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李瑾玫:孩子要从小管,不想养出“熊孩子”,试试“漏斗式教育”

李瑾玫:孩子要从小管,不想养出熊孩子”,试试漏斗式教育”

|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

老一辈会常说:小树不修不直溜”,话糙理不糙。这句话经常用来比比喻教育孩子,要及时改掉坏毛病。
的确如此,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孕育一颗小树苗。若想要这颗树苗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那必定要修剪掉多余的、长歪的枝枝叶叶。

孩子也是如此,若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在他小时候,就要改掉哪些坏毛病,坏习惯。如若不让孩子在这个时候承受小痛,那以后将会承受大痛”。

孩子当街打骂妈妈,是谁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事件,孩子街上对妈妈拳打脚踢。丝毫不手软,仅仅是因为打游戏输了,碰巧妈妈又催他回家,他一股脑把怨气撒下妈妈身上。

后来了解到,这个妈妈平时很放纵孩子,当天她竟然是陪着儿子去上网的。而且手上还留有上次被儿子打过的伤。

孩子就得从小管教,尝试漏斗式教育”

正如李瑾玫教授讲的,孩子就得从小管。大了真的就管不住了。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反抗能顶多是躺在地上打滚,撒泼耍赖大哭。或者是不吃饭。

等到长大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离家出走,甚至会跟父母动手、更严重的会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威胁家人。

在这里要像大家说一种漏斗式教育”。大家印象中的漏斗入口大,出口小,但是用在教育上可以把它反过来。遵循入口小,出口大的方式。

这是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的,他在这一理念中说道:

在早期给孩子很少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那样的自由。

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有了责任的平衡,孩子们才会懂得自律。

告白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越来越邪恶”

电影《告白》中说过——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个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大人常常会说,孩子小没有恶意,只是淘气、没有坏心眼儿之类的话,帮助孩子一次次逃脱责任。

可是他们是否知道,这些话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他。

可能最初孩子真的没有恶意,但是慢慢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即使错了也不会有人惩罚自己,所以变得越来越放肆。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这正是因为在最初动了歪心思时,没有被及时制止,得到惩罚。

当他尝到了甜头,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让罪恶的种子埋在孩子心理,连根拔除”才是最好的方式。

告白

巧借漏斗式教育”,给孩子严谨的起步,广阔的未来

就像作家盖瑞·艾卓说的那样,在教育孩子的早期如果对他太放纵,那以后的人生将越走越窄。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让我们感到很恐慌。导致孩子一步步走向邪恶”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小时候自由过了头?

1)不要轻易地妥协

和孩子年龄小,一旦被说两句就会哭闹,这是大部分家长迈不过去的坎”。他们看不得孩子哭。会很心疼。

一旦孩子发现这种方式可以逃脱责任,那他只会慢慢变得肆无忌惮,无视所有管教和规则。

家长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被批评了可以哭,可以闹,但是错误必须要改正。

2)年龄小不是犯错的借口,培养孩子的原则

当父母的一定要有原则,最起码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必然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所以家长要在他在犯错边缘试探的时候,及时把他拉回来。培养孩子的原则性,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该怎样做。

漏斗式教育

3)不能心软,该罚就罚

惩罚孩子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小时候做错了事家长不惩罚他,那步入社会再犯错就将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惩罚,那个时候再想改根本就是来不及了。

当然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方法,打骂必定不可取,父母可以让孩子为自己制定处罚方式。

孩子自己定的,多半是在他承受范围内,且记忆深刻的。一旦孩子犯规,家长决不要心软。

4)先以规则服人,再用爱感化。做到对事不对人”

不能只给孩子惩罚,做了正确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奖励。

孩子做错事之后,不要他这个人做出否定,给他改正的机会,就事论事,我们只讨论孩子得行为正确与否。

惩罚之后,告诉他父母依然是爱他的。给一鼓励的抱抱,一个击掌等简单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相信他的,他才从心底愿意改掉毛病。


——END——

我是@团子妈育儿,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关注我,带大家学习最实用的育儿、孕产知识。如果您在带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有趣的、困难的、难忘的事,都可以发私信分享给我。

希望我会给大家带来帮助,在带娃路上给您最贴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