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从小住带花园的房子,长大了自然知道该和谁交往……中产的优越感快被搞垮了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最近石家庄一个楼盘的广告语出圈了:

从小住带花园的房子,用独立的书房,在花园里做作业,长大了他自然知道该和谁交往”

从同学家做客回来,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父亲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

住在这里都是几百万的信用额度,在朋友那里,你的话一言九鼎”

第一反应:好像全是大实话”,然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买房,走进售楼处,某个销售人员凑到您耳边低声细语:您住我们这小区,那就是身份的象征,以后您一走出去,别人就知道您非富即贵,您的孩子以后只会和同阶层的人的交朋友,您的子女将以您为荣......”你听完后,虽然会觉得这个人有点功利,但心里也可能会挺高兴,毕竟那就是夸你高人一等”,谁听了不高兴?

买房,从某种角度来看买的就是层次,买的就是身份认证。

很多城市中产,卯足了劲都想买略够不着的房子,裤腰带勒一勒也要买地段牛逼的、房价不低的、品相不差的,因为都混到这份上了,不能降级”。

所以,这些话对买这个房子的人来说,听了不会有啥不舒服。

但如果这个销售不是悄咪咪地跟你说,而是把这些话都做成标语,光明正大地摆在外面,展示给所有人看,那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如果我是客户,我只会想:这么浓重的money味,买这房子大概就是用来歧视全世界的?算了算了,我干嘛要和全世界为敌。

我查了下这个楼盘的单价,差不多24500元/m2,在石家庄这样的二线城市,这个价位属于比较高,也不是最高。楼盘主打的是满足一家三口的置换需求”,属于提升生活档次”类的房子,对应的基本是这个城市里相对中产”的圈层客户。

很显然,销售的主打策略是炫耀”。

人类炫耀”的方式分两种,第一种是纯秀自己,第二种叫做拉踩。

举个例子:假如我想炫耀自己长得好看,第一种说法是我经常被自己美哭”,第二种说法是我的朋友都没我好看”。

前者是秀自己夸自己;后者是通过踩一下其他人来衬托我的好看。

比如石家庄这个楼盘的宣传骚操作,就是拉踩:

很直白,意思就是:住在这儿的小孩,长大后不会和穷人家的孩子交朋友。”

虽然这确实击中了有些人心中认为的阶层现实”,但是这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如果你悄咪咪地贴在客户耳边说这话,那是你情商高;但如果你大鸣大放公开叫嚣,那就是情商为负数。

中产本来暗戳戳的优越感,被人拿着显微镜放大1.5亿倍昭告天下。

有些话,重点不是它本身的对错,是说的人配不配。你一个卖房子的,不是阶层的审判官,不是标签的制定者。

我们不妨问问销售:那你说说这孩子长大后到底知道和谁交往呢?”

他是不会和住在20000元/m2以下小区里的人交往呢?还是说从小没有独立书房写作业的孩子长大就不配合他做朋友?

再换句话说,那些从小在50000元/m2的小区长大的小孩,是不是可以把你这小区的孩子踩在脚下视而不见呢?

再把你们的意图衍生出去,在比石家庄房价高几倍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和石家庄的小孩交朋友吗?

这些问题销售能回答吗?无法回答,因为他不敢,他也判断不了,毕竟他本身的价值观出发点就已经错了,一旦回答,等于打脸。

所以,这种给不出答案却坚持要拉踩的手段,是渲染阶层歧视的焦虑,是对中产的捧杀,也是对优越感的践踏。

这就暴露了什么叫有钱没文化”以及没有功夫只有功利”。

人家本来好好的中产,凭自己努力置换了更好的房子,可能学富五车,可能是顶尖人才,也可能对社会有巨大贡献,但说不定就因为这些销售硬核的标语,活活让大家把住在这个小区的人都看成了只剩铜臭气的暴发户,还哪来什么优越感啊......

