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太急孩子太累,或许应该换一种“急法”,让孩子父母都轻松

谈到育儿,父母想到的是养孩子累。谈到教育,父母想到的却是孩子太累。为什么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孩子累、家长也累?原因可能有很多,像是外界竞争压力大,像是生活成本太高,再比如时代变化太快等等,这些都在间接或直接的导致父母累、孩子也累。可这些统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真正让孩子和父母在聊到育儿、谈到教育时唉声叹气,觉得太累的原因其实是父母太急了,而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何那么着急。

日常中的父母,似乎总是在着急”,真不明白他们为何那么急。

父母太急孩子太累,或许应该换一种急法”,让孩子父母都轻松

作业写完了吗?没有?为何还没写完,这都几点了?”

这次怎么考了97分?为何偏偏就不能把那三分拿到凑一个100分?

快吃,不要磨磨唧唧,吃完还要赶紧写作了。”

快点睡觉,再不睡明早你就起不来床了。”

上个厕所怎么也这么长时间,再不快点上学要吃到了。”

快点了,不要再和同学打闹了,咱们要赶紧回家了。”

……

父母们为什么总是这么着急”,而孩子偏偏不明白父母为何那么着急。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尽力让自己更快一些,事情做的更好一些,尽可能追上父母的着急”,可似乎总是差一线,没有办法让父母满意。为什么父母总是心急,就不能让孩子获得舒服一点、舒心一点吗?

一、父母为什么总在着急、心急,不断催促孩子?

① 父母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在做怪

很多时候父母总和孩子着急,是因为父母承受的各种压力太大、积压的情绪太多造成的。虽然父母竭尽所能的克制自己,试图不把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可事实上,最终父母还是在催促孩子的时候,变得着急,甚至气急败坏的对孩子大喊大叫、催促孩子。

② 父母以为心急”可以催促孩子的效率

成年人的思维和孩子的思维从来都不同。成年人以为,只要心急”就可以催促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可事实相反,父母的心急催促,不仅不会让孩子手脚变得更麻利,反而会打乱孩子当下的节奏,甚至因为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提心吊胆中反而变得比之前更慢了,耽误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其实比不上父母,很容易因为父母着急时的表现,影响到自己。

父母着急

③ 父母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急和自己一起急起来

其实父母心急,很多时候是演给孩子看的。只是扮演的过程慢慢入戏太深,忘记自己是在表演心急”。为什么要演给孩子看?原因很简单,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的心急,让孩子也跟着急起来、效率更高一些。

只是父母始终不了解,这样很容易加速孩子的疲惫,让孩子效率反而降低了。不止如此,还容易让孩子变得悲观,觉得怎么努力也跟不上父母的心急”,最后形成破罐破摔的想法,干脆不做了,或成了慢慢悠悠的做事。

心急

二、孩子为什么总不着急,无论父母怎么催促,就是不心急?

① 孩子不心急,因为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急

孩子为什么不心急?其实因为孩子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急。此外,还有很多事情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就像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好、有前途,能买自己喜欢的吃的、穿的、用的和玩具,等等这些理由孩子只是表面临街,但还是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学习。

同样的道理,孩子知道父母着急是因为自己的功课写得慢,尽管知道父母心急什么,可为什么要那么着急?难道着急就能让功课瞬间完成了吗?不是还要一步步去写,一点点完成,心急也没有用。连孩子自己尚且知道这个道理,可为什么父母就忍不住要着急,似乎越着急,孩子越写得快?你看,原来是父母没有看透这件事,以为着急有用,实际上急也没用,这才是孩子不着急的原因。

催促

② 孩子在用慢动作回应父母的心急催促,孩子也有小脾气

有时候父母越急,孩子越表现的慢悠悠、丝毫不着急。孩子为什么就不急呢?其实孩子是故意的,他们是在用慢动作回应父母的心急催促。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想干什么?别忘了孩子虽小,可也是人啊。但凡是人都有小脾气,也都会闹情绪。父母的催促把孩子催烦了,孩子就用打太极一样的慢动作对付父母的急脾气,偷偷教育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别吵,再吵我还慢。是我在干活,又不是你们在干活,催催催,催什么催。”就这样,父母的脾气要么越来越暴躁却拿孩子没辙,要么父母的脾气慢慢被孩子磨平,彻底没了急脾气,想急也急不起来了。

③ 孩子比父母更清楚急也没用

很多事,孩子比父母看的更清楚,急也没用,越急越耽误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提高不了速度,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会一而再的降低效率。所以,孩子知道着急没用,还是慢慢来,有节奏的陆续把一切干完。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反而比父母看的更开、更透也,做事也更稳重。

急眼前

三、低效的急法”与高效的急法”不一样

① 只急眼前,不看整体

低效率的心急,很多时候是心急的父母只知道急眼前,不能从全局看整体为什么总是会心急。像是孩子总是作业完不成,一写作业就写到很晚,让父母着急。这是急眼前,让孩子快点写、再快点、还要更快点。反反复复逼迫孩子没用,因为孩子的快是有上限和习惯的,再快也超不出自己的极限。

想要解决,就要从孩子的一天去了解,看看孩子写作业慢到底是内容掌握的不熟悉才会慢,还是孩子在学校不怎么写作业,才将大量的作业留到回家写。为什么孩子不在学校努力完成呢?可能是贪玩,也可能是孩子知道,如果提早写完作业,回家后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休无止的父母单独布置的作业。怎么都是写,为了逃掉父母单独留出的作业,还不如把当下作业留到家里写更实惠”。等了解了这些全局,再一一针对性解决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着急”的环境。

父母着急

② 只急情绪,不急方法

很多时候父母的心急,急的是情绪而不是方法。当遇到值得着急的事情,应该想想这件事该怎么解决,而不是先发泄情绪。一旦情绪比理性解决问题的思考先一步出现,那就是一副着急上火的样子。反之,虽然也会心急,但却能慢条斯理的高效解决问题。所以,应该急的是找寻方法,而不是急着宣泄情绪。

③ 永远重复着急,却永远解决不了的着急

很多父母的着急,仿佛永远重复着。晚上着急孩子写作业慢,早晨着急孩子起不来床、穿衣服上厕所效率低。可转天还是心急这些事,接下来每一天都是心急同样的事情,为何这些每日心急”就是永远解决不了呢?因为父母其实已经习惯了,默许了这种心急”,把心急”变成了一场场父母展现自己育儿能力的好戏。

急法

四、其实可以让孩子活的轻松点、不用那么急

父母可以让孩子活的轻松点,不用那么急。怎么做,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要先改掉自己的心急”,起码让自己别再扮演心急”了。安安静静的告诉孩子怎么做,如何能更有效率的做。之后,则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再配合给孩子的鼓励、安抚、奖励等等手段,最终会让孩子养成不着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有节奏的做事、生活,也能心平气和的享受不急的生活,一切都在节奏中不必着急。

心急

其实,父母急孩子也一定跟着急,可如果急能解决事情,那么心急也值得。就怕父母跟着急,孩子也急,最后不仅事情没做好还把做事的节奏给耽误了。而这种情况在很多父母急躁的家庭中频频上演。父母要清楚,着急是因为对整体的把握不足,对节奏的掌控不到位。所以从给整体布局,培养节奏感,才是解决心急的真正良方药”,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彻底摆脱心急病”,享受有节奏的舒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