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别焦虑,首先要明白早教课和早教是两码事!
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
因为0-3岁这一阶段,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实在太重要了!
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的大脑在出生时尚未发育成熟,在宝宝出生后0-3年内,脑部神经才开始急速髓鞘化,而且,神经细胞互相联结、产生突触、形成网络,同时,脑部的重量也逐渐增加。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儿童的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发育,每秒能够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是此后任一阶段都无法再现的速度 。
因此早教,即早期教育,尤其0-3岁的早期教育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在这一阶段,如果能适当地给予孩子丰富的刺激,能够促进其突触的发展和神经通道的建立,进而强化其学习能力 ,甚至决定了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薪资 。
如何促进0-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生命早期对每一名儿童至关重要》中提到了三个关键点 :
关键1:营养婴幼儿食物中75%的能量都被用于脑部发育,因此让孩子吃好不仅能塑造健康的体魄,还是大脑发育所必须的。
关键2:保护早期的不良经历,包括疾病、忽视、压力、暴力(包括严重的体罚、大吼大叫等)和污染等将改变大脑中所形成的神经系统连接 。
关键3:刺激包括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爱意的说话、游戏、看书、唱歌、回应、互动,以及高质量的早期教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到了「高质量的早期教育」(Quality early learning opportunities),并指出目前全球仅有15个国家制定了能促进幼儿大脑早期发育的基础性国家政策,确保家长为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 。
欧美国家对0-3岁儿童早教的重视
实际上,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0-5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例如英美两国。
英国 上世纪90年代,英国由社保部门提供0~3岁幼儿的保育服务,教育部门提供3~5岁儿童的教育服务。1998年,英国新工党执政后,促成了教育和就业部的整合,共同提供0~5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务 。
英国从2006年颁布的《儿童保护法案(2006年版)》(Childcare Act 2006),到2013年颁布《早期基础阶段档案手册》(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 handbook,简称EYFS),再到2014年发布了具体的框架和标准,已奠定了促进儿童早期学习和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据 。
同时,英国还颁布了《早期教育专业教师认证标准指南》、《早期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任职资格标准》、《早期教育教师资格标准》(EYTS)等一系列要求,不断提高早教师资的专业水平 。
直属英国教育部的英国早教中心认为,要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关注其先天特质,与之建立积极的关系,并且建立起适宜他的环境。
美国 美国最著名的早教方案,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前干预项目:The Head Start Program。
1964年1月,林登·约翰逊总统(Lyndon B. Johnson)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向贫困宣战。不久,相关专家开始着手制定了全面的儿童发展计划——这正是Head Start计划的开始。自1965年以来,Head Start项目从一个为期八周的示范项目发展到包括全天/全年的服务和许多项目选择,每年为全美100多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
研究发现,参与Head Start项目的儿童,表现出了更好的认知和语言技能,并在学校的表现也更好;同时,他们在进入学前班以后,各项技能还在持续进步。儿童参与此类早教项目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其效果也就越明显 。
2017年,我们赴美期间,也看到很多城市的图书馆在为0-5岁的孩子们免费提供每周1节的早教课,主要内容为数字/字母认知、阅读课、游戏课和音乐课等。
早教≠早教课
早教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孩子的智力,而在于促进孩子大脑的认知发展。
学术界对智力的定义更类似于一般人对「综合能力」的概念,智力并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它不光体现在传统意义的思维内容上,还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经验、自我监控、动机等能力。
对于号称能提高孩子智力的讲座或培训,其内容的有效性并没有科学研究予以支持!
例如,尽管低龄的宝宝也拥有多种认知能力,但并没有宝宝真正能够自己读书;并且提高”婴儿的智力也是不可能的,诸如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神经学会这样的官方组织已经公开批判了那些宣称能提高婴儿智力的计划。
那些认为「早教=早点开始知识教育」的机构,则更荒谬!
背上书包,去学校教室坐好,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形式,并不适合0-3岁的孩子。即使让孩子学会数数、认字等知识类的教学只能形成短期的优势,并不能确保孩子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都能在课业上一直领先于他人。
早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大脑的认知发展,而只要给予孩子适当、丰富的刺激就能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那么早期教育当然可以交由家庭成员来进行。
如何选择早教班?
