同,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但是若父母能做成系列知识卡片,不仅有攒积分”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能让孩子积累文化课程。


自制代表卡片,提高趣味性

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硬纸做成唐诗三百首”、中国十大名楼”、唐宋八大家”、英文单词”等一系列的卡片。

这种游戏化的代币,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也给孩子带去了知识的快乐。


代币制第3步:明码标价,确定目标行为、强化物的代币值

确定了代币的形式后,父母就要结合各种因素对目标行为不同程度的表现制定相应的等级和要求,并规定它们与应得代币的币值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有了良好目标行为的表现才能获得代币,目标行为表现得越多,越持久和越到位”,则获得代币的币值越高。


目标行为代币价值表

同时,父母运用代币能够取得的效果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够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起到作用,这和后援强化物的选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在实施代币制之前,可以罗列出孩子平时喜欢的各种物品,并将其分成五个等级,从而了解到孩子对各种物品的爱好程度。

随后让孩子选出近期最想得到的物品,如在在统计之后总结孩子想要得到的奖励有:糖果、赛车、肯德基、看电视、买乐高积木。

最后,父母要列出用代币能够兑换的各种强化物,并标出所需支付的币值,说明如何进行交换。


奖品兑换价格表

在实施过程中要和孩子明确各种强化物的价格,就好像超市的各种卖品一样,需要明码标价。

标价是根据强化物的价值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程度制定的。

如果强化物学生容易获得,可以换取得代币少,反之,需要的代币多。另外,如果强化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则代币需要的数量就要多一些,反之,则数量少。


代币制第4步:张贴规则表和价值明细,约定时间为孩子兑换礼品

父母和孩子制定好相关规则后, 要做好三件事情:

将行为规则表张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而且告诉孩子不能破坏它;将代币和强化物具体兑换率的相关表格张贴在行为规则表的旁边,以便孩子查看;确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积攒到什么程度可以兑换孩子想要的后援强化物。

比如说可以和孩子做约定两周兑换一次,当然也可以选择积累到一定程度,兑换更好的强化物。


约定时间为孩子兑换礼品

奖品的兑换与发放父母和孩子双方协商好即可,在代币制实施的过程中,在约定时间范围内发放一次奖励。

孩子可以在范围内得到物品,虽然物品不是很贵重,但是当得到时还是会抑制不住的兴奋。

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做下来,利用代币,孩子会学习购物和保管自己的财物的这些自我管理技能,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延迟满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