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男孩要穷样,可是怎么个穷法,其实大多数父母心里的概念是很模样,这就导致了孩子从小因此种下自卑的种子。
多少男孩因为穷养而自卑我的以为男性朋友曾告诉我,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随便花钱。
每次他想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的父母都会告诉他,男孩子不可以肆意挥霍,要懂得节制,否则长大后大手大脚是养不活自己的。
他告诉我,可是他一点都不快乐。
小时候周围的小朋友都会拿着零钱去小卖铺买东西,每次看见他们吃干脆面,他都馋得不行。内心挣扎了几个礼拜,终于对父母说出口,可是得到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不要总是看别人吃什么你就想吃什么。
后来有一次,他用了几个礼拜攒的零钱买了一包干脆面。
吃第一口的时候,他哭了,小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哭,后来他说大概是因为吃的那一刻很好吃,但并不开心,因为等待太久了。
后来吃的时候被父母发现,父母觉得他偷了家里的零钱,一把将干脆面扫到地上,他站着没有解释,一直等到父母发完脾气走了,他才把那包撒出来的干脆面捡起来,吹掉了上面土,后继续吃了。
长大后,他出来工作,有了钱买干脆面,却再也没有买过,因为每次看到干脆面都会想起被父母训斥的画面。
即使在大学生活里,他永远过的最拮据,很多同学都会笑话他,时间久了,他开始躲避同学的眼光,总觉得他们看过来的眼光都带着嘲笑,渐渐的心里也开始自卑。

他说,他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而这样的模样确实父母从小灌输穷养的因素引起的。
知乎上有个话题,问曾经接受穷养的男孩子,现在如何了。
有一个回答被顶到了最前面,作者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对金钱敏感,出去聚会的时候别人都在聊喜欢去哪里旅游,喜欢什么东西,游戏装备哪些好,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花多少钱。就连谈恋爱都不敢,觉得自己的条件真的不好,家庭条件也是如此。
看了这个回答,有人表示很有同感,说因为从小自卑,做什么都畏手畏脚的,生怕哪里多花钱了,导致现在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喜欢。
也有人说,因为穷养,所以现在基本就是没有斗志,什么也不想想,什么也不想做,内心觉得自己肯定会输,就算是真有了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花。
看到这里才发现那些大男孩真的都被养穷了,包括心理。
不爱才会击垮一个人网上有人分享了自己一段故事,很是让人难受。
他说因为是男孩,所以从小妈妈就告诉他要让着姐姐。而这一让就是一个整个青春。
小时候只要姐姐想要的,父母就会给,而他想要的,总是否定。比如姐姐想买一件新衣服,如果父母因为太贵不肯,只要姐姐闹上半天,也就答应,而他是没有的。尤其是春节的时候,姐姐买了两双新鞋子,而他还是去年冬天的,并且还开了胶,大冬天一走路就漏风。
就算是搬了新家,姐姐房间里的一切东西都是新的,新的衣柜、书桌、电脑、空调,而他房间里都是父母之前用旧的东西。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以为可以拥有一台电脑,没想到父母却把钱拿去给姐姐买了手机,而自己只能用他淘汰下来的东西,一台运行到慢死的老式机子。
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想出去聚会,父母都说自己想办法,反正每个月的零花钱就是那么多,而姐姐却可以一年出去旅行一次。
后来,这位网友说,他每次都想问,为什么啊?
是啊,为什么啊?因为是男孩子所以就必须穷养是吗?

可是他要的真的是新的鞋子和电脑吗?并不是,他要的是那些不敷衍的爱。
哪怕当时家里真的穷得只能买姐姐的东西,但只要他被接纳,有人关系他的需求,哪怕什么都不买,他内心都是满足的。
不要用力过猛在《奇葩说》里一个男生就曾说过,他从小妈妈就告诉他家里特别穷。
以至于小时候他就担心自己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能吃上饭了。别的小朋友都买玩具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玩具多少钱,可以换多少肉。
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支笔,自己内心都要想很久到底要不要买,买什么才又便宜又好用。
长大后才知道他家里没有妈妈说的那么穷,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去保养,而爸爸每次出去请客吃饭也都是大鱼大肉。
就算有次家里换了台车子,在他欣喜异常,觉得家里终于不穷了,可父母却告诉他是贷款买的,以后还要还债。
其实这一切只是父母精心的一场骗局,就是想让他从小有不乱花钱的习惯,而也只有他一只过的很穷而已。

后来蔡康永评论,父母要教孩子不乱花钱,但是矫枉过正反而会给孩子心里造成负担,这本身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却有点用力过猛了。
要知道,一个孩子被养穷,要么以后他对金钱极其吝啬,要么就是以后有了钱就大肆挥霍。
哪一点都不是好的。更可怕的精神上的穷,这比金钱上的穷来的更可怕。
教育,从来不关穷养还是富养霍启刚郭晶晶这对豪门夫妻,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的比谁都要好,很接地气,尤其是在做慈善的时候也会带着孩子,让孩子看看那些贫穷的地方和人,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都的处境都是富裕的。
甚至还会带着孩子去种地,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大多数孩子觉得浪费不可耻,反正都是花钱买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粮食种的时候那些辛苦付出,也不知道金钱得到的辛苦,所以浪费的很容易。
一些父母觉得男孩子如果从小拥有太多,就容易玩物丧志,但他们忘记了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真的不是全靠穷。
杨澜说过一句话,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来不是穷养和富养的问题,而是在教育本身,在父母如何把金钱、情感、三观和精神用在对的位置上。

有个朋友,从小家境就穷,但是父母却从不把他穷养,当然也不是父母抠唆出来,自己舍不得吃穿,给孩子买最好的那种。
而是当小孩眼馋别人有水枪玩的时候,爸爸就自己动手用塑料瓶和输液管做了一把水枪,他拿到手之后玩的很开心,觉得爸爸简直无所不能;而当他想学画画的时候,妈妈就带着他走街串巷收集那些别人淘汰的绘本来给他。
从小父母给他的足够多的关爱,让他并不觉得贫穷就很可怕,相反反而很乐观,遇见什么事情都能积极应对。
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心里都带着光,走到哪里都带着向阳。用心养育出来的孩子,其实比什么穷养和富养都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