如果父母不了解如何促进孩子早期认知发展,
最终决定去上早教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资质和设施。 要看早教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许可证(可以在网上查询其真伪),也要看其是否有安全通道,安全措施和安全的玩具和教具、明亮舒适整洁的环境。
教育理念。 考察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整个机构的文化氛围,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与早教老师的聊天,了解其专业性和教育理念。
课程设计。 向老师了解课程内容的设置,看其是否需要基于宝宝每个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抽查每个游戏背后,潜在的目的性是什么。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技能水平等进行适合的选班,而非拔苗助长。
师资力量。 就如AMI是蒙台梭利学校的金字招牌一样,师资水平是衡量早教机构专业性的关键因素。早教老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证书,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即使做不到一对一的教学,也要看看一个老师最多带几个学生,因为这决定了同样时间内,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投入程度。
性价比。 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盲目选择贵的或者优惠力度大的。
品牌声誉。 一般来说,拥有科学、系统和完整教育体系的大型知名早教机构会比较有保障,即使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也不会很差。如果早教机构既有亲子园又有幼儿园,并且两者互动发展,也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如何在家早教?
如果决定了在家早教,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1. 为宝宝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
确保环境里包含了各种丰富而适度的刺激。
19世纪60年代,Rosenzweig的研究认为在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里养大的白鼠不仅大脑更重,而且灰质层更厚。由于大脑灰质与认知能力有关,因此这些在丰富环境下成长的老鼠在走迷宫等任务中表现自然也更好。
19世纪70年代,Greenough设置了三种环境,来研究不同环境对对白鼠认知能力的影响。第一组隔离在小笼子里,没有任何社会互动;第二组在一个相当大的笼子和其他几只白鼠生活在一起;而第三组生活在游乐园一样的环境中,这里有各种滑梯,转轮之类的设施,同样也是几只白鼠生活在一起。
最后,研究发现,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白鼠最聪明,甚至比刺激很多的游乐园中的白鼠表现更好。
在言语和非言语两个水平都要对宝宝快速做出反应
试着去「和」宝宝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提问题,关注他们的反应,并提供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不要觉得宝宝们听不懂而放弃了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当你换尿布或者湿衣服时,宝宝会听你说的话和唱的歌。
英国早教专家认为,三个月大的宝宝就能开始和你对话了,而你要做的仅仅是在说几句话以后停下来,留出让他说话的停顿。接下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用声音和动作来回应你了。令人惊讶的是,小婴儿也能展开这样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做到下列几点时:
靠近宝宝,吸引他们的关注;
使用简单、直白、精炼的词语或者短语;
重复几次,每次可以有细微的不同;
同时,辅以上扬的音调和夸张的面部表情。
给宝宝读书
尽管宝宝们可能并不理解你所说的词语的含义,但他们会对你的声调和读书这项活动提供的亲密感做出回应。并且,和宝宝一起阅读还能够让宝宝对读书这件事有愉快的体验,从而启蒙持续终生的阅读习惯。
担心将来孩子不爱看书?那就要从长计议、从小做起。
先让宝宝适应并喜欢你为他/她读书这项活动;等他/她稍大一些,选一些颜色鲜艳的绘本、画册给他/她作为玩具,陪他/她一起看并讲解;随着成长与识字,可以从节奏明快、故事有趣、篇幅较短的书籍开始,让他/她自己来读,并且与他/她讨论故事的内容与人物,慢慢的,读书就会成为孩子的一项爱好而不是苦差事了。
要想尽早培养宝宝阅读的乐趣,可以把他抱到自己的大腿上,和他一起看书、读书或者阅读故事摘要。纸板书和布书能在宝宝的啃咬中幸存下来。你可以买一些书,同时从当地图书馆借一些书。尽量不要把你的钱浪费在购买号称能促进宝宝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塑料玩具上,这些玩具通常会把字母印在表面。宝宝很快就会认识这些字母,而不再需要这些玩具了。
玩具:越简单越好
玩具店里总是摆满了各种玩具,但对宝宝而言,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你:一名会玩、细心的成年人,还装载”了声音、眼睛、耳朵、手、膝盖,并且了解宝宝的喜好。
