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条粉丝的私信:
说她前几天带2岁多的萧萧在小区的广场上玩,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看上了萧萧手上的小汽车。
萧萧不乐意给那孩子玩,孩子抱住萧萧就咬。
两个妈妈把两个孩子拉开后,表姐看着萧萧手上深深的牙印和布满泪横的脸,心疼得不得了。
尽管那孩子的妈妈非常诚恳地道了歉,事后专门去粉丝妈妈家探望了萧萧,但是粉丝妈妈还是难以释怀。
粉丝妈妈说,以后看见那咬人的孩子,一定要领萧萧躲开,坚决不和他一起玩。

无独有偶,前几天也在小区里目睹了一桩咬人”事件:
两个同龄的小男孩,因为都想要同一件玩具,一个小男孩直接冲着另一个的耳朵来了一口”,被咬的男孩立刻疼的嚎啕大哭,咬人小孩的家长发现情况后,一直鞠躬赔礼道歉,然后转身就拎着小男孩开始一顿暴揍,打的小男孩的脸上立马出现了红红的五指印。
这边被咬的孩子还在嚎啕大哭,那边挨打的孩子也开始撕心裂肺的哭泣,两个孩子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后来,这个小孩的又引发了几起咬人事件”,据说每次都被家长严厉斥责,啪啪的扇嘴,那之后孩子果然不敢再咬人了。孩子家长觉得自己教子有方,逢人就口若悬河开始炫耀。
可是那个小孩,再也不出来玩了。后来偶然见到时,他的眼神明显躲躲闪闪,整个人也是畏畏缩缩不敢说话,一扫之前的活力四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经历孩子的咬人、打人的时期,难道孩子天性暴躁?
给这么小的孩子贴上性格暴躁的标签,也太荒谬了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一个口欲期”的概念,他指出:
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就是口,像吸吮、吃喝、啃咬。口欲期的宝宝,一旦有东西蹭到嘴边,他就会去咬。比如趴在我们肩头时冷不丁咬一下;有时抓着我们的手突然啃起来;还有哺乳时,宝宝咬奶头,疼得妈妈直叫。
孩子这是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咬是一种生理反应,不管是吃手,啃脚丫,还是逮啥咬啥。

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长牙了,孩子牙痒痒”又表达不出来,只能用咬人来缓解不适感。
再大一点呢,宝宝们就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特别护东西,自己的东西谁都不许碰。如果看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着急就会一口咬下去。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模仿他人或者应急反应所以才会咬人。
孩子咬人确实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不少家长一气之下会吼孩子甚至打孩子,然而以暴制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早期教育专家唐纳·维特默,在《从咬到拥抱》一书中,也讲到孩子的情绪及社交问题:
第一步:先要让孩子理清双方的情绪,比如别人抢你玩具,你咬了人家,就要让孩子明白你自己很生气”,而对方很伤心”; 第二步:再让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案,家长可从旁提供建议; 第三步:鼓励孩子自己去修复矛盾关系。达到从咬到拥抱”的一个和好过程。
作为父母的我们,具体实践起来是这样的
↓ ↓ ↓

对于口欲期”爱乱咬和长牙期牙龈痒痒”的宝宝,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买一些磨牙食品,比如咬咬乐或者自制磨牙棒等,满足宝宝咬人”的欲望。
孩子到一岁半就会逐渐结束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上个时期的没咬够”,那口欲期”就会延长,让孩子更爱乱咬!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为孩子提供方便,让宝宝一次咬个够”。

有时孩子会模仿大人咬着玩,这时作为家长我们就反省一下自己了,首先自己就不要用咬”的方式跟孩子亲昵!
如果自家宝宝咬疼了你时,你可以做出夸张而严肃的表情,或者学宝宝一样假装大哭,说:宝宝咬疼妈妈了,呜呜……”,同时表情也要略带痛苦,这样宝宝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咬人”这个行为是不好的,理解这样会伤害”妈妈,自然而然就不会咬人了。

如果孩子是因护东西或者争东西、和同伴发生矛盾时咬了人,那么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时应该怎么表达,怎么说,比如,不!我不想给你这个玩具!”
如果想要别的的玩具时,可以先说我想玩你的玩具,可以么?” 或者递上自己的玩具我们交换着玩吧!”
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了,就不会一着急去咬人了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宝宝出现咬人、打人行为,家长的第一反应会决定孩子之后的发展!
当孩子因委屈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当孩子因生气咬人打人时,说一句:你很生气对不对?” 当孩子因恐惧咬人打人时,说一句:别怕,我陪着你。” 当孩子因无助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没事,我来教你。” 当孩子被冷落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来,妈妈抱抱。” ……
其实那个爱咬人、打人的小孩,更渴望父母的怀抱和疼爱啊!作为父母我们要自我反省:
我是不是对宝宝指责太多了?面对孩子失控的情绪,妈妈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好局面。
我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妈妈的亲亲和抱抱,是抚慰孩子恐惧情绪最好的安定剂。特别是二胎家庭,聪明的父母要懂得护大”。

当孩子咬人时,爸妈的反应真是太重要了,只有适当地跟宝宝共情,了解宝宝的心理,并且实际去解决宝宝面临的问题,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免受伤害。
我是彩虹妈妈,解读学前儿童行为密码,解决各类育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