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做家务影响学习,育儿专家:不让孩子做家务的爱,是糊涂的爱

《少年说》里有位逼着”儿子做家务的妈妈火了,她无视儿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的控诉,让还在上初中的儿子学会了焖饭、做凉拌菜、刷完、擦地。这位妈妈说:如果儿子以后也是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很幸福,他的另一半也会很幸福。”

要不要让孩子学做家务?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许多家长。现在的教育环境中,留给孩子的时间似乎不多,身边有些孩子做作业都要做到十点,别提还有各种课外兴趣班。

如果让孩子做家务,那么孩子没有多少可支配时间。家长们觉得孩子能把书念好,空下来的时间能弹下钢琴、练练游泳,就已经很不错了,压根就没想过让孩子做家务。

其实,家长们都无限放大了学业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其它能力的培养,比如说情商、财商以及动手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读书好的孩子并非占绝对优势,只有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

太忙太累,有做家务的时间,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习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家务就是大人的事情,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每天的作业已经要写到半夜,如果还要做家务,那么晚上几点才能睡?

中国教育学院对2万名孩子进行调查,发现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家务活,需要孩子眼手协调的能力。就拿最简单的整理书柜来说,孩子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把书分门别类;然后把书按照厚薄、大小一本本地放进书柜里。整理的过程既开动了脑筋,又锻炼了双手,心灵带动了手巧,手巧开发了心灵。

其实,家务活能让孩子更聪明,是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以及责任感有着莫大的联系,家长捆绑了孩子的双手,就是间接束缚了孩子的智慧。

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时间规划。对于孩子来说,时间的规划更是重要。时间不是让孩子不做家务的理由,但是很多家长把不做家务,当成了爱孩子的借口。

做家务活,能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意思是,孩子要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后,才知道当父母的不易。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总是自己默默地做好了所有的事情。很多孩子并不知道父母每天做家务是很辛苦的,他们会是为了一顿饭菜是否可口大发脾气。

让孩子亲自下厨体验下做饭的辛苦,他们就能知道每一顿饭菜都不是不劳而获的,从择菜、洗菜到下锅,端到自己面前的可口饭菜要经历无数道的工序。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对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怀在心。

做家务活,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提升成就感

有个同事的孩子从小对做家务有兴趣,总想拿个扫帚扫扫地,拿个墩布擦擦桌子。但是同事却阻止孩子做家务,因为她觉得孩子做的慢又做不好,还不如自己来做。

其实,做家务正是让孩子树立信心,提升成就感的最好途径之一。

当孩子看到本来油腻的碗筷被自己清洗干净,原来堆满玩具的房间被自己收拾整齐,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喜悦心情。

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自于成就感,孩子们觉得自己通过劳动,也能和父母一样把事情做好。如果这时父母能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那么就会让孩子强烈感受到自己也是家中的一份子,能够帮助父母分担家中的事务,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正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适当让孩子做家务,可以提高他的生存能力

在日本有个年轻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安武千惠。有一天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且时日无多,她担心在自己过世后,4岁的小女儿会忍饥挨饿。于是,她在仅有的时间内,教会了女儿做饭。

在她去世之前,5岁的女儿学会了做饭,并且已经可以照顾自己。安武千惠的经历被人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

在书中,安武千惠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所有的父母借鉴,她认为劳动实际上是把生存的技能传给了孩子,而这才是孩子安生立命之本,也是父母最重要的养育职责。”

其实,家务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家务活整合了多种技能。它不仅需要面对比较脏的环境,像灰尘和油烟,也需要你保持高度的专注,以免弄伤自己。

一个人会做家务活,就意味着动手能力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就越强。一些出国留学的孩子,回国之后会让人觉得他成长了,最明显的改变是,他能自己给自己做饭吃了,他会安排好自己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就像是家长在身边一样。

父母和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总有一天孩子会踏上自己的旅程,如果他能掌握生存技能,那么无论他在哪里,哪怕父母的目光所不及,他都能很好地走下去。

如何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1、家长要告诉孩子做家务的价值,引发孩子热爱劳动的天性。同时告诉孩子父母上班已经很累了,如果孩子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会省下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的对待,而不是以家长的姿态去命令他们。

2、父母在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不要给孩子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比如洗碗,要把目标细化,告诉孩子洗洁精在哪里,挤多少,怎么洗,洗完之后放在哪里,并且在第一次时亲自示范。这样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标准是什么,每次都以父母的标准作为参照。

3、不要要求孩子做的有多么的好,家务活是令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孩子做的达不到家站的标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进步,而不是用指责去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热情。

4、在孩子每次做完家务后,多夸奖孩子,夸奖时不要敷衍,比如每次都对孩子说你真棒”你太优秀了”,而是要具体你今天把衣服叠得非常整齐”诸如此类,这样的夸奖才发自内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一位叫赵锡成的父亲培养了5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其中有一位女儿曾任职美国交通部长。父亲从小就让赵小兰带着妹妹们做家务,每个孩子都独立朴素,不骄不躁,长大后都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

父母爱孩子,但是也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力。让孩子爱家务,做家务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心灵手巧。也能让孩子摆脱全能自恋”的思想,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拥有一颗柔软的、感恩的心。

我们要告诉孩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开创最美的人生。有劳动才会有产出,才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