一些塑料玩具被吹嘘成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和爸妈进行早教的必备用品,对这些宣传语最好持怀疑态度,因为大多数都是虚假宣传。宝宝最初的几个月乃至几年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期间最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是你和宝宝之间的对话,以及玩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尽管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社会,但宝宝的世界并不需要这些高科技。
宝宝的玩具和周围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卫生。并非所有玩具都得是塑料的,当然也不需要总是色彩鲜艳的,或者都能发出有趣声音的。尽管宝宝有时喜欢塑料玩具,但也喜欢木质和柔软材料的外表和质感。他们也不希望所有玩具都发出声音。
一旦宝宝能自己独立坐起来,他们就解放了自己的双手,接下来,他们将用这双手去探索全新的世界。他们通过自己移动、摇晃简单的玩具,并将这些玩具拿出和放入大一些的容器来学习。爸妈不必无节制地买玩具,只需要有一个「宝贝篮子」就足够了,里面包括一把木勺、一个金属茶杯、一大片棉布、一只软布球、一个洗澡海绵和一只老式的木制夹。在给宝宝玩之前,需要检查这些东西都无法被宝宝吞下去,也没有锋利的边缘。在宝宝玩的时候,也需要坐在一旁密切地关注——父母最好能保持沉默,直到宝宝明确地邀请你一起玩。
确保宝宝能动起来
宝宝喜欢使用自己新学到的身体技能。他们会集中注意力去接触并抓起感兴趣的东西。现在他们还没有危险”的概念,所以需要你确保他们抓取范围内的一切都是安全的。
宝宝花了很多精力来学习如何让自己动起来,例如爬行。他们会在决定爬向某处以后,经历从磕磕绊绊到熟练爬行的过程。宝宝上半身发育总是早于下半身的,所以不少宝宝一开始时爬行时是向后爬行的。
宝宝需要足够多的机会来练习他们选定的「体操技巧」。如果爸妈总让他们坐在婴儿座位或者婴儿车里,他们是无法学会这些身体技能的。与此同时,让他们撒欢也需要一个安全的练习环境。最好的区域是舒适的地面,以及有你在一旁和他快乐地玩耍。一旦宝宝学会了新技能,他们会急切地想要使用这些技能:你会看到大一些的孩子欢快地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这种「来爬吧」的热情也是早期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最后结论:早教很必要,国外也有早教,但早教不等于早教班,并且,早教无处不在!有点拗口,但是肺腑之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年纪的小孩儿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们会很黏人,这样的黏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在这个时间节点里,父母就应该是小孩儿的全世界,耐心得陪着小孩儿成长。
如果在这个阶段扯上为孩子好”的大旗,图省事把小孩儿交给早教机构去带,极有可能会导致小孩儿在长大以后变得情感冷漠”。小孩儿三岁以前非常需要父母爱的刺激”,帮助大脑发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陪伴教育的优先级是远远高于早教的。
2
上早教能提升宝宝的智力。
早教机构一大宣传卖点即为——上早教能提升宝宝智力,帮助开发所谓右脑潜能。
首先,大脑发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三岁前的一些早教活动对小孩子大脑发育的影响微乎其微。只要为宝宝补充足够的营养,陪伴他进行一些日常亲子活动,宝宝本身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至于所谓的用科学方法开发右脑潜能”,这是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所谓左右脑可以分开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以讹传讹,宝爸宝妈们在知乎上搜索相关问题,查看辟谣文章。
因此早教中心存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方法是个伪命题,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宝爸宝妈们需理性判断,不要让自己对宝宝的关心被引导利用。
3
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
宝宝们的社交需求实际上也是个被早教机构放大的伪需求,父母长辈天然更喜欢能说会道、积极表达的小孩儿,因此小孩儿显露出内向沉默的迹象也会让他们倍感焦虑。
事实上,不到三岁的小孩儿根本没有社交能力,即使在老师的安排下表现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其实他们对此也是毫无印象的。
###当你真的想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一门语言,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写作,这真是非同寻常。作为父母、照料者和教育者,我们都想鼓励孩子们学习他们一生所需要的技能,但我们中的许多人并不一定想太多这些技能是如何发展的,或者在什么年龄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开始学习写作等技能。
孩子们什么时候学写字?
