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对于熊孩子”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听到这个名词人们就会联想到他们超强的破坏力,立刻皱起眉头连连批评。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关熊孩子”的新闻出现在大家眼前,举个简单的例子,高铁上大声吵闹的孩子越来越引起社会的不满,甚至掀起讨伐”的声浪。
出现对于熊孩子的讨伐一定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发展历程中必须施以严厉的约束,即所谓的玉不琢不成器!
学校老师中流传的一句话成了网红语言,很好的呼应了社会对熊孩子的不满:你们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虽然可笑,但却发人深省:我们的学生真的一届不如一届吗?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
关于原因,我有自己的思考。孩子出了问题,根源一定在大人身上,熊孩子形成的原因就是成年人没有教会他们划分对错的边界。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他们玩闹的身影确实可爱,但是在公共场合玩笑打闹显然极为不妥,可是家长依旧给孩子的错误行为盲目地鼓掌点赞,夸他们可爱,甚至在别人抱怨时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搪塞,导致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给周围的人群造成麻烦,也就是无法分清场合和对错的边界,盲目的爱和善良终究会害了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形成是非观的孩子,常常会成为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因为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上课说话打闹稀松平常,自己无法专心学习还会影响别的学生。他们一味追寻快乐,很可能导致他们形成遇到困难就逃避的性格,养成危险的娱乐至死”精神。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讲,学习可能是他们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因为学习并不是快乐的,它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旅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能靠牺牲娱乐换来成绩,从现实的角度讲学习成绩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孩子的人生轨迹。家长和学校一定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掰开揉碎讲给孩子,让孩子们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准备来应对长时间学习的战斗。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只有老师和家长强逼着孩子坐下学习,才能慢慢地培养出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另外,我希望家长们能与学校达成共识,认可支持学校的管理教育方式。孩子来到幸福路小学,那么老师就是他们的第二个生身父母”,有责任塑造孩子的灵魂,帮助家长给孩子立好规矩:分清场合,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责任、有担当,能够承担困难、顶住压力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无法专注学习的孩子将会被带离集体,学会在特定时间内的隔离独处(Alone)中反思,这就是Time-Out法则,让孩子远离刺激源,呆在一个安静无聊的地方直至惩罚结束,孩子在犯错误后立刻承担违反纪律的后果,他们会由于Time-Out惩戒而感到懊恼,从而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做平和、谦和、柔和的三和教师,但不代表我们没有严厉的一面,因为没有牙齿的善良是糊涂的,老师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力量的,因爱才能严谨、无私。全社会都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规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懂得约束自己的孩子才能在社会上走得更远!(胡建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