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群985妈妈的反鸡娃实验:只要还有小升初,教育早晚得回归“主流”

最近,一篇关于985妈妈的反鸡娃实验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文章中讲述了几个985名牌大学毕业的妈妈,为了让孩子逃离校园霸凌和内卷,直接把孩子送到昌平一所倡导快乐教育”的私立学校。

在那里,没有考试、没有排名、没有焦虑,学习方式非常自由,校园就设在山水之间,极其惬意。

孩子们不再愁眉苦脸,而是开心地画画、排演话剧、爬山、旅游。

▲校园里的湖泊

一开始家长们都很满意,但随着小升初的到来,绝大多数的家长又把孩子送回了公立学校,回归了主流教育模式。

文章一出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被顶了出来:

快乐教育可行吗?

回顾一下鸡娃风盛行的这几年,快乐教育”简直成了过街老鼠。

几年前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因为上的是普通小学,被邻居家上重点小学的孩子直接问:

你上的是不是快乐教育的破学校?”

语气里不乏嘲弄和轻蔑。连孩子都能这么说,可见大人平日都给孩子灌输了什么。

如今,双减政策下来了,孩子们被减负了,但快乐教育”依旧抬不起头来。

这两个部分网友的评论:

大家都不鸡娃才有快乐教育,否则很难开始:

搞快乐教育”的都是有钱人,普通家庭不合适:

说实话,看到这些评论,我内心只有一个感觉:

遗憾。

为快乐教育”这么多年被误解而遗憾,为很多家长依旧不得快乐教育”的要法而遗憾,更为无数孩子无法品尝快乐教育”的美好而遗憾。

其实,快乐教育可行还是不可行”根本就不是一个关乎物质的问题,而实实在在是一个意识问题、心态问题。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一个有趣的话题,想先来问问各位爸爸妈妈——

30斤的石头和30斤的娃

有什么不同?

你能抱起30斤重的石头吗?

大多数人,看到一块30斤重的石头,都会觉得:太重了,抱不动,就算真抱起来了,过了几秒钟也会觉得沉得受不了,一把扔地上了。

可是,如果是下班回家,自己那三岁多的孩子(也是30斤),看到你欢快地向你跑来,张开双臂要你抱,大部分人能轻松把TA抱起,又搂又亲,力气大点的,还能把TA抛向空中再接住,抡起来还虎虎生风。等到意识到孩子沉到抱不动了,可能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

同样是30斤,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那是因为抱石头不能带给你快乐,而抱孩子却能让你快乐。

▲(维多利亚踩着高跟鞋也不耽误单手抱娃)

快乐能激发人的潜能,完成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同样的事情如果让你感到快乐和愉悦,你会更愿意做,也会做得更好。

所以,真正的快乐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点,我在母校耶鲁大学感受颇深。

我感受到的快乐教育

在进入耶鲁之前,我压根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金融业,因为之前我对数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只是觉得枯燥无趣,非常讨厌数学。直到在这儿我遇到了教统计和数理分析的数学教授Edward Kaplan。

从他嘴里总是能蹦出好多笑话和段子,再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枯燥的统计学课堂居然经常笑声不断。

看着他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试图用他的滑稽动作,来解释一些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位其貌不扬的数学老师,其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个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

但是在课堂上你完全感受不到一个知名教授的样子,站在你面前的只是一个热爱数学和统计学的小老头。你能感受到的,是他在竭尽全力地让学生们在快乐中理解统计学,进而爱上这个学科。

此外,他还总是会将时事和统计学结合起来,把置信区间、方差、P值、离散系数这些在大学四年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的概念生动地演绎出来。

2008年赶上美国大选,教授教我们如何用统计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专业民调机构如何选择样本?

选多大样本量才有效?

调查结果如何计算?

不同样本和数量又怎样影响调查结果……

当选举结果出来后,又让我们分析:

媒体播放数据、调查结果的误差区间是什么?

置信度怎样?

P值是什么……

统计学这些枯燥的概念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就这样,我一边关注美国大选的进度,一边推进着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统计学的魅力。

当别人都在评论大选结果和各种花边消息时,我们学会了用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数据支撑,去解读大事件。自此,我居然爱上了这门课,开始主动地学习数学,自然也就开启了我的数学逆袭之路,学期结束终于从本科统计学这门考66分的学渣变成了全年级top10%的数学学霸”。

回想起来,当年在大学里,面对枯燥无味的统计学课程,我就像面对一个30斤重的石头,虽然使使劲也能抱起来,但总是不情不愿,缺乏学习动力;而在耶鲁上Kaplan教授的课,虽然课程难度不比国内低,内容也还是那些内容,我却像抱着30斤重的儿子,心情愉悦,不需要人催,总是主动去做。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可是要让人们愿意主动去做这种辛苦的事情,还做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必然需要方式方法和更高的教育修为。

所以,快乐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对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习应该是辛苦的

但不应该是痛苦的!

