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明白和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然而认真算下来,即便很多家长拼命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了时间来陪孩子,父母每天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时间仍然少得可怜。那么,该怎么高效地利用每天有限的亲子时间进行交流呢?也许下面的建议会对你有些帮助。

让交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然而真正能够被称得上交流的话又有多少呢?所以,刻意保持交流的习惯,让交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孩子还太小,无法参与口头交流,也应该让他尽可能地参与到家庭的谈话当中去。要知道,语言学习的前提就是多聆听,而孩子在观摩中学习到的交流技巧可以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在他学会表达后,能够更自如地与人交谈。
留出固定的谈话时间
你和孩子的交谈是随时随地的,但是这种随意的交谈可能并不能起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因此,给每天留出一段相对固定的谈话时间,比如晚饭后或者睡觉前,和孩子投入地谈论一些你们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情。保证交谈的过程中,你们都不受打扰,这对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你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也会有很大帮助。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描述
对于词汇还处于增长期的孩子来说,有些时候让他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不那么容易。你可以在充分了解孩子感受的情况下,帮助他进行描述。慢慢地,孩子就能够理解自豪、自信、渴望、尴尬、无聊、孤独、困惑等等这些词的含义。不用特别去回避那些负面的词汇,孩子既然在生活中无法回避这些感受,自然需要知道这些词的含义。只不过,在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别忘了教他如何进行疏导。
不要妄下结论
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孩子的话常常不是特别连贯,缺乏组织性,因此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多点耐心,认真听孩子说完,如果有必要,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帮助你理解他的话,而不要在听得一知半解时,妄下结论。这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他会因为父母无法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而逐渐丧失对交流的兴趣。

记住,这些技巧是基于孩子在你的引导下愿意交流之上的,如果他不想说话,不要强迫他,否则,孩子可能再也不喜欢跟你谈话了。
不要妄下结论”也许,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多些耐心外,你还要学会怎么做个优秀的倾听者。
不要分心注意听
如果你常常只留给孩子一只耳朵”,务必改掉这个习惯。在你关注其他事情的时候还假装倾听孩子在说话,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孩子很聪明,即使你的表情很认真,他也能感受到你的心不在焉。他会把你的这种行为解读成:自己对父母来说是个无关紧要的人,这会让他产生失落感。所以,如果孩子试图跟你交流,那么就要让他成为你的关注焦点。

要有耐心、有热情
让孩子感受到他所说的话是受欢迎的,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讲述一个故事,即使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孩子的话听起来可能有些颠三倒四,或者词不达意,也不要剥夺他发言的权利,抢着说出他要说的话。而是耐心地倾听,并且热情地回馈。任何时候,都不要只给出听起来很敷衍的评价,比如真棒”真好你真厉害”等等,言之有物地告诉孩子,你究竟很赞赏哪一点。
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这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的必备技能,不仅仅要听懂语言本身、感受到语气所传达的信息,同时对孩子的身体语言也要拥有解读的能力。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和他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一样多。对于词汇还比较匮乏的孩子来说,身体语言是他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

安静倾听但不要评定
交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享受自由表达的愉快,无论表达的内容是好的还是坏的,家长最好都不要去评定,你需要的更多是倾听。当然,单纯的听无法称得上是交流,你的反馈对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此,记得找好发言的角度,优秀的倾听者更多的是会和交谈者产生共鸣,比如当孩子表达玩具被抢后自己气愤的感觉时,你告诉他妈妈知道,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小朋友拿走了,你很生气”,而不是指责他不懂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