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68字,阅读约需3分钟
初三女生被叫家长,喝下百草枯,妈妈,下辈子不想做你的女儿”
正在花季年纪,即将面临高考的初三女孩小张被叫家长后,喝下了百草枯。留下一封遗书,在遗书中她写道:妈妈,下辈子不想做你女儿。”
而这件事情发生的导火索,就是妈妈去了一趟老师的办公室。
小张在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但上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有一次甚至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老师多次找她谈话无果,于是把她的妈妈叫到学校。
老师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家长也要共同努力才行,的成绩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还拉低了全班的成绩。
小张的妈妈因被老师批评后无处撒火,便气势汹汹地来到教室对小张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我上班累死累活供你读书,你竟然考了倒数第一名,真是太让我丢脸了,你能上就上,不能上就跟我回家……”
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忽略了班里其他同学的存在,小张只能低着头不说话,默默地听着妈妈的指责,以及周围同学的议论。
回到家后小张越想越觉得委屈,最终内心崩溃,没有跟妈妈告别,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无独有偶,11月11日,金华义乌后宅遗安二区,一名男子带着一名2岁孩童过马路。半路上孩子突然耍脾气躺倒在地,试图通过耍赖让男子满足自己的要求。男子就自己推着推车朝前走,把孩子独自留在了车来车往的路上。没多久,一辆小货车开了过来。
以上这两个案例的父母显然处事方式欠佳。不论孩子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出现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忽略亲子间所有问题解决的潜规则也是前提条件——尊重孩子。推荐爸爸妈妈看看《尊重孩子的性格 让孩子幸福与成功的密码》这本书。
世界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
这本书第一篇的主题是没有好的性格, 也没有不好的性格”。父母需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性格,而且没有哪种性格是好的,或者坏的。孩子一定有他做得好的地方,也一定有不擅长的地方。
父母需要善于找出孩子性格当中的发光点,然后进行培养,而不是整天盯着孩子的短板,对孩子进行指责。
研究表明,在优势教养下长大的孩子更加乐观、自信、坚强,也更有竞争力。
世界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这句话说的就是让我们尊重孩子的每一天,尊重孩子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
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每分每秒、每一天。
没有人会随便殴打成年人,但总有毫无理由的巴掌落在孩子身上
好像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诉我们:大的比小的厉害,大的比小的重要。
古往今来人们赞美的也从来都是大的事物,比如高大伟岸”、参天大树”、大名鼎鼎”……
而小的,平平无奇,甚至贬义的,比如跳梁小丑”、小肚鸡肠”、胆小如鼠”、大材小用”
孩子是那么小,那么轻。大人必须弯下腰或者蹲下来,才能和他们一般高。
更糟糕的是,孩子是柔弱的。
我们可以把孩子举起来,抛向高处,不顾他们的反对把他们放到任何地方。
可以强行制止他们的行动,使他们的努力付诸流水。
每当孩子不听话,我们都可以动用强力。我们可以说:别走开”、不要动”、让开”、交出来”。
而孩子知道,他必须照办;不论他曾做过多少次徒劳的尝试,才最终明白、屈服、放弃。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特殊的环境下,才会推搡、拉扯、殴打一个成年人。而每天又有多少毫无理由的巴掌落在孩子身上,他们的胳膊被用力拉扯,被长辈拥抱、抚摸、捏得生疼,却只能红了眼,不敢作声。
无助感导致了对于力量的敬畏;每个人——已经不仅仅是成年人,就连稍微年长和略显强壮的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用武力满足要求,强迫身边的人臣服,都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
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教会了孩子蔑视弱者。糟糕的教育,令人遗憾的预言。
文末再强调一遍本文的主题:亲子之间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这条潜规则——尊重孩子。希望每位家长甚至是每个成年人都尊重孩子的权益,他们有做自己的自由。不要因为他们弱小”,就对他们任意摆布”。
更何况有时就算父母宽容了孩子的过错,总还是会有其他人对他指责和惩罚。除母亲外,关于孩子,父亲、保姆、邻居、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各执一词,有人甚至会私下对孩子进行惩罚。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某条视频下看到的评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对妈妈骂了脏话,他的妈妈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很高兴,而且逢人就说孩子的叛逆期到了,称赞孩子真可爱。于是,这个孩子的叛逆期只持续了一天。
即使孩子用力摔门,弄坏杯子,弄脏衣服,我们也要按下责骂和抱怨的第一反应,向上面这位妈妈学习,用庆幸或者欣喜来应对孩子的每一个变化!
看完文章如果有收获欢迎分享,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