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心,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往往会出现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薄弱、毫无规则意识等现象,常让家长倍感头痛。那么,家长要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呢?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必须经历的重要转折,也是孩子走向学校生活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常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讨厌上学,如觉得老师偏心、和同学闹矛盾、记不住老师留下的任务、上课没有玩具玩厖孩子或许会成为一个淘气包”,在学校惹出不少麻烦。老师频频找家长,家长既心疼孩子又对孩子的情况感到头痛。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教导孩子适应小学,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情景再现
丽丽是一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新生活,丽丽十分不适应。首先,在幼儿园时,班上只有二十几名同学,而到了小学之后,同学比之前多了1倍倍其次,小学的上课时间比在幼儿园时长,有几次她都快要坐不住了,下课铃声才响;最后,小学老师开始留作业了,而她因为记不清老师作业的要求,已经好几次没有完成作业了。

所以,她一点也不觉得小学生活新鲜有趣。相反,她觉得小学生活糟糕透了,上小学实在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开心的事情。抱着这种想法,丽丽每天都盼望着快点放学,而睡觉前都希望第二天可以不去上学。妈妈发现面丽在上学后不久就变得闷闷不乐,她问丽丽:你怎么苦着脸,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告诉妈妈吗?妈妈可以帮你想办法哦。”丽丽趴在妈妈的怀里,声音闷闷的:我不喜欢上小学,我还想回幼儿园上学。”

丽丽的妈妈想,女儿可能还没有适应小学的生活,便摸着丽丽的脑袋说:面面,你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上幼儿园,等你再长大一些的时候,你还要去上初中、高中和大学。那时,你会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学习更多的知识。你现在不想上小学,是因为你刚刚上小学不久,还没有适应。不过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快速地度过这段适应期,融入集体中,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丽丽抬起头,看着妈妈真诚的表情,好像又有自信心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丽丽开始主动地接触老师和同学,渐渐地,丽丽交了几个新朋友,课业也跟上了老师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乐了。

案例分析
丽丽所经历的,也是大多数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所经历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进入小学后,遭遇了稍显痛苦的断层”。首先是关系人和行为规范的断层。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不同,相比被称为第一二妈妈”的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更为严格,对孩子的期望也更高,这就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无法适应老师的严格要求,无法接受感性被理性和规则代替的情况。

其次是学习方式的断层。比起幼儿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小学的学习生活比较乏味,这种改变让很多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出现诸多问题。最后就是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会接触到新的同学和老师,他们需要重新结交朋友,需要重新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需要重新取得团队的认同。如果孩子无法将这些处理好,那么他们就可能出现自卑、胆小、懦弱、厌弃交际等心理问题。
面对这些断层,孩子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平衡,孩子很容易对小学产生抵触心理,想重新回到幼儿园去。当这个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重拾在幼儿园的习惯和行为,把玩耍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

教育支招
1.开学前,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要想让孩子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期,家长首先要改变孩子对小学的印象,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家长要在平时多向孩子描述小学生活的美好,并使用正面的话语鼓励孩子,引导孩子从思想上接受小学生活。适当的学前激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入学欲望,唤起孩子的入学热情,让孩子对新的学校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比如,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可以这样说:哇!你都长这么大了,可以读小学了。”宝贝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妈妈真骄傲!”上了小学之后,宝贝的朋友就更多了。”进入小学之后,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肯定有很多弟弟妹妹羡慕你。”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向孩子描述上学的乐趣,比如告诉他进入小学后,会拥有新的书包和课本、新的朋友和老师、广阔的操场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等。

2.开学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的老师会陪孩子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小学老师则与其相反。在开学前,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做好准备。家长还要慢慢地调整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上厕所等,避免孩子因为不会做这些小事而无法适应小学生活。当孩子可以自己完成这些小事的时候,家长要大力表扬孩子,并提出以后这些事情全部让他自己做的要求,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独立生活。

3.开学前,带孩子提前熟悉校园
在开学前,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几次校园,提前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在领着孩子参观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孩子描述校园生活的美好,让孩子对新学校产生归属感。这样,开学后,孩子就可以像小主人一样,带着不熟悉校园环境的小朋友一起去上厕所,一起去阅读室,一起去食堂,一起去操场玩耍等。这对孩子融入集体,快速地进入小学生活状态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衔接期,引导孩子转变角色
在孩子开学前,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让孩子有改变自己适应小学生活的准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角色变化,从心理上接受小学,并期待崭新的小学生活。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入学前后帮孩子做一些角色转变的演练。比如改变对孩子的称呼,在家中称呼孩子为某某同学,培养孩子的小学生意识。

5.衔接期,引导孩子将兴趣放到课堂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很可能会对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感到不适应,出现厌烦学习、排斥上课、在课堂上玩玩具等现象。对于孩子的种种变化,家长要先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然后引导孩子,让孩子逐渐发现小学课堂的乐趣。家长要学会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因势利导,调动孩子的听课欲望,让孩子感受到没有玩具的课堂也十分有趣。

温馨提醒
要想让孩子安全地度过幼小衔接期,家长就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受小学,完成角色的转化,让孩子拥有小学生意识。同时,家长还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产生向往之心。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点赞,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