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编的育儿课堂。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讲条件的坏习惯。
最近有一位网友在后台留言说,他家孩子最近总喜欢和他讲条件,尤其是早上起床和上幼儿园的时候,今天要个小汽车,明天要个冰激凌,不给买就闹脾气,不去幼儿园, 为什么孩子会养成这样爱讲条件的习惯呢?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之前是否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总是通过物质奖励来引诱他。比如当我们忙于其他事情,没有过多的精力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类似于乖乖去睡觉,妈妈明天给你买冰激吃”、好好练琴,周末带你去游乐园玩”等话。爸爸妈妈们也许没有想到啊,正是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将孩子学习做事的内在驱动力转化成了外在驱动力,导致孩子做事情啊,不是因为自己愿意,自己喜欢,而是为了得到奖励,最后慢慢演变成不管是吃饭、睡觉、上学亦或是生活中的其他小事,孩子都要向爸爸妈妈们提条件,以换取物质奖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改掉爱讲条件的习惯呢?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美国知名育儿专家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中指出,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所以,不要再说你好好吃饭,妈妈带你去玩滑板车”等之类的话。吃饭是吃饭,玩滑板车是玩滑板车,二者为何非要强行挂钩呢?若孩子坚持讲条件,比如我可以吃一根雪糕再吃饭吗?”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吃饭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一会儿吃或者现在吃。但你吃雪糕妈妈不允许,因为会影响到你吃饭,而不是说你吃完饭妈妈再给你雪糕。”

第二: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
孩子想争取某样东西,或者感觉一些事情不公平时,父母要耐心解释。比如多吃糖,给孩子讲清楚多吃糖的弊端。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不让你多吃糖是害怕你吃坏牙齿,长龋齿,还得去看牙医,厉害了甚至要拔牙。这样做,既把选择权留给孩子,也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孩子想买一个玩具,妈妈提出背会二十首古诗才可以买,她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跟孩子相处要单纯,不要玩心计,不要在正常交流之上刻意附加一个「教育意义」。孩子不傻,理论上说不过家长,但他的感觉会不舒服。

第三:坚持原则,设定底线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都是在试探父母,只要父母能坚持原则,大多数孩子会慢慢改变。父母有底线,孩子才不越界。比如孩子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妈妈可以跟他商量,每天看半小时或四十分钟,到时间了就关上电视。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不因为孩子哭闹、生气等而打破,否则就失去了制定规则的意义。

《孩子:挑战》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男孩子对妈妈的话听而不闻,但对爸爸却充满敬畏,因为爸爸特别讲原则,一点也不姑息,所以孩子们在爸爸面前很有分寸。亲爱的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开始跟你讲条件,开始讨价还价,别发愁别上火,这是孩子思维成熟的表现,是他人生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他,理解他,更要引导他。在规则之下,我们要给尽可能满足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爱他们的。他会慢慢明白,人生没有那么多条件可谈,有时候甚至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当他明白了这些,他就拥有了责任感,懂得了他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而拥有这样的品质,会让他的人生更美好。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如果大家有什么育儿的疑难杂症”,欢迎留言;如果想随时了解更多的育儿小知识,请点关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