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每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
时至今日,每次在节目中提到关于父母的话题,见惯了大场面,一贯端庄淡定的董卿,依然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董卿小时候一直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直到7岁,才回到了非常非常严厉”的父亲身边。
她曾在采访中说: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我爸出差了,乐得手舞足蹈,总算有两天能看不见这个人了。”

我们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实际上,却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古人就曾留下对孩子七不责”的育儿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饮食不责”。
意思就是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心理学家研究也证实,人的消化系统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情绪的好坏和消化的好坏是成正比的。
我们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批评了孩子,让孩子眼泪汪汪的吃完饭,最后的结果却可能是:
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却因为长期没有好好吃饭,脾胃被搞坏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天才保姆阿银》
另外,还很容易让孩子对跟我们一起吃饭产生抵触的心理,亲子关系也容易变得岌岌可危。
最适合吃饭时候聊的话题,你get了吗?
其实饭桌上,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感情的场合。
我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批评孩子、责骂孩子,反而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了解孩子,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变好了,再去给孩子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适合吃饭时候聊的话题一可以聊当天生活的趣事;了解孩子当天的生活情况。
身边有些朋友抱怨,说自己很想跟孩子聊天,但孩子回应总是很冷淡。
问今天作业多吗?孩子就回答个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孩子回答还行”。问今天在学校都做什么了?回答就学习,没做什么”。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问得太宽泛,孩子不知道怎么答,就随口给了笼统的回复。
也可能是孩子把我们正常的关心,当成了质问,是有些防备的。
这时候很好用的一招,就是先在饭桌上说说我们自己一天的趣事。

像早上挤公交差点迟到,还好跑得快。刷微博看到过什么好笑的新闻。
公司领导家儿子,暑假作业还差16篇作文没写完……
这些小事儿,能让孩子对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拉紧彼此之间的亲近感。
等气氛好一些,可以再把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这种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慢慢的跟孩子聊。
可以问问孩子:
你们班老师今天有表扬谁了吗?”上次你说谁惹老师生气来着?现在老师对她怎么样呀?”今天数学作业还留那么多吗?我看你昨天写了挺久的。”
然后在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做出回答。
只要我们保持倾听和理解的心态,聊天就能很好的继续下去。
适合吃饭时候聊的话题二聊饭菜口味、营养,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吃饭的时间,也是适合进行食育”的时间。

食育”的意思,就是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这方面日本很多家庭做得是比较不错的。
爸爸妈妈们会在孩子幼儿时期起,就开始有意识的给孩子们讲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
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连续强化教育中,孩子们会潜移默化的认识到要对食物说感谢,也会意识到偏食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

图片来源:电视剧《法医朝颜》
另外,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对于做饭的主厨”表达谢意,这也是增进家人感情,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好方法。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妈妈宋倩做了榴莲煲鸡,获得前夫和女儿一口一个嗯~真香”太好喝了”好鲜啊”不断夸赞。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原本脸色不太好,还在生气的宋倩,被哄得开始偷笑起来。
一蔬一饭,都是需要精心烹饪才能上桌。
吃饭的时候,多赞美做饭主厨”的辛苦和手艺,不仅能够让做饭的人更开心,也会让孩子更容易看到他人的付出。
适合吃饭时候聊的话题三聊国事、家事、故事,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央视主持王芳曾在书里提到,她因为工作忙,下班晚,所以很重视早餐的时候,跟孩子沟通,她写:
早餐只要我在家,一般都是她吃,我讲,赶不上《百家讲坛》,我这是《一家讲坛》,就我自己讲。反正我知道的什么都讲,很杂,比如莱特兄弟为什么要发明飞机,居里夫人到底有多少发明,澳大利亚被谁发现等。每天一个知识点,但一定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孩子喜欢的。有的时候世界上哪里发生了重大新闻,我也会读给她听。喜欢看新闻的人往往都更有思想一点,我希望我的女儿将来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所以早早就教会她怎样了解新闻。”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吃饭时间聊的话题,从百科知识到新闻故事,不仅能大大避免与孩子之间发生争吵的概率,更能提升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

与孩子对某些事件进行讨论,更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餐桌上比较安全的话题。
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难得在一起欢聚的时间,用来跟孩子沟通感情,交换信息,要远比用来批评孩子,让孩子带着怨气吃饭要合适得多。
记得 W.李温斯通-拉恩德在《父亲的忘却》中,写到自己对儿子的严苛:
就连你吃早餐的时候,我也曾不停地批评你。
批评你会把食物洒在桌子上。
批评你在吃饭的时候,会把胳膊肘靠在饭桌上。
批评你吃面包的时候,会把黄油抹得太厚。

而后他开始反思:
最后,他下定决心,改变对儿子的态度:
我要和你成为死党,和你一起经受痛苦的考验,和你一起开怀大笑。”如果我还会指责你,我说话的时候就咬舌头。”我会一直念叨这点:他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而已!”
我觉得这种反思,也很值得我们每个普通父母思考。
孩子,总是会犯错,总有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教孩子规则给孩子引导,但餐桌上不是合适的时间。
如果我们能保证跟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每一餐,都充满欢乐和情感的交融,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他不仅不会成长为一个坏孩子,反而会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欢乐时光,成为一个更有安全感,更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