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是父母的“代偿工具”,你可帮孩子圆梦,而不是圆你的梦

01

当人们遇到不法超越的困境时,有时会放弃刚开始制定的目标,通过完成相似目的的方式,来满足心理需求,这样的方式称之为代偿行为。

孩子不是父母的代偿工具”,你可帮孩子圆梦,而不是圆你的梦

举几个例子:

最初的想法是打羽毛球,但是这种户外活动遇到下雨就没辙了,不得不取消打羽毛球,但也不能闲着,改为打室内桌球。一个人本来想进入科技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条路堵死了,于是选择和这家科技公司相似的另一家科技公司。一个男孩和女友谈了半年,后来,女友提出分手,于是这个男孩对女孩念念不忘,寻找与前女友有相似特征的女孩作为首选目标。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失去了一些东西后,总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或渠道达到相似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代偿价值。

02

心理的代偿性通常是对实际情况的缺乏进行弥补的一种方式,可起到把心中的不满足的怨念转移出去,以此达到心理平衡的效果。代偿行为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你失去了A,通过相似的B来补偿,如果两者相比,后者更容易达成,或者价值比不上前者A,就无法对失去A达成代偿。如果B与A价值基本一致,两者获取成本相当,B才更有价值。

心理代偿可起到失落的时候再次获得心理稳定的作用。身为父母,家庭教育时,若将自身未能实现的愿望交给孩子来完成,把实现目标的厚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很多父母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父母的童年生活在贫困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于是,他们的愿望再穷再苦,也不能亏了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这种情景是不是很熟悉?

萨克斯

家长酷爱画画,但未能如愿,就会自作主张给孩子报名学习画画;家长数学不好,深知对职业的影响,于是,把孩子的数学成绩看得很重;家长高考失利,无缘大学,父母就会要求上高中的孩子更加努力。孩子特别爱舞蹈,而爸妈比较传统,不会这些,鼓励孩子好好学,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保龄球?什么是萨克斯?

现在的儿童,小小年纪已经背负父母的过高期望,平时的时间也被各种课程和活动挤占,每天本该自己安排的时间,被父母想要他们去做的事情占满,孩子的天性无法得到释放,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萨克斯

03

有关研究显示,孩子的能力需要加强培养,此时小孩没有过高的学习能力,在外国的学校里,上大学之前,不会对孩子要求过高,主要关注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即使进了大学,一种学课半个月就学完了,而我们的大学需要把一门课学上半年。而此时,苦读多年的学子通常开始松懈,因此,能力无法得到培养,从此就拉开了距离。

有位妈妈特别想让小孩未来进入到教育行业。而小孩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司机,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看很多风景,他的玩具中有很多小汽车,比如公交车、警车、消防车、赛车等。有一次,他向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将来想做一名司机,可妈妈非让我做教师!”于是,老师把孩子的想法曾告诉过小孩的妈妈,并建议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

心理

兴趣是最妙的老师!如果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孩子提不起热情,即使从事这个行业,也不会做好。虽然妈妈有些不乐意,她可能对司机这个职业有些偏见,觉得那不过是一个开车的岗位。后来,妈妈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能给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事情,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不在于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有利的引导,为孩子走向自己的理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助力。

羽毛球

04

理想对一个人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和激励着孩子的前进方向。虽然对于儿童来说,谈理想为时过早,这种兴趣未来会发生转变。对于童年的孩子而言,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培养其阳光、开朗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让自己的理想附加在孩子身上,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还会影响学习,孩子也会经历一个令人惋惜的童年。所以,父母要尊重小孩的理想,即使有些夸张,起码也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父母也应为此而高兴,并给出正面评价。因此,若父母鼓励小孩向理想的方向努力,这些从父母的鼓励中获取的能量”,就会形成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家庭教育

可馨育儿短评

孩子在慢慢长大的岁月里,父母应从多个维度给孩子提关怀、建议和支持,从而推动孩子将理想转化为现实,而不是幻想,哪怕孩子的努力,离理想更加接近。父母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行,并不断积累知识。

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不是重走父母未能完成的老路,父母要加以引导,去圆孩子的梦,而非自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