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新生儿眼病很多种 何时治疗比较好?(一)

随着新生儿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新生儿眼病普筛和先天性眼病的检查,很多原来要到学龄期才能发现的先天性眼病在出生早期,甚至出生后立即就能被发现和诊断。但是,新生儿期还有很多全身情况不稳定,很多器官组织正在继续发育完善,手术麻醉有一定风险,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以便得到最好的恢复,是每个家长们最关心和最纠结的问题。

那么,不同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斜视、弱视、近视等)的最佳手术或矫正时期是什么呢?对孩子的预后影响如何?需要考虑孩子的哪些情况来考虑?又有哪些原则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新生儿眼病很多种 何时治疗比较好?(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华版

§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应在生后2-3月龄之前完成;

§ 先天性斜视的手术建议在2岁前进行;

§ 弱视矫正的关键期为3岁至6岁,越早治疗视力预后越好;

§ 近视的防控重点是预防近视的出现,并延缓近视的加深,防止其形成高度近视。

视觉发育关键期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的视力发育有其独特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早期进行视功能的监测极为必要。出生后3个月、30个月以及3岁是弱视发生的三个关键时间点。在生后的3个月内,明显的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所导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产生明显且永久性的视力下降,患眼的视力常为0.1或更差。出生后3个月至30个月之间,相似的形觉剥夺也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在3岁以后发生屈光不正(如远视、散光、近视)或斜视时,发生弱视的风险就会减少。因此,对新生儿进行眼部疾病筛查,并在3岁前开展婴幼儿和儿童的视力筛查对预防和治疗弱视十分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首位的可治性致盲性眼病,其防治的重点即为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在患儿2-3月龄前,即第一个弱视发生关键点之前完成手术。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少数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或明显加重。约50%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家族史、宫内感染、代谢异常、外伤或眼部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先天性白内障对儿童视力的危害性极大,而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大样本量回顾性研究发现,患儿普遍存在严重视力损害,主要原因是首诊时间晚、手术年龄大,导致很多患儿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终身处于低视力或盲的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先天性白内障若能早期手术,辅以术后合理有效的光学矫正和弱视训练,绝大多数患儿可正常生活和学习,与常人无异。由于生后4周内手术的麻醉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会有增加,而12周以后手术的视力预后急剧下降。因此先天性白内障最佳的手术时间窗”是出生后6至12周。在生后14周内每推迟3周手术,视力预后即下降一行。手术时机的选择还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部位有关。若白内障范围小、程度轻,可追踪视力择期手术。而严重的全白内障,因为遮挡视觉通路需尽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