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德国离婚率高达40%,跨国婚姻中的我们是如何做到不被矛盾冲突击垮的?

文 | 悠悠妈

前几周连着分享了好几篇我和马克思的爱情故事:

21岁的我,很幸运在荷兰遇见了他,开启了一段跨国恋

21岁的我,很幸运在荷兰遇见了他,开启了一段跨国恋 (2)

21岁的我,很幸运在荷兰遇见了他,开启了一段跨国恋 (3)

一年求婚,一年半闪婚,我们的爱情太疯狂

大家看完都说被我和马克思的故事圈粉,原来我们的爱情这么美好浪漫!很多读者留言说希望看到更多讲述跨国婚姻中的摩擦冲突以及我们是如何协调的文章,那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吧。

在没来欧洲之前,我以前对欧美男人的印象是很man、很阳刚,大概是好莱坞大片看多了的缘故...

来了欧洲之后,咋一看也觉得他们外表好高大好man啊,但实际接触下来却又是另一种感受。

我刚刚到荷兰的时候,就发现周围的同学很多一感冒就请假,而且不少是男生!上课请假、交作业请老师延长截止时间...

他们在电梯里擤着鼻涕,抱怨感冒有多难受的画面,让初来乍到的我一个女生感觉特别滑稽。他们怎么不怕暴露weakness?难道在女生面前不需要维持很man的形象?

当时周末有两个大的国际生活动马克思都缺席了,原因就是感冒了不能动,只能在床上躺着休息,而且一躺就是一整天...

在我看来感冒这种小病还能请假?以前在国内我感冒的时候,还不是该干嘛干嘛...欧洲男人怎么这么weak?!

2009年荷兰和德国都下了大雪。我从没有暖气的武汉来到有暖气的荷兰,顿时觉得很幸福,出门虽然冷我也觉得正常啊。

没想到马克思走着走着,就感叹一句:好冷啊!

这就好比一个北方人在一个南方人面前喊冷。

我一脸不解地问:你不是欧洲人吗?欧洲的冬天不是本来就这样?你还没习惯啊?

这和习不习惯有什么关系?冷就是冷啊!

可你是男生,你怎么能在我一个女生面前说冷呢?这样很不man啊!” 我拿出亚洲人的一套对马克思说。

咋地?男的就不能觉得冷?你这是什么歪理邪说?难道中国男人都不怕冷?”

怕冷你也不能说出来啊!我们亚洲偶像剧里最浪漫的一幕就是在大雪纷飞之际,帅气男主角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女主角身上,最好还能给女主角系上围巾。

马克思对我的幻想露出无语的表情:幼稚。我只是表达我的感受,man不man和觉得冷不冷没有关系。

从那以后,他每次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说冷的时候,就会调侃到:哦哦,我不冷我不冷,在你面前再冷也不能说冷,不然就不是男人。

前几天马克思感冒,取消了和朋友一起打高尔夫的活动。他的朋友回消息安慰他:oh you poor thing,希望你的妻子会好好照顾你。”

马克思回复:My wife will make sure to kick my ass. ”

意思就是说他每次感冒我都不当回事儿,一看他还能动,就让他做这做那,只是感冒就想在床上躺几天等着我伺候,在我家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马克思已经接受了他的命运。我每次感冒还不是照样继续运转,家里两个孩子,那么多事堆着,又没有人帮忙,哪能随便躺平...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在欧洲已成为过去时,欧洲男人如今不靠阳刚之气”来吸引女性。

相反,很多欧洲男人变得越来越温柔体贴,讲话轻声细语,别看外表可能还是胡子拉撒的,身高近两米,内心却非常细腻敏感。他们早已摆脱了世人对男人阳刚之气的刻板印象。

马克思有两个妹妹,从小他妈妈就教育他要好好照顾两个妹妹,不能欺负她们,要理解女孩的感受,因此马克思非常懂得照顾女生。

在他看来什么才叫很man?

尊重女性,把她们当成与男人平等的人看待;

有担当有责任感,家庭观念强;

会带娃、会做饭做家务也是man的体现。

之前收到过一个读者留言:

虽然不能说德国和北欧的男生都这样,但确实也不在少数。

性格温和、情绪稳定、说话从不大声吼叫,也很少发脾气——这就是我家马克思的真实写照。

我真的是超级佩服他可以把情绪控制得那么好,这绝对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他的父母也极少大声吼叫。

马克思很忌讳我话不投机就提高音量,总是提醒我:难道你觉得你声音越大,就越正确吗?我反感的不是你说的内容,而是你的语气。同样的话温柔平和地说出来,更能让人接受。

我们之间当然也会有摩擦有分歧,但我们从来不冷战。冷战并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能。我们都认为坦诚的交流是保持健康持久亲密关系的关键。

马克思绝不接受老婆说的都是对的”这种中国式男让女。他觉得谁对谁错,应该摆事实以理服人,跟我是女是男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果我俩吵架”了,他是绝对不会像中国男人那样买个礼物哄女人的。

在我们家,如果我们发生意见分歧,而他口头上无法说服我,他就会默默地走开,说他需要安静一会儿。

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他有时会很理智地承认:刚听你说的时候,我一时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思考后,我发现你说的是对的。

也有时候我的电脑上会突然收到他发的文章链接,那些都是他找的证据”支持他的观点,用来说服我。

我虽然偶尔会情绪化,但总体上也是个喜欢理性思考的人,我很乐意阅读他发过来的有理有据的文章和资料。即便证明我确实错了,我也完全接受,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认知升级

我们都觉得,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缺点,或做得不足的地方,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反而,只有在做得不好的地方先达成共识,才能进一步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俩的争执不是输赢的较量,而是基于事实的探讨。谁的认知更接近科学事实,谁就是对的,无关输赢。

为了说服对方,我们经常要找很多论据,要辩论,而真相往往越辩越明,辩着辩着,自己竟然把原本不懂的问题搞懂了...

