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关于接种疫苗的问题突然多起来。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现在是流感疫苗接种的季节,一方面儿童的新冠疫苗接种,以及成人第三剂加强针的接种都开始进行了。
而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 孩子能不能打XX疫苗?
- 打完疫苗的禁忌,能不能洗澡,饮食、生活有什么要注意的?
- 在打新冠疫苗加强针之前要不要去测一下抗体?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第二个问题。
-----------------------------
在之前很长的时间内,我们自己去接种疫苗,或者带孩子去打疫苗的时候,打完了临走前,医生往往会嘱托几句,比如24小时不要洗澡,打针的部位不要接触水,不能吃发”的食物之类的。甚至在接种的书面说明告知书上,也会列有相关的信息。
不过这一两年来,逐步有些医院开始在告知书上取消了类似的内容,很多医生也不再说不能洗澡之类的友情提示”。不过这种变化,又造成了一些相反的阴谋论”,认为这是为了哄”大家都去打疫苗之类的措施。
还好我们在5年前就和大家聊过这方面的话题,不需要担负这样的道德风险。那为什么打完疫苗之后并不需要担心洗澡之类的影响呢?
首先,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百利无一害的事物,疫苗也一样。打完疫苗之后,的确有不少宝宝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反应。毕竟疫苗的原理,就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来实现的,而当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就很可能会出现和生病”类似的症状,比如发烧。
虽然通常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都会很快地自行消失。但担心孩子是每个父母的人之常情。出于对这些不良反应的担忧,当我们听到这样那样关于宝宝打疫苗之后不能……”的建议时,总会倾向于相信这是真的,并且按部就班地去做。
比如最常见的建议,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条 —— 打完疫苗之后几天都不能洗澡,否则这样会造成伤口感染。”但如果我们仔细去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建议的不合理性。
感染发生相关条件是:皮肤有伤口,而伤口附近如果不清洁,被病原体侵入,就可能发生感染。如果我们真的想避免出现这样的感染,难道不是应该更好的保持伤口附近的清洁才对吗?
有趣的一个对比是,当我们遇到打针、接种疫苗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觉得洗澡可能会造成伤口感染,不敢沾水。但反过来,如果真遇到小擦伤这些容易发生伤口感染的外伤,第一件反应反而是要清洗伤口。毕竟我们都知道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是病原体,而不是水,因此用干净的清水清洁伤口,会减少感染的风险。所以问题来了:你家的洗澡水很脏么?
更何况,我们接种疫苗时造成的创口很小,愈合很快,等宝宝从医院,到回家,再准备洗澡。这么长的时间,其实所谓的伤口”已经不存在了。举个让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 如果我们带小朋友去医院检查,验了指尖血。回家之后,是跟孩子说:24小时不许洗手,小心伤口感染。还是说:从医院回来要赶快去洗手?
之所以我们担心疫苗接种之后的感染”,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疫苗注射的部位,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红肿、触痛。不过,这并不是伤口感染,只是不良反应的一种。
这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也不需要特别的担心,一般来说几个小时内会消退。可以用干净、湿、凉的毛巾来让宝宝舒服一些。干净的湿毛巾不会造成创口感染、就像洗澡也不会一样。不过,有时候不良反应会让注射部位出现小硬块,这种情况消退的就会比较慢,也许需要数周的时间。
至于特别的忌口,这也没什么必要。比如在注射疫苗之后改变宝宝的食谱,减少肉鱼蛋奶等食材,要清淡一点。虽然疫苗会刺激免疫系统,但没理由去担心宝宝对本来不过敏的食材突然过敏起来。因此如果宝宝不开心,食欲不好,调整几天是可以的;但宝宝没什么问题,或者只是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家长却主动减少了很多宝宝需要、喜欢的美味,这种继续给宝宝心情和生理双重负面影响的行为,只是给自己添乱罢了。
-----------------------------
那既然所谓的禁忌并不存在,为什么之前医院和医生很喜欢谆谆教导我们不能洗澡,以及其他的疫苗接种后的禁忌呢?这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减少医患矛盾的考量。
如果接种疫苗后的几天内,小朋友出现什么头疼脑热不舒服,家长都会默认这是因为疫苗而带来的问题。那既然如此,就只能指望小朋友未来几天内尽量减少不舒服的情况,也就减少了可能存在的医患矛盾。那就暂时先别洗澡,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其实也算是方法之一了。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位读者留言,说自己家小朋友打疫苗之后发烧两天,认为这是疫苗不良反应,怕有后遗症,很担心着急,问怎么办?
但随着和她的沟通,发现小朋友过了两天之后就退烧了,之后脚上还出了疹子小泡,她更担心,问这个是不是也是不良反应。之后还说到了和他家小朋友那天一起玩的孩子,脚上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只好非常婉转的跟她说:应该考虑一下发烧是不是因为疱疹而导致的,不需要那么担心焦虑。
即便自己并不是给小朋友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在回复这类问题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所以反过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医院总给出那么多的禁忌清单了吧。
不过这样并没有科学依据的禁忌提示”,其实反过来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进一步增加可能发生的矛盾风险。所以最近看到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逐渐减少了这样的提示,还是值得鼓掌的。
-----------------------------
减少不需要的各种禁忌”,不代表我们就完全无视疫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给孩子打疫苗之后,要先在现场观察一段时间,万一出现小概率的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应对。回家之后,绝大部分的轻微不良反应都可以很快自愈。如果宝宝出现高烧不断、行为异常、虚弱、呼吸困难等等所有让你担心的问题,则需要尽快联系医生。
真遇到让你担心焦虑的情况,就去医院检查,但前提是,别对轻微的不良反应过度惊慌。还是那个老建议:我们生活的这个银河系里,最重要的就是Don't Panic,还有带上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