这个更绝。

意思是住在这个小区的孩子,去同学家做了趟客,发现就自己家最好,于是感慨自己的父亲何其牛B,能让我们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啊!而其他同学们的父亲,个个都是loser......

好家伙,你们这房子不一定是石家庄No.1,但你们的想象力恐怕是宇宙第一啊,硬生生造”出这么一个孩子,他不仅有自己书房、在花园里做功课,还去同学家做了客,还是个大孝子......

按你们的逻辑,你们要确保这孩子别离开石家庄,北上广深随便一个小孩都可能会让他感觉他爹也很一般。远的不说,就去趟济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后裔也可能使他想断绝父子关系。

既然你们喜欢人为地制造人比人”,那就比到底呗。世界那么大,谁踩谁还很难说吧。

还有这个。

中产的优越不外乎三:第一社会认可,第二消费自由,第三子女进阶。

第二和第三前面都说了,现在拿社会认可”说事。

本来这是好事——我的收入高,说明我的贡献大,我创造的价值多,值得我踏上这个高度,我以自己的努力付出获取置换好房子,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感和认同感,你们偏要搬出朋友”。

你有钱,你有牌面,你有信用,你非把人家的朋友”拉出来垫背干嘛呢。

而且真正的中产,其实还很渴望自我认同,那是一种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精神升华,就像走进一片沙漠,高端的中产人士会在这一望无垠的大漠里思索生命的意义,慨叹我辈一世奔赴的价值感,想着这一生能为世界和后代留下什么,顺便开始在这僻静的世界里放空自己,考虑考虑下半年是跑马拉松还是进修禅学,以获得生命更大的进阶......而低端的暴发户只会想:包个直升机赶紧出去。

所以你看,你真的不知道你以为你知道的人在想什么,你那窥探人心级别的高级服务”有时只起到了拉低了客户水准的作用。

其实很多地方的一些自认为已经踏入中产”的人,时常感觉自己过得不如狗

不是钱的问题、归属感的问题、压力的问题,而是本来已经可以凭借金钱、地位、身份获得一些优越感了,但却总是背上一些无形枷锁,被人为制造出一些上升通路”中的焦虑,优越感被就地震碎。

无论是房子还是孩子,中产生命中最大的两个东西,都不是省油的灯,都能被卷”死。

就像以前某些培训机构的宣传语: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竞争对手的孩子”。

和石家庄的售房宣传语如出一辙。

你买,你就优秀,你的孩子长大后就混得好;你不买,那么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未来就会踩在你家孩子的头上。”

有人觉得说实话没毛病”,其实毛病很大。

而且既然你敢扯到孩子,我就敢跟你扯价值观。

先说说虚荣心。真正高端阶层的销售基本不会说:你买了,你就进入上流社会”,那是因为来买的人已经过了需要被别人标榜虚荣的阶段了。

但阶层高不意味着有权拉踩。

真正层次高的人,绝不仅仅是只有铜臭,也有兼容和慷慨。你住个单价高一点的小区就值得拉踩别人了吗?那只能说明你很low。

长大后和谁交朋友,不是看你爹妈买了什么房子,而是看你自己进入了什么高度。

一个人最受用的圈层,不是来源于小区的邻居,而是来源于你最高学历时期的同学。

教育才能使人提升,而不是小区的花园和独立书房让人平步青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头脑清醒的中产追求优质教育,宁可孟母三迁在学校附近租老破小一住就是N年。

爹妈能给你的东西,那可能代表了对你的投入成本,比如有钱多报几个班、多参加几个夏令营、多出几趟国旅游,但这些不能代表你的产出效率就比别人高。

富养小孩有利有弊,归根到底如果精神不富足,光看物质没有用,这种标语就是很有标志性地表现了精神不富足。

而很多无形的洗脑爱好者和焦虑制造者,都喜欢在城市里靠挖空中产的最后一点优越感而存活,每当他们感觉好一点,这些人就出来喊你还差得远呢”......

商人图利就好了,何必争着秀下限?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