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鞋子穿耐克,耳机用Beats,幼儿园老师:不是孩子攀比,而是家长

在二十多年前的社会,还在讲究万元户”,意思是谁家能有一万元的存款,就已经算是富裕的了。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每天自己走路上学,喝着三毛钱一袋的饮料,中午需要自己从家带午餐。由于生活的贫困,家长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但是孩子们仍然很快乐,也不存在互相攀比的情况。

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家庭来说,养育一个或者几个孩子根本不是问题,现在有很多家长十分宠溺孩子,想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孩子。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孩子都认识各种各样的名牌,包括名牌衣服、名牌包、名牌汽车等等,随便拿出来一样,孩子都能准确说出是什么牌子。有人会担心孩子太小就认识名牌,会学会攀比,其实对于单纯的孩子来说,并不了解名牌的含义,喜欢攀比的,反而是那些内心虚荣的家长。

鞋子穿耐克,耳机用Beats,幼儿园老师:不是孩子攀比,而是家长

喜欢攀比的家长们”

我有一位朋友叫潇潇,她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潇潇工作很积极,也很用心,她喜欢观察孩子们的一些细节,从细节当中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再帮助孩子改正。前几天,她跟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们幼儿园里的事,不过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而是发生在家长们的身上。

最近气温下降的明显,潇潇怕孩子们着凉,于是就通知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给孩子穿上保暖效果好一点的鞋子。当天晚上,有一名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回复潇潇,说自己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棉鞋,并且强调自己给孩子买的是耐克”鞋,还是和韩国童星同款,售价五三百多元。

潇潇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位家长的用意,他只是想借着给孩子准备鞋子的名义,在其他家长和老师的面前炫耀自己是多么的有钱。潇潇只是在微信群里回复了一个表情,并没有说话。第二天,潇潇来到学校,发现孩子们都换上了新鞋,大部分都是耐克和阿迪,售价应该都不低,而且都要比之前那位家长晒出来的鞋子要好。

​还有一次,潇潇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投诉,内容是孩子回家和妈妈说,老师让买Beats”的耳机,将来好学英语用,如此价格昂贵的耳机,引起了家长的不满。潇潇听到之后感到很不解,自己确实是让孩子自己准备耳机学习英语,但是并没有要求要买这个品牌的耳机,这个耳机售价很高,而且根本不适合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

经过了解,潇潇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来,自己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有一位家长花了2000多元给自己家的孩子买了这个耳机,孩子来到学校之后,和同学们说自己的耳机很值钱,于是其他的小朋友以为老师让买这个牌子的耳机,所以才会出现之前的一幕。

潇潇对我说,她从事幼教行业好几年了,从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都很天真、很纯洁,不会去攀比,但是那些喜欢攀比的孩子,多半是家长就喜欢攀比,所以才让孩子学会了这样的坏习惯。

喜欢攀比

​给孩子用名牌没有错,但是要以实用为主,不要攀比

孩子还小,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很主要,家长给孩子买名牌没有错,但是首先要以实用为主。比如十块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为了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非要给孩子花上一百块钱,虽然自己风光了,但是却容易让孩子学会攀比。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不要和其他人相比较,在学校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如果想比别人强,需要不断积累,靠自己的双手来努力。

攀比

​家长喜欢攀比,会对孩子产生以下几点影响

1、让孩子也学会攀比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深刻地影响。家长喜欢攀比,尽管孩子暂时没有攀比的表现,但是这一切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时间久了,孩子会不自觉地养成攀比的坏习惯,而且很难改掉。

2、喜欢不劳而获的感觉

家长如果喜欢攀比,经常借着对孩子好”的名义,去满足自己的私欲,会让孩子很享受这种感觉,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最好的,等到孩子长大后离开了父母,没有了经济来源,会突然变得很不适应,仍然怀念之前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走入歧途。

​3、导致孩子的虚荣心变强

虚心”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如果家长喜欢攀比,孩子就无法拥有这种品质,而是会变得虚荣,在学校当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别人比一比,对于自己不懂的一些事情,孩子也会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会经常在同学们的面前炫耀自己的家庭,不管什么活动都喜欢争强好胜,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经手不起任何的一点打击,长大后遇到了挫折,不会想办法去面对,而是会被击垮。

4、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俗话说一山更比一山高”,家长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肯定还有其他的家长要更有钱,用的东西比自己家孩子的更好,当孩子比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如果家长不能够继续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还会产生憎恨父母的心理。

喜欢攀比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攀比的工具,而是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应该教会孩子认识到自己优点和不足,不应该让孩子产生攀比的心理。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加强自我修养,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