但是当这种非常棒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传入国内后,就被断章取义甚至妖魔化了。他们简单地将快乐教育”理解为减少学习的数量和时间,让孩子有更多时间玩耍。”

孩子下午两三点就放学,减负,不留作业,教学内容也轻松化,简易化。老师乐,家长乐,学生更乐,都轻松了,看来这快乐教育”还真是不赖。

可是,几年下来,人们发现,实行这种快乐教育”的学校和学生成绩都不怎么样,没有竞争力,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生生被耽误了这本应获取知识和见识的大好光阴。

于是,人们开始质疑、甚至声讨快乐教育”。

那最早,快乐教育”的说法是怎么被提出来的呢?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 斯宾塞提出的,并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他在著作《Essays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其他几个孩子也成长为各个领域的精英。

请注意关于斯宾塞的两个重点——

01

他说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快乐的”,他并没有说,放任自流、什么都不学就是快乐的。

02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们都成为精英”。没有足够辛苦努力的学习,能进剑桥,能成为行业精英?

但也有人质疑,学习能快乐吗?教育能快乐吗?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跟快乐不搭边。不是有那么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话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也曾说:能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成为天下第一等人”。

这话没毛病,但这里的苦”,理应是辛苦的苦,绝非痛苦的苦!

学习可以是辛苦的,但绝不应该是痛苦的。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是要通过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更巧妙的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对学习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学习,哪怕是很辛苦也愿意,并最终能从中找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低层次的辛苦

对孩子的进步没有意义

论肯吃苦,很少能有人比过在建筑工地搬砖的农民工兄弟吧?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劳作,日晒雨淋,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可能还要睡在没有空调的工厂的简易房子里。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吃苦、也肯吃苦,大多数人却换不来人上人”?(本人对农民工兄弟无任何不敬之意,只是就事论事。)

显然,重复的、机械式的辛苦,吃得再多,对成为人上人”并无太多助益。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时候,也应该尽量避免那些重复的、机械式的辛苦。

我们小的时候,甚至现在也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或教育者,孩子哪个字写错了或者哪道题做错了,去,按照标准答案,罚抄100遍”,美其名曰:加深印象。

可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做错以及其中的原理,家长或教育者也不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会错,这样抄写一百遍一千遍有意义吗?换一个字,换几个数,依旧错。又或者割裂地、重复地、机械地让孩子背记历史时间、名字解释,没有经过分析讨论只有标准答案的论述题,意义何在?

那些不能够给孩子带来认知升级的付出和辛苦,恐怕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一味地要求孩子吃不必要的苦,是家长与教育者的懈怠和罪过。

好的方法,能让学习快乐加倍

一直以来,我就是快乐教育的坚定拥护者,且一向身体力行快乐教育的理念。

拿我一直在做的幼儿英语启蒙来说,我所提倡的,就是语言应该从小习得,通过儿歌、动画、绘本等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习得英语。

我们那一辈,很多人都是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英语的,正襟危坐在教室中,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学得很痛苦,效果却未必好。而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习得英语,又高效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我从小小常1岁多开始,坚持每天给他讲英文绘本,隔三差五地唱唱英文儿歌,看看我们自己做的常青藤爸爸英文儿歌动画”,到三岁的时候他已经不知不觉积累了500多个英文听说词汇量。

已经八岁的他英语阅读蓝思值已经超过了900L,AR值约为5,相当于美国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现在每天回家,自己翻着英文章节书看,边看边咯咯笑。学英语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啊!

所以,从我亲耳所学,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看,快乐教育的真实本质,绝不是单纯的放养、弃之不管,更不是教育水平的倒退。它是要求教育者用更能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能教给孩子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快乐主动地学习,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这是对教育者和父母在认知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美国诗人艾米丽 狄金森曾说过,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那些口诛笔伐快乐教育的人充满同情的原因——你未见过太阳,便以为这世界本应如此黑暗!

我期盼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真正的快乐教育”的阳光下受教、成长;也期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能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快乐而不懈努力。

最后说一句:学习应该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的!

在你们心中,对快乐教育的理解是怎样的,你们又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