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经常把父母分为两个类型,控制型和放任型。控制型父母信奉老一辈的观点: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由父母说了算”;放任型父母信奉的是无为而治,他们为孩子的行为感到无奈,干脆放弃教育,任孩子熬夜、看电视、吃垃圾食品,无论什么要求统统满足。
控制型父母典型特征如下: 你必须怎样怎样; 都给我停下,不许怎样怎样;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我都说了不行,你怎么还这样做? 你再这样做,我就惩罚你,我就怎样怎样;放任型父母经典的口头禅则是: 不理他,我也没办法,小孩子嘛,长大就好啦。 随他去吧,孩子高兴就好。其实,不管是控制型还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它们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那些在控制型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当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并肆意利用。所以很多孩子一旦上了高中或大学之后,脱离了父母的控制,开始抽烟、酗酒、沉迷网吧。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学生中学之前在父母的管教下,学习非常好,可是到了高中就开始翻墙出去彻夜网吧,有的是到了大学,把全部的学费都用来上网,甚至在网吧猝死等。

相反,在怎样都行”的放任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约束和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爸爸妈妈没能给他们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家庭结构关系。这些孩子因为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和某种亲密的依赖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在是非观念和情感上遭遇严重的困难,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总之孩子们无法在家庭中满足这些需求的话,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寻找。

那么控制和放任都不行,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做第三种类型的父母-情感引导型。情感引导型在我另一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杉妈不过多去讲,举个例子大家一看便知:
有个孩子不想去洗澡,并且在大声抱怨。他的妈妈当天非常的累,还有很多家庭琐事要去处理,还要照顾他的弟弟,非常烦恼。看到儿子这样,她非常气氛,但还是压住怒火,保持冷静,深呼吸之后,对孩子这样说:亲爱的,你看起来真的很疲倦。你是不是太累了?”
儿子:是的,妈妈,你能给我洗澡吗?”
妈妈:我知道你喜欢妈妈给你洗澡,特别是在像今晚这么累得时候,但妈妈必须去把晚餐做完。请你快快把澡洗完,因为妈妈不能在这里陪你。我很抱歉你这么累还得洗澡,但你真的弄得很脏。赶快去把澡洗完,然后下来吃饭,亲爱的。”
儿子:好吧。”

大家请注意,这个妈妈怎么做的?首先是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洗澡,然后表示尊重和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给予共情,但又没有放任孩子的行为,没有批评教育,而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理解和配合我们的,你们觉得呢?
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父母,要做哪种类型的父母,心里有数了吧,我们一起努力,让家庭和孩子更好。
关注@杉妈陪娃 杉妈理念:因为爱,所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