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不可以。”
很多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中,都曾遇到这样的拒绝。一腔热情被冷水浇灭,他们备受打击,失落又难过地回到家,委屈巴巴地向大人哭诉。
他不和你玩,你也不和他玩呗!”
有的家长会给出这样简单的一句回应。
不过,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解释,既没有感性上的共情,疏导不了孩子的消极情绪,也没有理性上的分析,无法探究孩子被拒绝的原因。
最后,想不通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开始自我否定,变得不自信,更加不爱说话,进而被贴上内向”不合群”的标签,过着孤单的校园生活。
那么,怎样才是好的解决办法呢?
先别急着讲大道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才是孩子的最爱。
一片漆黑的森林里有一个粉色的圆圈,七只小羊就住在圆圈里,这是他们的家。这天,羊妈妈出门前对他们说:不要让大灰狼进来哟!”
而大灰狼敲起了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
小羊们大声拒绝了他:不!不可以!你是大灰狼。不让你进来!”于是,大灰狼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蓝色的湖水里,六只白天鹅在嬉戏。这时,传来了丑小鸭的请求: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
天鹅们大声拒绝了他:不!不可以!你长得太丑了,和我们不一样。不让你进来!”
后来,虽然理由各异,但同样的拒绝,一次次上演。
乌龟因为没有兔子们跑得快被拒绝;
长颈鹿因为脖子比梅花鹿长被拒绝;
豪猪因为牙齿奇怪被小猪拒绝;
大象因为耳朵太大被河马拒绝。
于是,他们聚到了一起。
这一次,传来了大黑熊的声音: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
回答他的,不再是拒绝,而是好”。
不被接纳的动物们,选择接纳了大黑熊,大黑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小鳄鱼和小老鼠也来了。
但这回,圆圈里没有地方了。他们挤来挤去,怎么也塞不下所有动物。
把圆圈画大呀!或是……不要圆圈!”
还记得故事开头的大灰狼吗?这是他的声音。伴随着他的话,圆圈破了,动物们这才意识到——
这个世界很大,那个小圆圈并不是全世界。
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是它用儿童化的表达,去讲述深远的立意。没有因刻意追求高深,而丧失了童书应有的浪漫与想象。
在一次次的敲门时对话的动物们,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狼和七只小羊、龟兔赛跑、三只小猪……
当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时,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好奇。
而大灰狼,则背着小红包贯穿整个故事。捡石头、烧火、喝水、转呼啦圈……画面上半部分的故事继续着,大灰狼也玩得不亦乐乎。
如果你读过《小鳄鱼别气了!》《小老鼠别闹了!》,就会发现这个故事里出现了熟悉的身影。
没错,文字作者粘忘凡和图画作者孙心瑜再次合体”,把她们共同创作过的小鳄鱼和小老鼠,带到了她们新的故事里。不得不佩服两位的默契与巧思!
而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是对孩子心理的理解与积极引导。
当看到动物们的请求被一次次拒绝时,孩子们会想起自己被拒绝的经历;而看到当动物们接纳彼此,开心打闹时,孩子们也会被感染,体会到接纳的力量。
借助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被拒绝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森林里时时刻刻也在发生;
不要对拒绝你的人心怀怨恨,因为他或许像小羊那样有说不”的原因;
这个世界如此多元,人与人之间如此不同,不要囿于自身的局限,应该学会理解和接纳……
当然,经过反复的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孩子能够从这个简短的故事里,体会到更多的深意,汲取更多的能量。
而此刻,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也是一个解决社交问题、治愈心灵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