话说我有很多公号文章的灵感都来源于与马克思的辩论。在和他辩论的过程中,也顺便积累了我的写作素材。

当然,也有很多选择无关事实,而是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的体现。在无法改变对方时,我们接受差异的共存

比如我每天陪悠悠练钢琴,如果我抱怨陪练很劳心费神,希望从他那里邀功时,他就会来一句:你也可以不陪啊。”

如果没有大人的监督和陪练,孩子学乐器很难坚持下去。孩子学乐器,需要家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有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家长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孩子的音乐成就呈正相关。”

他又说:这点我不否认,你愿意付出我很敬佩你。只是...如果我是单亲爸爸的话,我想我不会让女儿学乐器的。但是我可以保证她们一定会成为快乐的人。我小时候学大提琴,就不喜欢练琴,有一次上大提琴课,我趁着老师迟到,偷偷溜走了。。。”

你别说了”,我打断了他,这种话你别让悠悠听到,不要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所以每天督促悠悠练琴,就成了我的事,马克思基本不管。他不会反对我,但也不会帮我去执行这件事。如果我哪天不在家,悠悠偷懒不练,马克思也不会说什么。

当然,他也不会给我泼冷水。悠悠弹得好的时候,他也会在旁边称赞几句。有时看悠悠和我在那讨价还价还要弹几遍的时候,他也会鼓励悠悠快点弹完就可以快点去玩别的。

孩子的学习方面马克思也不怎么管,基本都是我管。要他天天盯着娃写作业、阅读、上网课,他觉得他做不到,他没法对娃严格。

暑假的时候悠悠带回来一些学校里没做完的练习册。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假期学校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所以对待这些没做完的练习册,老师的态度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由家长和学生自己决定

我一看,对悠悠说:那就做吧,这些是你本来应该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啊。你没做完说明你在学校做得太慢。” (我以前写过,悠悠小学的作业没有固定量,由孩子自己决定每天做几页,想做多少做多少!)

悠悠表示不服:老师说了可以不做啊!我不想做!”

马克思马上站悠悠:老师都说了可以不做,不想做就不做,反正也不是很重要。

怎么不重要啊?这些本来都应该是校内完成的啊。老师也说了可以做啊,你就不能对自己要求高点?”

学得好不好,跟做了多少页的练习册关系不大。我小时候也不爱做作业,我还不是好好的...” 马克思又要搬出他的理论了!!!

我瞪了一眼马克思,他虽然不认同我的做法,但还是决定配合我闭嘴。

最后,我和悠悠说好每天做3页(其实很少),德语和数学轮流来,四周时间能做完,做完了才能去奶奶家。

于是,暑假里盯着悠悠做作业就成了我的任务,马克思完全不管。悠悠每次不想做,就哭着跑去找爸爸。。。但爸爸还是选择尊重妈妈的决定,不会和我唱反调,干扰我的权威性。

你们能想象吗?在我们家,妈妈是唱白脸的坏人”,爸爸倒成了唱红脸的好人”,完全不符合严父慈母的传统形象啊!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我们会趁悠悠不在家时交流想法。虽然我和马克思有着不同的教育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否定对方。我们也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共识,尊重彼此的教育方式。

马克思从来不逼悠悠做她不想做的事,喜欢放养,高度重视与孩子的共情和情感连结。

给孩子自由才能保持内驱力。他相信在家庭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完全不用担心悠悠的未来,哪怕成绩不拔尖也无所谓,以后肯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并且是一条自己热爱的、少有人走的路。

我呢,基本赞同马克思的大方向,但跟他比起来,我相对保守,或者说有些杞人忧天,目前还无法做到100%信任孩子。

我认为在基础能力和兴趣特长培养上,不能完全放养,特别是小时候,还是得盯着点。要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该推的地方要适当推一下,这样潜力才能被挖掘出来。

马克思觉得我这样也挺好,正好跟他形成了互补。有些他本以为悠悠会放弃的事,在我的坚持下她也坚持了下来。

比如学钢琴这事,前几个月我给悠悠找了两个老师,她都不喜欢,也不愿意上课。

我在网上搜了大量信息,找了十来个老师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询问,最后试听了一家音乐学校后,终于找到让悠悠喜欢的老师。

现在已经上了快3个月,每次上完课,悠悠都会说:M老师的钢琴课好有意思,我喜欢上她的钢琴课。”

看到悠悠态度的转变我们都很欣慰,马克思也肯定了我的坚持所带来的效果。

我们现在达成共识,我俩的教育理念没有绝对的对错,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他负责保护孩子的天性,我负责让孩子适应社会。

在差异中共存的很重要一点是,当对方做得很好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肯定TA!

如果你们在我家住一天,一定会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我和马克思每天都会互相赞美对方无数遍!

悠悠妈于德国2021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