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培养“家贼” 父母自己带孩子的重要性

都说爱一个人,就帮Ta清空购物车,而之前一些电商也曾搞过帮幸运用户清空购物车的活动,由此可见清空购物车的任务颇有些重量”,毕竟里面收藏的都是一些昂贵的、喜爱的,却又暂时没有能力买下的商品,所以有朝一日能够清空购物车,就成了当下多数人共同的心愿。最近有个宝爸的购物车突然没清空,没几天家里满满的全是快递,然而这份大礼”却令这位宝爸难以承受。

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培养家贼”

​事情发生在2019年七夕之前,有位宝爸几天来莫名其妙收到一些签收快递的短信,没几天家里就被快递堆满了,宝爸心想自己没有买这些东西,自己的老婆更不会突然这么大手笔,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也正是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孩子平时拿着手机玩各种小游戏,已经能熟练掌握手机功能,宝爸在一番询问之后,果真是孩子拿了手机输入支付密码,清空了购物车,幸好这里的大部分商品都能退回,否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7万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一些网友调侃孩子孝顺,因为里面大部分都是妈妈的口红等等,孩子妈妈恐怕成为背后最大赢家,然而细细想来,这件事在作为笑料之余,更应该引起各位家长的深思——家长的手机让孩子随意使用,并且把支付密码毫无保留的告诉孩子,这件事真的好吗?

父母自己带孩子的重要性

​这我们就不得不提起近些年最火热的话题,就是孩子偷偷使用家长手机为游戏充值和打赏主播,家长状告平台、主播等一系列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离孩子情况购物车这件事并没有多远。

2018年8月12日,南充严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朋友的孩子贾某偷用手机给主播打赏了36000元,两天时间内,小男孩一直用严女士的手机看直播、打赏主播,36000元就这样被挥霍掉了。

一个敢给,一个敢玩,身为成年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甚至连自己的支付密码都给朋友的小孩知道,时候却要状告平台追回充值金额,基本在类似的案件中,平台都成了最后的背锅侠”。

清空购物车

​杭州转塘派出所在2019年2月14日曾接到过一起报警电话,报警人声称自己的孩子用家长手机给主播打赏了5万元,整整是这对夫妻一整年的收入,恳求警察能帮忙追回这笔钱。

的确在不少案件中,都有未成年偷偷用家长手机充值、打赏,家长状告平台后追回金钱的事情,比如在2017年6-8月份,山西运城就有类似的一起案例。

山西运城杨先生的儿子喜欢玩手游,将自己用于供女儿上大学的6600元拿去小卖部充值了游戏点券。法院在受理该案件后,认为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农村而言,未成年人短时间内挥霍6600元的确难以想象,而店家也没有核实未成年人大笔消费金额的来源,从而判定可追回充值金额。

无论是家长的疏忽还是平台技术的欠缺,在大多数相关平台中,都有类似未成年人禁止充值”的规定,也正是因此才会导致平台方往往背锅”,那么就真的只要孩子充值了,家长就可以追回吗?

山西

​并不是如此。

在2015年8月,上海市俞先生就遇到了这件事,自己的孩子在杂货铺用8400元兑换充值卡,用来充值当下最为火热的端游,俞先生在报警后,法院认为孩子是分七次分别充值,而且对于当时的上海而言,孩子身上有上千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从而认为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无论是可追回的或者是不可追回的,都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疏忽对孩子的管理,比如在山西运城此事中,杨先生甚至在数月后才得知此事,由此可见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如何宽松。也正是因此,才会导致孩子清空购物车的事情出现。万一孩子并没有清空购物车,而是做了其他的事情,这件事还有挽回的余地吗?在谈笑之余,这件事的确也许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和深思。

据中国社科院调查表明,中国未成年人接触手机的年龄日益降低,0-5岁的孩子已经有80%接触智能手机,而从3岁起就接触智能手机的群体更是超过30%。对于家长们而言,让孩子尽早接触手机是为了让孩子趁早融入和适应社会”,然而远在欧洲的法国已经禁止0-15岁的孩子在学校使用手机,否则将会涉及违法。

清空购物车

​为何中国家长会让孩子肆无忌惮的玩手机,甚至在孩子还未有足够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之前,就将支付密码草率地告诉孩子?其实归根结底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二是家长们自己的疏忽大意。

在人的习惯与心理中,当一个人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这件事普遍化,觉得做这件事很正常。这就比如一些成年人,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喜欢玩手机,当自己孩子有样学样玩起手机的时候,他们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自己孩子聪明,于是发个朋友圈炫耀自家孩子已经会玩手机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甚至把告诉孩子支付密码看作是自己对孩子的爱与信任,殊不知也正是这种盲目的爱与信任,将会成为日后的隐患。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花7万元清空购物车,而是用这笔钱充值了自己平时玩的小游戏,孩子的父母还会如此淡定,甚至觉得啼笑皆非吗?很显然并不会。

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做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对于如今这个社会而言,金钱已经不是东藏西藏的年代,所有的安全设施都在一个小小的六位数密码,甚至一个简简单单的指纹解锁上面,家长们对孩子毫无条件的信任与溺爱,实际上也是培养家贼”的过程,当有朝一日孩子充值游戏或者打赏主播的时候,家长们还将一些责任归于孩子和平台,却难以反思自己的错误。

爱孩子需要理智,成年人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在孩子尚未成年前最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支付密码,也尽量让孩子少接触手机,这才是家长们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