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里面,我们会和孩子去制定很多的规则。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制定规则过程,看起来蛮顺利的,但是在执行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挑战。孩子不愿意去遵守,而父母呢,是在一次一次的催促指责的过程里面越来越无力,而我们制定的规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变成影响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今天会分享一个案例,看看我们如何通过高情商沟通,来去制定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规则,让孩子越来越自控,父母越来越轻松。

这是一个跟玩手机游戏时间有关的约定。期待这个案例会给大家带来协助和启发。事情的发生的起源是我的五岁的儿子,他迷上了玩平板电脑游戏。当我看到他一次玩平板的时间超过了30分钟时候,我感到了担心。
这个时候如果是情商不够高的父母可能就会通过命令控制的方法来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越是控制,孩子可能就会越想玩,从此父母可能就会走上与手机游戏长期斗争的道路。而高情商的父母则看到了机会,看到了一个既可以去锻炼孩子规则意识,也可以协助孩子学会掌控行为掌控手机的机会。

所以根据高情商沟通的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这个原则,我开口表达了我的情绪,我说儿子啊,玩电脑游戏很好,但是爸爸看到你玩游戏的时间已经是33分钟了,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你的眼睛。我表达完以后,我的孩子很快就把游戏关了。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重点,因为我和我孩子之间的情感存款充足,关系足够好,所以当我用我状况表达的时候呢,他会在乎我的感受。当孩子把游戏关掉以后,我思考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去制定规则的机会,于是我对孩子说儿子啊,电脑游戏很好玩,你很喜欢玩对吗?
爸爸也觉得玩游戏很好的,你可以在游戏里面学到很多东西。在得到我的认同以后呢,孩子很兴奋的和我分享他玩游戏的收获。然后我记得表达,我说同时你一次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了半小时,你知道爸爸妈妈会担心什么吗?爸爸妈妈会担心我的眼睛!孩子回答说,是的,爸爸妈妈还会担心你长时间脖子一动不动的玩游戏,可能会影响到你的脊椎,还有就是,如果玩游戏占用了太多时间,爸爸妈妈也会担心影响你玩其他玩具,学习其他知识时间。

所以此刻爸爸妈妈有点为难,如果不让你玩电脑游戏,你肯定会不开心,而且少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途径,但是如果让你玩,爸爸妈妈又担心你玩的时间太长了,你说怎么办呢?孩子回他说那么我玩的时间短一点可以吗?很好,爸爸很欣赏你,愿意做出调整。
那你觉得多长时间适合呢?30分钟吧,孩子说太长了,不如一次玩五分钟吧。不行不行,五分钟太短了,于是我们两个就在一种开放的平等关系里面讨价还价,最后我们达成一致,一天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时间是16分钟。
那么我们约定的第一步就完成了,然后我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说你是如何确定自己知道时间已经到了16分钟呢?你是需要爸爸妈妈提醒你还是你来调闹钟呢?最后我们商量的结果是孩子自己调闹钟。

然后我继续和孩子去探索第三个问题,我说:如果时间到了以后,闹钟响了,但是你不愿意停下来怎么办呢?不知道,我孩子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说好的,如果你暂时没有想到的话也没有关系,等你想到我们再继续讨论。当然在我们讨论结果出来之前,平板电脑,爸爸要暂时保管起来。
这个时候其实我是不着急的,因为我不着急,孩子就着急了,他努力的在思考。终于在半个小时以后孩子主动来找我,告诉我他想到办法。他说闹钟响了以后,如果我没有停,爸爸妈妈来提醒我。如果你们提醒我,我还是没有停,你们就直接从我手上把平板拿走。
我听完以后我对孩子表达说会有点担心哦,我担心爸爸妈妈从你手上把平板拿走的时候你会生气和哭。孩子想了一会,他就说不如这样吧,等我哭的时候你就让我哭好了。OK,我们又达成一个协议了,最后我又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时间到了,爸爸妈妈可能不一定能够及时提醒你,而你又的确超了时间,那又怎么办呢?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如果孩子玩游戏时间超时了一分钟,那么他下一次时间要减少五分钟,那如果孩子超时了五分钟,那下一次,游戏时间就减为零了。
通过整个讨论我和我孩子就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作出了约定,并且我们也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了预防性的约定,当有了约定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试执行阶段了。在试行半个月的时候呢,我们还进行了总结和回馈,针对约定里面的条款进行了完善和修改,最终一个孩子愿意去遵守的约定就出台了。
在亲子关系当中,父母与孩子情感存款充足的情况下,在公平、尊重的环境里面,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孩子愿意遵守,孩子的规则意识,自控能力都能够得到成长,而父母也能够越来越放心,越来越轻松。好了,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