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也问下没有课外班孩子,你真的快乐吗? 孩子不喜欢的课外班有必要坚持吗

作为一位家长,关于教育这个话题总是很热衷,关注着优秀家长经验。已经经历了孩子的幼儿、小学、初中,对于教育也有些自己的心得,想和大家多聊聊,多些讨论。

近几年大家都在关心教育,各种教育培训市场也是火热。作为报了各种培训班的家长,常常被问你孩子累吗?会不开心吧”,但是实际上我也很想问那些没有课外培训班孩子你快乐吗?”。至少我的朋友圈大多数没有为曾经努力后悔过,多的是那些遗憾当年没好好珍惜学习机会。

我不想去倡导什么教育方式是对的,只是针对家庭教育方面给些建议。希望能给出些父母做些参考意见。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来到家”这个课堂”。那时候他干净的像一张最干净的白纸,父母总想有最优秀的孩子,有着阳光性格,善良、勤劳、自律、各种优秀品质等等。但是实际呢?开始按自己本性把他塑造模型,最后在家”这个小环境里耳濡目染,往往孩子是这个家庭最典型的缩影,好的不好的都学了遍,且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调整。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智慧父母”!让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保障,还有心灵陪伴的健康成长!

孩子不喜欢的课外班有必要坚持吗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角色:榜样。所以想成为智慧父母”就需要先把自己变得智慧”,父母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学习,改掉自己不良习惯,是成为智慧父母”的基本要点。其实很多家长有在做,比如,有些爸爸几乎从不在孩子面前抽烟,即使原本烟瘾很重,甚至因为有孩子马上戒了烟。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父母,有太多第一次,有太多不完美,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阶段孩子面临问题不同,父母面临问题亦是如此。

作为智慧父母”在陪着很关键点:适应他的长大。我们的孩子从婴儿长成了自己会走路,自己吃饭,进了幼儿园,走入学校,从你需要喂饭,到你需要提醒冷暖,到需要辅导作业,再到偶尔和你谈个心,时间推着他长大,而智慧的父母,需要比他长”的快一点,比他早一步适应新变化。比如从幼儿园即将入小学,先比他早一点进入小学生频道,早起,课堂纪律,需要完成作业等等。

父母与孩子,永远不变的是:爱!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自然孩子无不爱自己家。无所谓是否智慧,对于孩子爱”这个主旋律没有疑问。只是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方式。最近那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被各种教育专家批判。现实中我们的确随着年龄长大青春期出现,孩子自己主见有来了,会和父母出现矛盾和误会,我们称之为青春期叛逆或代沟。如何做好沟通?我的建议是良好的表达爱”,让孩子在家里温馨,安心,这是所有好的沟通前提。其实把为你好”从说变成实际行动。最近热门的父子电影银河补习班”也是狠狠刷了轮家庭教育观。

也问下没有课外班孩子,你真的快乐吗?

智慧父母”绝对不是一味的宠,包容他。除了要求礼貌待人,还需要培育勤奋努力。特别现在教育体制大环境下,如何能让孩子快乐成长同时,还能适应中式教育”。对于孩子快乐童年、少年同时,还需要培养出能力,学习能力,快乐能力。

中式教育”总给人的常见印象:死板式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方式,学习强度大,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的确关于中式教育”优缺点都很明显,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在这个大环境内,我们需要的是适应环境。努力在已有的环境中过的更开心,收获更多知识。我们需要反思,你看所有需要努力才能实现事情,所有快乐都需要升华,即使原本自己爱好,一旦要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谁能说都一直是开心的?监督他自律也成为我们父母必修课。我们很多家长都有遇到,不谈教育,世界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唱着歌就把知识、能力给学了?轻松快乐着就成了人才?努力奋斗是最朴素道理。

拿我们自家孩子来说,我们课外兴趣班还一直保留下来的小提琴、篮球和击剑,对于小提琴从最初他有兴趣,到后来练琴辛苦,往往一举就是一个小时候,累的时候难免就撒娇放弃。智慧父母就需要给予引导。除了鼓励,的确还有强硬的要求。再说打篮球也是他从小学就一直喜欢的运动项目,后来也因此给他报了篮球培训班,每周一次课。其实老师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无非组织练习,除了教基本动作,还要确保孩子能有训练量。几年下来,他总有那么几次会想偷懒躲课。常常开着会接到他又来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被拒绝后,被要求必须上课,边发着脾气边去刷课,而其实每次打完球整个人是心情最好的。所以对于很多崇尚快乐教育”家长也要做提醒,不要往往把放任,放手不管,就当成快乐教育。孩子的能力培养,就需要努力引导,让孩子做能跳一跳能实现目标。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摄影师:王宁

智慧父母”最重要使命,教会孩子快乐,体会快乐。当他努力后攀上山顶的那份美丽风景,不仅是别人航拍能替代。当他带着汗水赢下一场比赛和小伙伴一起欢呼击掌,不是打几盘吃鸡有戏能替代。当他成绩优异看到你脸上那份与有荣焉,他的内心快乐不是能偷漏点作业能换的。快乐是在于他的感知。智慧父母,需要教会他感知奋斗过程,享受汗水后快乐。

教育是永恒话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适应的方式都不同,没有标准答案,真要一定给家庭教育寻个规律,那就是父母之爱”

如果你在思考教育,欢迎关注指间课堂!