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建构孩子丰富的世界,大人真的懂吗

充斥在我们周边的事物太多、纷繁复杂,外界对大人又有太多诱惑力,免不了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和注意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周边的干扰,有用没用的,健康不健康的,我们要有选择的接受,不是来者不拒。像培养幼苗一样,既要阳光雨水的滋润,也要遮风避雨的保护,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就是培养他们良好个性、发展技能、拓宽思维和人际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动动脑子。看了那么多书籍和育儿知识,从儿童角度出发,他们建立的世界是怎样的?总结起来要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建构孩子丰富的世界,大人真的懂吗

1.让儿童做他们自己选择的有趣的事情,这些事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儿童不感觉疲惫。这样能培养他们专注力和持久性,完善他们的心里发展。比如画画,我家的小人就喜欢涂涂抹抹,虽然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是只要拿着画笔,她就能专注坐在那里很久,什么圈圈曲线有模有样还能说出画的名字来,我不会问:是什么动物啊,该图什么色,怎么不像之类的”,或者中途打扰他。我会等她问我,然后选择性的回答,是狗还是猫啊?是房子还是宫殿啊?让她自己回答。我会给与肯定并且建议,说那里再有些什么就好了,或者说宝宝喜欢的房子是圆的,小猫是曲线的,这样图案给出的结果。我想这样就是让她尽情去做,培养孩子专注力,完善心里发展的过程。

2.教育儿童的行动方式,大人必须慢条斯理、有耐心地行动和演示,使注视你的儿童能够清楚看清你们行动细节。模仿是孩子天性,大人也都知道日久见真功”,在模仿和反复练习中培养孩子标准社会规范。就拿看动画片这事说吧,我家小人的动画片都在U盘上,每次我都是插上U盘,打开播放出来。那次我还没来得及抽空,她自己就已经把U盘插好,把电脑开开,按照我的样子,竟然双击打开,然后问我是哪个文件夹,我很吃惊,她竟然把这一套流程完美操作了。就是平日总看我的样子学会了,平日大人在孩子身边慢慢的演示,孩子已经学习怎么去做了。

3.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首先是吸收,不是跟大人似的通过心理经验去判断,儿童有某种心理模式,这种模式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多次重复的行为,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增进和提升。在幼儿园放学之后,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我本能上前扶她起来,然后拍拍摔疼的地方说:没事的宝贝,下次慢点。”我家的小人看到后,很认真的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扶她起来?”我说:因为妈妈看到她摔倒了,她大人不在,妈妈应该帮助一下小朋友。”我又说:如果别人看到你摔倒,而大人又不在,别人也会帮助你的”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回来之后有回她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一个小朋友摔了,她就跟个大人似的,上前跟这个小朋友说:没事的赶紧起来,下次慢点。”还给她拍拍。我很是欣慰,大人是有判断的,而孩子的内心还不知道社会规范或道德常识,在大人社会价值和判断的影响下,孩子慢慢才会建立这种心理模式,下次出现这种状况,她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4.对儿童来说,生活就是自身的延伸,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身体日益强壮起来,这些力量来自游戏和工作,孩子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他们兴趣就是完善和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得到生活的启发。所以不要打破孩子的延展性,比如自己动手洗脸、叠衣、梳头等。幼儿园老师都是要培养儿童愉快的完成这些动作的,但有时候我嫌她动作慢,就帮她洗漱,她却很不乐意。直到坚持自己去做才开开心心。我也明白这个是锻炼幼儿动手的时间,培养性格的时候,所以不去干涉她,在这样的重复中完善中,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5.每个儿童都有独特节奏,就像每个人体型都不一样,跟他们节奏相近的活动,他们就会感到高兴、就会乐于参加,但要为了适应别人节奏,或跟他们不同的节拍就会感到痛苦。比如我们家小人开始就喜欢听歌,还跟着哼哼,听一首就会调调了,还有就是话语表达能力强,1岁多就会很多词了,让人欣喜,到了2岁,自己不仅需要都能表达,而且妈妈辛苦啦”姥姥身体不好多休息”之类这样安慰人的话都会,每个词发音还都比较准,这就是她先天语感的节奏。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节拍,或者我们说的进入状态”,用这样事半功倍的效果来培养,不论学习也好,玩耍也罢,都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