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陪孩子经历成长之痛

陪孩子经历成长之痛

回顾孩子这些年成长的历程,最让我头疼的时期是她曾经沉迷于游戏的那段时间,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她都奉献给了王者荣耀,更可怕的是,她开始拒绝和我们交流,对现实中的人和事不感兴趣,满脑子只有虚拟的游戏人物和不断提升的段位。无论是我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还是爸爸金刚怒目式的的威严棒喝,都无法将她拉回到现实中来。

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一味硬碰硬,强行限制她玩手机游戏,不仅会严重伤害亲子关系,而且还可能将孩子逼至另一个极端——破罐破摔,彻底不学了。我认真反思了她沉迷于游戏的过程,当然和孩子小,缺少自控力有很大关系,但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忙于工作,疏忽引导她的兴趣爱好,导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宣泄,一入游戏的坑便很难自拔。

后来,我换了一份不忙的工作,每天和孩子同吃同睡,几乎全程陪伴孩子的所有业余时光。最初孩子对我心存怀疑,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监督她,她写作业时不许我进她房间。为了让她放下戒备,我决定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怀柔策略,一方面在物质上竭力满足她,另一方面从精神上尽力引导她。孩子爱吃西餐,我就投其所好买来了各种食材,亲手给她煎牛排、烤鸡翅、做蛋挞、披萨等她爱吃的饭菜,让她感受到我的用心和关爱。

每天早晨6点,我和她爸爸准时送她去上学,爸爸负责开车,我会利用每天上学路上宝贵的20多分钟,给她灌输一些人文、时政方面的新鲜知识和最新洞见,尽力拓展她的知识面,引发她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后来我才知道这叫鸡娃)。一开始,她对赤裸裸的打鸡血比较反感,我就改变策略,先从发生在身边的小人物的小故事、小困扰开始讲起,她不仅听进去了,而且很快敞开心扉,向我说出了她埋藏在心里很久的烦恼:和她同桌的一个小男生骂她是学渣,并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组队时,公然反对她加入。这件事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对她的伤害依然很大,她曾经一度怀疑自己真的是学渣,并产生了深刻的自卑情绪。

这是她第一次向我坦白心事,我很震惊,也很心疼,一年多了,她仍然没有走出自我怀疑的阴霾,而我居然对她曾经受到的心理创伤一无所知。我立马向她灌输了复旦大学老师陈果的思维:别人喜欢你很重要,你喜欢你自己也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得时,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这句话深刻地理解并肯定了她的价值,她沉默了,也许是感受到了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那座冰山开始溶解,整个人变得柔软起来,能听进去我的话了。于是,我趁机开始给她灌鸡汤:自己相信自己,才叫自信!别人相信你、喜欢你,这不叫自信,而叫他信。你想找到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做好朋友?行!那么你首先要活成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这次的交谈成为我们亲子关系中的里程碑,她不仅卸下了自我怀疑的包袱,成绩突飞猛进,好几次数学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她坚信自己不是学渣”了,渐渐变得自信阳光起来,还交到了好几个知心好闺蜜。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打开心扉向我谈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了,我会针对她的困扰向她提出我的建议,她有时候会采纳,有时候会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后,她通常能接受建议,不接受时,我也尊重她的选择。

临近毕业的几个月,因为要同时兼顾繁重的高中课程,又要突击复习初中内容备战中考,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到11点以后才能睡觉。枯燥和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开始主动要求我陪读,我欣然接受,和她一起并肩工作和学习。我在得到平台报了很多课程,陪读期间正是学习和精进的好时候,遇到独特的观点和新颖的洞见,我会记录下来,见缝插针转述给她,增长她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她的独立思考能力。偶尔她想偷懒时,看见我人到中年还在努力学习,内心也平衡了许多,也就不好意思过分玩乐了。我想,这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吧。

由于孩子更偏好于理科,她的人文素养相对较薄弱些,孩子12岁前的心智较为简单,为了提升她的心智和思维,我有意培养她对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大国关系等方面的兴趣,我会抓紧她的业余时间尽力给她灌输以上领域的知识,拓宽她的视野,引导她进行深入、多维的思考。渐渐的,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她开始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规划自己的未来了。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目标和方向,她一改往日被动拖沓的学习习惯,开始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学习了。

一切开始正向循环后,她不仅成绩有了显著提升,还经常高瞻远瞩地忧国忧民——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发愁,关心中美贸易战进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充满好奇……她变得更爱国了,开始囤老牌国货,现身说法建议我改用国产手机,连微信签名都改成了心中有党,成绩理想”,她甚至决定不出国留学了,因为中国越来越强大,国内发展势头这么好,她要留在国内亲历大时代……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将来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我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偏重于培养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人。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让孩子最终成为身心健康、掌握综合技能和谋生能力,有成长心态的人,即使脱离家庭和父母,也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人。我认为孩子在高中阶段除了应该掌握足够扎实的基本技能,顺利完成各科的学业任务之外,最好能尽可能地提升综合软实力,比如:合作、沟通、创造、设计、审美,甚至是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能力,比如可以尝试一个人把多个基础技能合在一起,做成一件事情,或者多个人一起组成团队,整合每个人不同的技能,做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