我们可能认为,孩子们在接近幼儿园年龄之前不会真正学会写作,但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显示了另一种情况。这项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儿童实际上早在3岁就开始学习写作技能。
您好,个人觉得是小孩三岁前是需要早教的。很多家里老人都会说早教不就是陪孩子玩游戏吗,在家里玩不一样吗”,其实这个想法是完全不对的,早教不仅仅是和孩子玩游戏那么简单,早教的好处有很多:
1,现在的父母都是8090一代,生活压力非常大,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经验去教育孩子呢,所以投资早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专业的早教机构,都有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把课程设计的既多丰富又多彩,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
早教不止是早教班
最好的早教在家里
好的早教,能开发智力、培养习惯、提高运动能力……让孩子在头三年拥有全面的综合能力。
只是大家对怎么做早教,是去早教中心?还是在家里自己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但大家都认同,不管上不上早教班,日常生活中才最需要贯彻早教理念!
就连对育儿很有心得的章子怡都说:我已经报了一些早教课程,但其实早教课毕竟时间有限,更多的是学方法,日常陪孩子的时候多用这些方法更重要。”
而且,在现代家庭中,很多时候依靠老人在带娃。早教、高质量的陪伴已经不仅是父母要做的事,还是全家人都需要营造的氛围。
同样是陪娃,有的家长能陪出全能宝宝,有的家长却是傻陪,白白耽误了孩子成长关键期。
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宝宝都有小汽车,大多数妈妈是这样陪的:
宝宝自己摆弄小汽车,妈妈在一旁默默的看;陪宝宝把小汽车从高处滑到低处;遥控汽车的话,教给宝宝如何使用遥控器,然后就让宝宝自己玩了……
但是有一位妈妈却能把小汽车和水彩颜料结合在一起,引导宝宝观察车胎花纹,然后让不同的小车轮沾上水彩颜料,在白纸上滚动,纸上就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轮胎纹路,她陪着宝宝一起用车轮作画。
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幼儿园,在老师创设的汽车课里,这个孩子又把不同的车轮印在橡皮泥里,拿着橡皮泥轮胎印记,和小伙伴们玩——这个印记来自哪辆车的游戏。而同龄小朋友,只会玩玩这个车,又去摸摸那个车。
所以你看,同样是陪娃,同样是玩小汽车,家长怎么陪,至关重要!
是不是经常有人告诉你,别给孩子搞得那么累,头三年让孩子开心玩玩就好了!进了幼儿园,以后有的学呢。
这么说的朋友,都不会对你娃的未来负责。只有你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才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要是真那么佛系”,娃到了幼儿园就落后了,娃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打击,未来可能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所以回到问题的关键,怎么做才是科学、有效、又好玩的家庭早教,让全家人都成为孩子最好的引领者?我们研究了国内知名早教机构课程,结合了美国幼儿园早教课程研究,为大家总结了这三个原则:
1.以玩为核心
其实去上过早教的家长都知道,早教本质上就是陪孩子玩。我们合作的一个资深幼儿园园长就说,好的老师,就是要会玩。看起来简单,却有很多门道的。
2.注重形式多样,培养综合能力
在生长早期,给娃越多形式的刺激对他的成长越有利。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游戏和内容,从而多方位培养孩子的感官能力/音乐能力/动手能力……
3.配合教具,发散思维
学龄前的小朋友多感官认知是最快吸收新知识的方法。
多感官指的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我们引导孩子进行多感官学习,尽可能多角度地刺激到小朋友。
教具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们多感官受到刺激。比如在玩颜料或者各种材料的时候,本身形状、颜色、性状等都不同,可以从各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物体的真实存在。这不是看看视频就能解决的,孩子需要真实的触摸和体验。
所以说小孩3岁前要不要早教,朋友们可以参照以上的建议。
早教是必须要有的,但我个人觉得3岁以前就进行早教太早了。
3岁以前的孩子处于一个几乎什么都不懂的阶段,最好的早教我认为是父母的言行诱导,是家庭教育的最佳熏陶期。
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很舍得投资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存在攀比心理的。别人家的孩子去哪个培训机构了,自家的孩子也必须得去啊,要不然就感觉好像落后了。所以社会上的早教机构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
孩子的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日常生活的一种渗透,家长的所有举动都会对孩子带来很深的影响,有的甚至是一生的。
3岁以前的孩子一直在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里成长,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早教!
教育,是伴随着爱的。给他对点的爱,和家长给的和谐的环境就是对他的一种早期教育。你说的早期教育,我想还是以教育情商为主要的,至于那些学这学那的再放放,等他快上学的时候给他一些参考,他有兴趣就去学,没有就不要逼了。大家都说教育,其实教育这个词被说的很含糊,那现在婴儿还有婴儿游泳,婴儿抚触呢,这也叫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