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管怎么叫,孩子经常没反应?家长要了解“非注意性盲视”

文章纯属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家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我们家长非常焦急地等待孩子出门时,而孩子却在角落里做自己的事情,好像没听见家长的说话。

家长就会猜测孩子是不是无视他们,或者是和孩子闹不愉快了,其实孩子也许是非注意盲视”。

什么是非注意盲视”呢?

非注意盲视”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因为注意的转移,而没有知觉到出现的醒目的意外刺激的现象。

所以家长们不要过于惊慌,孩子没有回应,先看看孩子是否在闹情绪,然后再考虑非注意盲视”。

孩子出现非注意盲视”不是故意不理家长,也许孩子就是没听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其实也会忽略很多风景和机会,所以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及时帮孩子改正。

有非注意盲视”的孩子也不是什么性格缺陷,反而孩子会在钻研探讨或者兴趣培养上更有探索精神,只要我们家长发挥孩子的优势,对非注意盲视”趋利避害,孩子就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人。

不管怎么叫,孩子经常没反应?家长要了解非注意性盲视”

一、孩子有非注意盲视”的表现

(1)对环境刺激不敏感

孩子会由于过于专注一件事情,而对于周围的环境刺激表现不敏感。比如孩子会在一旁摆弄自己的玩具或者专注观察某个生物,这时候家长突然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一时没有反应,对外界刺激表现出忽视的状态,从而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尊重或者无视他们,其实孩子是真的没听见。

(2)孩子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不配合父母

当孩子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对于父母的话或者是父母的引导就会选择忽视,因为孩子还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里,孩子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所以孩子表现出对父母的建议和想法无动于衷,不配合父母。

(3)孩子厌烦打扰

非注意盲视”的孩子特别具有探索和钻研精神,孩子一但专注于做某事,尽管家长对孩子各种叫喊想中止孩子的行为,其实孩子特别不喜欢被打扰,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

所以,当家长打扰非注意盲视”孩子的活动时,多半换来的是孩子的不情愿和哭闹的回应。

二、孩子产生非注意盲视”的原因

YouTube上有一个摇钱树”的视频,于是海曼和他的同事就把3美元绑在校园小路的树叉上,看看有没有人能看到钱或者是绕开树枝。

经过观察,一共有396个人从树下经过,但是只有12个人走近了树枝,大家还是为了保证安全而绕开树枝。这个小实验也启示了我们人只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行动,所以非注意盲视”也是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忽略外界的刺激。

(1)生理原因

由于孩子还弱小,孩子的前额皮质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孩子的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的状态,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在专注一件事情,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支配,从而产生非注意盲视”的现象。

好奇心

(2)没有和孩子交流的语境

这个指的是家长没有一直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以至于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而屏蔽外界的干扰。

这时候家长在突然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对家长的指令表现不敏感,实际上是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孩子有拖延的习惯

孩子的好奇心强,在感兴趣的时候会保持高涨的热情,就会有对别的指令拖延的情况。孩子一但对父母的指令有拖延的习惯,久而久之,对外界的指令就没有那么敏感,总觉得当下做的事情最要紧。

三、家长如何应对处在非注意盲视”情境中的孩子

(1)可以用轻柔的方式打断孩子

对待处在非注意盲视”情境中的孩子,家长不宜用粗暴的方式去打扰孩子,会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

家长应该用轻柔的方式去打断孩子,比如轻轻地拍孩子的肩膀再进行表达,可以让孩子慢慢转移注意力,并且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家长

(2)了解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好奇心重,兴趣也会十分广泛,对什么都想去尝试,家长们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挥非注意盲视”的积极作用。

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是否存在危险性,比如孩子玩弄打火机或者是刀具,家长就要及时制止,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

(3)和孩子商量暂时中止活动

孩子的活动一旦被家长打扰后,孩子会在情绪上有所波动。所以家长一方面为了拉回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安抚孩子,可以和孩子商量暂时停止活动,过一会再玩。

这样来孩子会觉得家长尊重他的意见,同时家长以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能够更加配合家长。

当然,本文针对孩子出现的非注意盲视”现象进行分析,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非注意盲视”不是缺陷,正好利用好孩子的非注意盲视”,能够激发孩子去探索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时候家长

首先分析了孩子非注意盲视”的表现,能够让家长准确判断出孩子不回应父母的原因。然后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帮助家长找准出现问题的根源何在。

最后指导家长如何应对处在非注意盲视”中的孩子,让孩子能够规避非注意盲视”的缺点,也能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利于孩子的成长。最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保持一个探索的好奇心,积极健康地成长!

您学会如何应对处在非注意盲视”情境中的孩子了吗?读了本文以后您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吗?欢迎来和更多的家长一起讨论吧!

关注椰子妈妈,关注更多育婴知识。您所想要了解的,刚好是我所专业的,我将尽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喜欢就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