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童年的消逝:为什么城市孩子没有童年?

看后不寒而栗

人类没有了童年

还会有纯真吗?

· 写在前面 ·

美国著名媒体研究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1982年预言,人类的纯真童年正在消逝,他说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事,我们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他进而指出了当代文化中日益告别纯真的成人化儿童,在各种场合留下的庸俗身影。

尼尔·波兹曼说一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女在所有视觉媒介的广告里被设计成性感无比的成年人,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然后他们却是美国收入最丰厚的模特。

在电视节目里,传统的儿童模式已经消失,儿童的服装、兴趣、语言和表现与成人没有什么区别,就连过去在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儿童游戏也正在消失。

比如骑木马抛石头捉迷藏,这些儿童常玩的游戏也已经从儿童的娱乐活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成人监管之下,仿效成人模式的各种训练营和带有功利性的竞赛活动。

波兹曼说:过去游戏的目的不为别的只图快活,而今天儿童参与的各种娱乐活动,寻求的不是快活而是为了名誉,波兹曼认为导致童年纯真不复存在,童年在人类文化中消逝的主要原因,是由印刷时代转入电视时代,由读写文化转入娱乐文化现实造成的。

01

微型成人”

他提出儿童概念是由印刷和社会识字文化的出现才诞生的,早在印刷术被发明之前,人们的学习方式是口口相传,那个时代并没有儿童和成人的区分,婴儿一旦脱离尿布马上就跟成年人一样生活,被称作微型成人。

成人在儿童面前百无禁忌,粗俗的语言淫秽的行为和场面,儿童无所不听无所不见,儿童和成人之间不存在秘密。

波兹曼认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秘密的存在,他把秘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伦理,自省意识相关的生活秘密,也就是指成人所知道生活的某些层面,不适宜与童年接触的文化信息,比如冲突战争暴力等等。

若是将这些东西不加区分的暴露给儿童是不体面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儿童走向成年的学习过程中,用心理上可以吸收的方式,逐步透露给他们,另一类秘密是在识字文化的框架里,儿童和成人存在着的文化差异,通俗的讲也就是读写能力的知识秘密,印刷术的发明。

02

掌握知识秘密才能变成成人

首先是创造了一个新型的成人概念,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人,需要通过阅读学习,去探索过去不知道也不曾考虑过的世界,儿童是未成年人,需要接受教育,通过学习识字,掌握知识秘密才能变成成人,然而电子时代的到来,童年概念开始瓦解。

20世纪,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电视时代的来临,一切秘密被敞开,电子媒体一览无余的将成人世界的秘密全部展示在儿童面前,儿童可以直观的看到成人世界的一切,电视节目中充斥着暴力,冲突和战争。

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儿童被迫提早进入充满暴力,冲突和战争的成人世界。这就以为着我们将失掉童年的纯真,首先儿童的羞耻概念衰退,随着整个世界的信息泛滥,儿童见识到的东西多了,辨别能力却跟不上,面对各种信息不知道如何筛选,更不知道如何拒绝成人世界中某些观念和言行,他们过早的操着成人语言,模仿成人的方式生活,并且在价值观上也日益和成人融为一体。

最显著的症状就是表现在儿童游戏方面,过去儿童即兴自发的只图快乐的游戏变成在成人监督下具有外在目的的形式,比如名望金钱,社会地位的提升等等各种比赛活动,其次是童年的好奇心被冲淡,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是儿童对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连接,儿童必须通过秩序井然的学习寻求进入成人世界,进而探讨未知世界。

03

没有秘密,童年将不复存在

由于媒介将两个世界合二为一,孩子不能依靠有权威的成人,而是依赖不知从哪里来的新闻来获取知识,他们还没有提问就被给予了一大堆答案,秘密所产生的张力,在谜底被揭开时已经减弱,儿童的好奇心也势必减弱。

如果没有秘密,童年和好奇心也都不复存在了,在一个童年和成年之间 ,没有有效界限的社会里,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会效仿成人犯罪活动,儿童的犯罪率和残忍度与成年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针对这种情况,立法机构对此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这并没有童年的概念,正在从我们手中迅速滑落这个事实更加切中要害。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抵制童年消失的现象呢,尼尔·波兹曼说只有两个机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学校,但是校外学习方式盛行,那些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都给自己加上了校外职业培训课程,这显然表明微型成人的重新出现,不过学校作为识字文化的产物,无论努力多么微不足道,也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防止童年消失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于家长波兹曼提出两个建议,一是:限制子女接触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时间,二是:细致的监督子女接触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内容,为他们提供有关媒介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方面的批判,只要家长坚定不移的做这些事,坚持记住童年就将是在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